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线系统是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它能构建建筑内外的系统立体网络,有空间在的地方必定有人流的动线存在,动线就是建筑空间进行布局的骨架。
儿童的心理活动会通过行为来表达,心理、生理是相互依存的,幼儿园空间动线的设计能够影响儿童的行为,例如著名的富士幼儿园,采用了大屋顶作为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场地之一,这样的空间设计不需要任何提示,孩子们便会自发地开始探索。据了解,富士幼儿园的孩子每天的运动量是国内幼儿园儿童的五倍之多。因此,合理的动线设计有利于帮助儿童接触环境,让幼儿园成为更有利于儿童学习、生活和游戏的场所。
幼儿园动线空间设计原则是基于儿童行为心理对动线空间的需求总结归纳而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1. 空间随机性
空间随机性体现在建筑内外空间的不同排列组合方式,比如教室布局的自由性、走廊空间的多义性等等,将幼儿园内不同的空间类型进行组合,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因为这样的空间不是固定的模式限制孩子们的行为,可以在空间中创造出多种行动路线,更富有趣味,引起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有利于锻炼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意识。
例如琦玉 Yutaka幼儿园将所有班级的门全部开敞,并且在中心区域设计了 一个像迷宫一样的活动场,孩子们的行动不再被规范在固定的空间里。
△幼儿园彩平
△幼儿园教室
△幼儿园活动大厅
2. 互动情景性
简单、单一的动线结构下,空间的形态固化程度高,儿童在移动时所见是相同、相似的情景,这样的空间是不利于儿童的成长的。但内部空间与动线结合后,儿童可以在屋顶喧哗、在走廊嬉戏,也可以在教室内部游戏,在不同的空间形成不同的故事情景。
2014年,手冢贵晴为附属幼儿园设计了一个附属建筑——儿童露台,这座建筑物的本质便是露台。建筑物内部没有可以称之为通道的空间,所有房间都经由室外绕行入内,楼梯也不是贯通连接的,孩子们可以一圈一圈游荡着爬上去。而露台的每个过道都可以像幼儿园屋顶那样,孩子们都可以将自己的脚伸出去,坐在护栏边看户外的风景。
△儿童露台
在这样开放且动态的空间下,孩子们的行为不再是由点聚集在室内,而是变成了环绕建筑的动态情景,在这些情景之间,产生与外界的交流。
3. 社交友好性
在当代社会中,儿童和同辈的交流是十分缺乏的,尤其是在城市之中,孩子们在过于封闭的环境里,如果连幼儿园空间设计都是固有且缺乏儿童之间的交流空间,会导致儿童产生一些心理疾病,缺乏社交能力。因此,在幼儿园内,有必要设计一些独立的或者是半开放式甚至完全开放的交流空间。
在日本有这么一句俚语“いどばたかいぎ”,是指在日本原始社会人们到“井”边打水,趁着打水的空隙互通消息。同样的,在幼儿园里,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会交换彼此收获的信息,学会更好地交流。
△幼儿园设计效果图
在这个幼儿园大厅设计里,设计师设置了一些玩耍空间,同时可以作为幼儿园混龄玩耍的场所,不论是底部的半开放空间还有一侧的座椅都可以作为孩子们交流的空间。
4. 亲近自然性
幼儿园提供的自然环境应该满足两点:一种是直接让儿童感知自然的存在,并且能够展现自然的全貌。在学习的状态下与自然沟通,亲近和尊重自然。二是通过营造或者是原生的自然环境,能够达到锻炼儿童的身体素质的目的,提供一定有挑战性的活动安排,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到防止陷入危险的能力。
△幼儿园大型户外玩具实景图
这是2021年对于龙城街道幼儿园户外改造的,设施环绕场地中的一棵绿树向上延伸,连接这建筑架空层内的设施展开,孩子们可以在这些空间内爬行或者是顺着楼梯向上活动,这样的设置不仅给孩子们一个接触自然的机会,并且在玩耍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帮助,即便是磕碰,也是有趣的经历。
5. 热爱冒险性
儿童其实是热爱冒险的,他们很容易对一些建筑工地或者是堆满废料的钢筋水泥管产生强烈的兴趣,我们时常会在动画之中看到废弃的水泥管成为孩子们的根据地,丹麦的设计师索伦森在 1943年通过对儿童游戏的观察发现他们相较于专门建造的游乐场更青睐的这种“垃圾乐园”,被称之为“冒险游戏场”。
然而在当下,很多家长总是害怕孩子们会遇到危险,对孩子们进行过度地保护,但即便是这样看似百分之百的保护,并不能保证孩子们在幼儿园不受一点伤害。因为,在空间没有合适的场地让他们冒险时,他们会自己寻找出可以挑战、刺激的游戏方式,导致自己受伤。
因此,在幼儿园设计中,考虑到孩子们对于冒险的需求,在幼儿园里设计高低不一的平面,具有挑战性的设施,可以给空间一个较高的地方,奋力的抓和握。不仅是在室内,户外有更多可以润色的游戏空间。
△幼儿园大型户外玩具实景图
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孩子可以获得体能上的提升,也能够锻炼到肢体的协调能力,也能对事物拥有更敏锐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