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在北征幽燕的途中,偶然见到一块三尺来长的木板。木板倒也平平无奇,不过上面的内容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只见木板上写着“点检作天子”(也有说“点检做”)。这像极了谶纬,身为皇帝、熟读历史的柴荣不可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柴荣一想,这检点(殿前司都点检)不就是自己的妹夫张永德吗,难道他想要谋反?此时的柴荣忙于军务,也没有深究,不过“点检作天子”却让他惴惴不安起来。
柴荣病情更加严重了。在回军途中,他决定在自己的发祥地澶州休养几日。他把自己关在行宫,一连好几天,闭门不见文武官员。
皇帝到底怎么样了?是生,是死,众人充满猜测。大家商议,决定让张永德看看什么情况。一向睿智的张永德却犯起傻来,他竟然去了。
去就去了,他还把众人的话带了柴荣:现在天下还没有平乱,四周都是敌人,现在你有什么不测,这天下还不知道是谁的呢?
柴荣听了极为恼火,忙问这是谁的话?张永德说,我是带得大家的话。柴荣恶狠狠地说,我看你面相穷薄,不足以当此富贵。张有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岂不知他的厄运就此开始,而另一个人的好运才刚刚到来。
回到开封后,柴荣病情加重,卧床不起,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便着手交代后世。
在安排了三位宰相后,柴荣解除张永德殿前都点检的职务,外放澶州做节度使,将他彻底排斥出了中央权力机构,而殿前都点检的职务则落在年仅33岁的赵匡胤身上。
当时,赵匡胤的职务是殿前都指挥使,距离殿前都点检似乎只有一步之遥。就是这一步之遥,按照正常的程序发展,很有可能是赵匡胤无法迈过去的一道坎。
这下好了,柴荣临危托孤,赵匡胤越过了张永德,一跃而成为后周的头号军事人物。其实,除了张永德之外,当时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李重进也手握兵权。不过,李重进强悍跋扈,柴荣对他实在放心不下。张永德、李重进双双被“毙”,这才有了赵匡胤的出头之日。
柴荣驾崩后,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至此,历史上诡异而又巧合的一幕出现了。
当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之际,有关“策点检为天子”和“策太尉为天子”等“策书”大肆流传。
比如,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新年伊始,军报传来说契丹入侵,朝廷派赵匡胤带兵拒敌,他还没出发,京城就开始流传一句话:“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害得开封城内人心惶惶。
这些话极具煽动作用,似乎在向世人明示赵匡胤即将成为新的皇帝,而当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有关“点检做天子”之类的言论更让人相信这是天命所归。
有了这个铺垫,对于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人们在道德上也就不好作太多的评判了。天命所归,岂是人情可以评说的。
罢黜张永德的“点检做”与赵匡胤即天子位的“点检做”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这还不好说,不过,从收益最大的角度来看,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应该就是赵匡胤或者是他下面的人。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千百年来,人们对于“点检作天子”的木片从何而来,一直众说纷纭,未有定论。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点检作天子”给赵匡胤称帝帮了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