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的清香和大葱的辛辣,加上大酱的酱香味儿,这几样简单而又神奇的搭配便成为齐鲁大地上,寻常百姓家饭桌上一道豪爽的美食。

第一次吃山东煎饼还是刚上大学的时候,宿舍里一位家在沂源的同学从家里带来了许多黄色的玉米面煎饼。这些煎饼都是她妈妈亲手一张张摊好让她带来学校吃的。当时一看到这亮黄色的煎饼,心情还是颇为激动的,想着终于能吃上一口正宗的山东煎饼了,但是吃过第一口,真的是没有吃第二口的欲望了。因为这个煎饼吃起来有点酸酸的味道,而且它的韧性十足,嚼起来很是费牙,对于像我这种牙齿不太好的人来说,就更是费劲儿了。
那时候,宿舍里可没有新鲜的大葱,我的这位同学便往煎饼上放点咸菜、辣椒酱、或者是从食堂打回来的各种菜,然后就这么一卷,她倒是吃的津津有味。看得我们也忍不住再尝试一下,但我觉得还是馒头更好吃一些。

后来,对面宿舍一位家在临沂的同学,有一年从家也带了一些煎饼,不过她带的煎饼是用小麦粉做的,颜色看起来跟小麦的颜色差不多。我咬上一口,竟然觉得软软的,还有一点麦面的淡淡的香味儿。这一下子,又让我对煎饼来了兴趣。
后来才知道,煎饼的种类很多,根据使用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小麦煎饼、玉米煎饼、小米煎饼、高粱煎饼、地瓜煎饼等。而小麦煎饼和地瓜煎饼应该是煎饼家族里最根正苗红的两种。现在的我,也慢慢喜欢上了煎饼的味道,好像越嚼越是满口生香。
听朋友说,煎饼其实还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这不仅是因为制作煎饼的原料大多属于粗粮,更重要的是食用煎饼时需要较长时间咀嚼,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生津健胃,促进食欲,还可以加强面部神经运动,从而有益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神经的健康,延缓衰老。
很多年后知道了煎饼原来还有如此多的好处时,我不由得对如此优秀的美食更多了几分喜爱。
煎饼和大葱搭配在一起,应该说是山东各地最为流行且经典的吃法。同学每每发来她家正在吃着煎饼的照片时,我都会看到她在里面放着的一根绿油油的生葱。吃一口煎饼卷大葱,那葱的香气伴着辣味刺激着人的神经,顿时便觉得丹田之间陡然升起一种豪爽之气。这最地道的山东味道,跟山东人给大家的印象一样,豪爽而又不拘小节。煎饼卷大葱的吃法固然经典,但吃完以后可一定要嚼颗口香糖,否则开口说话是会被人嫌弃的。

听说关于煎饼卷大葱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说是在山东蒙山望海楼下,住着巧珍和田壮一家,田壮勤学苦读,成了远近闻名的土秀才,谁家受了欺侮,田壮主动帮助写诉状,打官司,因此得罪了当地恶霸王洪三,被关进山间大牢,狱卒们恶狠狠地告诉巧珍:“只准送笔墨纸张,不准送饭,关他七七四十九天,看他还写不写!”看着自己的丈夫饿在牢房,巧珍吃不香、睡不甜,恍惚中梦见蒙山娘娘向她走来,说:“巧珍,别犯难,我传授你个法子:你把小麦磨成糊子,在烧热的石板上摊成饼,不就像纸?再把大葱作笔,豆酱当墨,还愁您的夫君没饭吃?”一觉醒来,巧珍照此去做,果然灵验,连忙带着自己摊制的煎饼,卷上大葱和豆酱给田壮送去,看大牢的见是“笔墨纸张”没多过问,田壮饥不择食把它吃个精光,就这样,喝着山泉水,吃着煎饼,平安出狱后,发愤苦读,背着巧珍摊制的煎饼考上了状元。

山东人对煎饼卷大葱的爱,就像是深深渗入骨髓中一样,是其他任何食物都无法取代的,这也是最豪爽的山东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