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东北咽喉,王牌主力云集,全省为何驻扎了12个师?

转瞬繁华万里 2023-10-19 14:57:46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六七十年代各省的驻军,例如河南省、甘肃省、四川省等等。今天,我们聊聊辽宁省。不得不说,辽宁省属于我国六七十年代驻军最多的区域,除了驻扎4个齐编满员的王牌军之外,还下辖了12个不同任务的作战师。那么,辽宁省各地为何会驻扎12个师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辽宁省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格局。辽宁省属于我国东北地区省份,同时也是我国的沿海省份,我国的航空和造船基地之一,综合地位非常重要。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的主要对手是北方草原的游牧政权,例如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等等,一直对中原王朝虎视眈眈。中原王朝国力强盛时期,肯定会集结强大的军团,出塞、北伐,打击北方的游牧政权。

例如汉朝、唐朝、明朝,都曾经进行大规模的北伐行动。出现了一系列名将,例如徐达、李靖、卫青等等。一旦中原王朝国力衰败,肯定会进入战略防御阶段。只能依靠辽东、华北、西北的有利地形,层层阻击北方游牧骑兵南下。因此,中原王朝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北方地区,例如辽东、河套、河西走廊、燕云等等,都属于中原王朝的主要驻军区域。

其中,辽东地区是中原王朝的重要驻军区域。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控制了辽东地区,进能够打击北方草原政权,同时经略朝鲜半岛。退能够扼守辽东、辽西,确保整个华北的安全。从汉朝的辽东四郡到明朝的辽东都司,中原王朝一直是类似的战略布局。

例如在明朝统治的中后期,明朝抽调各镇精锐边军,在辽东各地集结,开赴朝鲜半岛,抗日援朝。在明朝统治的末期,明朝依靠辽西走廊组建了著名的松锦防线,阻击了后金政权南下。由此可见,在古代历史上,辽宁各地就是历代中原王朝众多经营的区域。

进入近现代时期,辽宁的地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进一步提高。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依托坚船利炮,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例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等。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隔海对望,两个半岛犹如两把铁钳,确保了京津地区和整个渤海湾的安全。

清朝末期组建的北洋水师,正是以辽东半岛的旅顺口和山东半岛的威海卫为依托,组成了防御体系。不得不说,这一海军发展战略没有问题。1895年《马关条约》中,日本强迫清朝割让辽东半岛,就是看上了辽宁的重要性。辽东半岛的割让,彻底打破了清朝的渤海湾防御体系。其他各国当然不会坐视日本染指辽宁,在法俄德三国的联合压力下,出现了“三国干涉还辽”。

日本不得不吐出了辽东半岛,由此可见,西方列强都看上了辽宁各地的重要性,辽宁的营口,成为了东北地区第一个通商口岸。辽宁的大连,则是远东地区极佳的天然大港之一,沙俄和日本都垂涎三尺。

建国初期,出于稳定各地局势的实际需要,全国划分为6大军区,分别是:西南军区、中南军区、西北军区、华东军区、华北军区、东北军区。这6个大军区对应了同时期的6个地方局,例如西南局、中南局、西北局等等。其中,东北军区管理了辽东、辽西、热河、吉林、松江、黑龙江等6省的武装力量。

随着我国各地区划的进一步推进,东北六省重新调整为东北三省,东北三省的武装力量,隶属于东北军区管理,军区机关在沈阳市。这样的军区划分方式,属于临时性的区划模式。进入50年代以后随着6大地方局被撤销,1955年,6大军区被撤销,全国被划分为12大军区。

分别是: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昆明军区、兰州军区、新疆军区、内蒙古军区、西藏军区。1956年,鉴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实际作战需要,又从南京军区的部分区域上,组建了福州军区。截至1956年,全国形成了13个军区的框架。当时,在东北军区的基础上,组建了沈阳军区。

我国的军区命名很有特点,除了西藏军区、内蒙古军区等几个军区的情况特殊之外,大部分军区的名称,都是以重要城市命名的,例如成都军区、兰州军区、沈阳军区等等。从实际作战和防御任务来说,沈阳军区需要同时兼顾4个重要任务。认真的说,4个重要任务缺一不可。第一,加强北部一线的管理和防御力量。第二,确保朝鲜半岛的安定和力量平衡,随时准备支援。

其三,五六十年代,我国的海空军力量薄弱,对方目标经常利用自身的海空军优势,对沿海地区进行袭扰,并且有在东南沿海进行两栖登陆的可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从海南、广东到山东、辽宁,各个省的沿海地区,都驻扎了相当多的部队。第四,作为巩固华北一线安全的重要屏障。

50年代中期,我国陆续开始了156个重要项目。其中,50多个设立在东北各地,由此可见,东北地区的重要性。截止50年代末期,沈阳军区下辖了8个军,属于全国13个军区中,下辖武装部队最多的军区,而且以主力王牌军居多,例如38军、39军,都是战功赫赫的全军精锐之一。

沈阳军区下辖了38军、39军、40军、16军、23军、50军、46军、64军等8个军,其中,16军、46军、38军驻扎在吉林省各地,23军驻扎在黑龙江省各地。39军、40军、50军、64军等4个军,驻扎在辽宁省各地。1967年,50军南下,部署到了四川省境内,开始隶属于成都军区管理。辽宁省境内,驻军数量调整为驻扎3个军。

北方强邻装甲集群

6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北部一线的防御压力大大增加。北方邻国陆续向远东等地,调集了50多个步兵师(机步师、摩步师)、坦克师,形成了百万大军压境的态势,总兵力达到了110多万。不得不说,北方强邻在各种武器装备上,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我国北方一线以草原、平原、山地、戈壁和沙漠为主,非常适合机械化兵团推进,防御压力很大。

我国北方一线的兰州军区、新疆军区、沈阳军区、北京军区等各个军区,都在加强战备,积极训练对付坦克群突击和阻击机械化兵团推进的各种战术战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沈阳军区在各地的驻军进行了调整,同时组建了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部队。

截止70年代初期,在辽宁省境内,除了39军、40军、64军等3个齐编满员的主力军之外,还驻扎了12个直接隶属于沈阳军区管理的作战师。分别是:坦克第5师、炮兵第7师、炮兵第10师、炮兵第11师、炮兵第33师、高炮第62师、高炮第74师、沈阳军区守备第1师、沈阳军区守备第2师、沈阳军区守备第3师、沈阳军区守备第4师、辽宁省军区独立2师,合计12个不同任务的作战师。

请注意,这是70年代初期的配置,不是当代的配置。当时,驻扎在辽宁省内的3个军和12个作战师,向北能够增援吉林、黑龙江的兄弟部队,向南能够确保华北一线的安全,属于重中之重。

进入80年代以后,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世界上的几次局部战争中,都出现了高科技战争的影子。功能单一的部队,已经很难承担复杂环境下的新任务、新需要。出于科技强军、全面发展的需要,1985年,我国开始了著名的百万大裁军。在此期间,武汉军区、福州军区、昆明军区、乌鲁木齐军区等4个军区被撤销。

当时,35个军中,有11个军被撤销。总计裁撤了军级以上单位31个,撤销师、团级单位4054个。在这一轮裁军中,原本驻扎在辽宁省的3个军,改编为第39集团军、第40集团军、第64集团军。原本下辖的12个不同任务的作战师,各个坦克师、炮兵师、高炮师,划入几个集团军管理。各个守备师和独立师被陆续撤销,进一步压缩编制为独立团或者守备团。

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北方一线的防御压力大大减轻。在海湾战争中,各种高科技装备震撼了各国。90年代中后期,解放军部队开始了新一轮的裁军与改革。在此期间,各个坦克师、高炮师、炮兵师,逐步改编为各个装甲旅、炮兵旅、防空旅。

上述历史属于50年代到80年代的部队调动情况,进入21世纪以后,解放军已经先后进行了几轮大规模调整和改革,和几十年前的情况完全不同。上述资料,在很多部队军史和回忆录中都能查阅。2016年军改之后,我国7大军区调整为5大战区,辽宁各地的武装力量,隶属于北部战区管理。

最后,向所有的老兵们致敬。关于解放军部队发展建设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8 阅读:6044

评论列表

黑色乌鸦

黑色乌鸦

1
2023-10-23 10:08

中国兵最多的是武汉 建议去了解下

转瞬繁华万里

转瞬繁华万里

看古今繁华万里,转瞬间落日残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