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因为自姓李氏,便下诏宣称自己是老子的后代。这时候,不怕死的法琳和尚站出来说,陛下您不是汉人,而是鲜卑人,您这个李姓,跟老子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仅如此,法琳和尚还说,老子的爸爸是韩虔。韩虔既穷又卑贱,生下来就是一个先天跛足,没有耳朵的独眼怪胎。韩虔身体不好靠乞讨为生,活到72岁还是老光棍。后来,韩虔要饭要到了益寿氏的家宅旁边,遇到了一个老保姆,他见色起意,于是就有了老子。
李世民越听越生气,但他还是要表现出作为帝王的宽容。
李世民说,听说你说佛子,法力一定广大吧?法琳说,那是当然,就比如这菩萨……
看他已经入套,李世民转而说,朕砍你头,7天之后行刑,看看菩萨保佑不保佑你。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在狱中的法琳越来越着急:求菩萨保命是没指望了。于是,他耍了一个小聪明,7天后,法琳说,这几天,我不曾念观音,只念陛下。
陛下功德巍巍,文成武德,观音怎么能和陛下相提并论呢?李世民听了,很是受用,他哈哈大笑,随之赦免了法琳。
以上是法琳念观音的故事。虽然我们将其归结为寓言,但还是有一定的历史线索的。
唐朝建国伊始,对佛教的态度一直有所保留,甚至还走向了反佛的一面。太史令傅奕就曾先后七次上书,以“剥削民财,截割国贮”为由,提议废僧尼,减塔寺。
考虑到这个情况,高祖李渊原本要发布诏令,准备废佛的,后来发生了玄武门之变,这个任务就落在了李世民的身上。
虽然一改李渊的废佛,但李世民对佛教还是采取了抑制的态度。佛教与道教是当时的两大宗教,抑佛自然就会重道。
况且,李世民也姓李,这和道教的始祖老子李聃有着难以言说的关系。当然,李世民推崇道教还有另一层意思。
唐初,朝廷内部有关陇贵族、山东氏族两大政治集团。李世民虽然出身关陇贵族,可要论门阀势力,是不如山东氏族的。
为了自自高门第,李世民有必要认老子为家祖,并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他也一再重申“朕之本系,起自柱下”,搜集晋魏时期的道书,普传大道。
道兴佛衰。为了拯救佛教江河日下的地位,沙门法琳专门写了一本《辩正论》的书,博引史书佛典,宣扬佛教比道教优越。同时,他还对症下药,说了关于李聃的负面消息,想以此倒逼唐太宗不认这个祖先。
法琳说,李渊的先祖李虎是西魏时期的八柱国大将军,曾被赐鲜卑姓大野氏,李渊的生母是鲜卑人,李世民的皇后是鲜卑人长孙氏,再加上唐朝皇室对胡人比较友好,李唐皇室还真有鲜卑人的血统。
法琳又说,李聃的父亲是韩虔。韩虔字“元卑”,这是一个不好的词语。韩虔的谐音是“寒黔”,寒是贫寒,黔是平头百姓。单从名字来看,韩虔的出身就很卑贱。
如果说前者还有根据的话(李唐的血统和民族直到现在仍有争议),后者则纯属法琳的私家“秘史”。法琳据此认为,李唐皇室舍弃高贵的鲜卑血统,去认李聃这种身份低贱的人为祖先,实在是很不明智的举动。
竟然质疑自己的先祖,难怪李世民要大动肝火,甚至要杀他。当然,李世民也不是暴虐之人,在崇道的同时,并没有对佛教做到赶尽杀绝,这才有了法琳的获释。
事实上,法琳获释后,李世民召他细问佛道的优劣,法琳做出了比较合理的回答,李世民又免除了他的诋毁之罪,最后敕令让他到益州做僧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