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名将最多的朝代,无论数量质量,都堪称第一。
在拥挤的大唐史书中,很多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能单拎出来立传的名将,如不细加关注,只能匆匆几笔,一闪而过。
就连苏定方、薛仁贵这样的顶级名将,在新、旧唐书中的传记也不到2000字。
所以,关于程名振的传记,在旧唐书中有486字,新唐书中有365字,已经算是很有面儿的初唐名将了。
一、洺水之战的三个关键人物之一
622年初,李世民与刘黑闼发生了著名的洺水之战。
这一战,是李世民一生军事作战中,为数极少的“以计取胜”的战例,因为纯靠勇猛劲和武力值,真拿不下同样巨能打的刘黑闼。
刘黑闼是李世民统一中原过程中,碰到的最刚最强的对手,比王世充、窦建德还难搞。
之前跟着刺史陈君宾防守洺州的程名振,被刘黑闼打得只能弃城逃跑,连老婆和母亲都被活捉了。
所以,当李世民在洺水与刘黑闼决战时,程名振带着自己的1000多人马,也积极请命参战,并成为这一战中唐军取胜的关键三人之一。
1、罗士信换防王君廓,坚守洺水城8天后,虽城破人亡,但却使唐军没有被气势汹汹的刘黑闼迅速击溃,从而有效拖住了希望速胜的敌军。此关键一也。
2、双方从1月对峙到3月初,程名振突袭刘黑闼的粮道,把所有运粮车船都毁掉了,让敌军彻底陷入被动,只能硬着头皮找唐军主力决战。此关键二也。
3、李世民利用刘黑闼补给缺乏、急于求战的焦躁心理,引洺水水淹七军,大破刘黑闼。此关键三也。
这一战让刘黑闼基本瘫痪了,气得他直接杀掉了程名振的老婆和母亲。
而低调的程名振虽立下奇功,却并没进入李世民的核心圈子,此后一直在地方上任职,直到23年后,才得以与李世民第一次见面。
二、三次出征高句丽
644年,李世民准备征讨高句丽。
唐朝建立后的20多年间,高句丽本来和唐朝的关系一直不错。
但642年时,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发动政变,另立新王,开始不听话了。不仅阻断新罗与唐朝的联系,还偷偷联合漠北的薛延陀汗国,准备和大唐干架。
李世民直接给这俩货气笑了,大手一挥:
646年,李勣灭薛延陀;
645年,唐军兵分两路征讨高句丽,海路由张亮带队,陆路由李勣带队。
不过,高句丽可比薛延陀难打多了,毕竟是有700年历史沉淀的东北亚强国,东汉、曹魏、隋朝都没把它征服。
李世民终其一生,也没把高句丽灭了,直到668年唐高宗时期,高句丽才被李勣、薛仁贵彻底灭国。
程名振也没能等到高句丽的最终下线,但他至少参加了三次远征,也因此才被称为名将。
1、645年,李世民御驾亲征,身为行军总管的程名振跟随海路的张亮大军:
“前后攻沙卑城,破独山阵,皆以少击众,称为名将。”
这是说程名振为前锋,两次都以少胜多,攻陷了沙卑、独山两城,在当时第一次被誉为名将。
2、655年,已是唐高宗时期,唐军再次进攻高句丽。史载:
二月,乙丑,遣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发兵击高丽。夏,五月,壬午,名振等渡辽水,高丽见其兵少,开门渡贵端水逆战。名振等奋击,大破之,杀获千馀人,焚其外郭及村落而还。
从史料看,当时的程名振官职在苏定方之上,而且又是以少胜多。
3、660年,唐军四路大军再度进攻高句丽。史载:
壬午,以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浿江道行军大总管,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蒲州刺史程名振为镂方道总管,将兵分道击高丽。
此时的程名振,已是独领一方的帅级将领(镂方道总管),不过排序上被苏定方超越了。
662年,程名振去世。
程名振三征高句丽,曾遇见过两个后来非常传奇的名将:
一个是645年时,碰上了还是个大头兵的薛仁贵。李世民曾说,收获了那么多辽东的城池没啥,只高兴得到了一个薛仁贵。
另一个是660年时,随军中有一个文职人员刘仁轨,就是他在3年后的白江口之战中大破倭寇,让小日本近千年都没敢再招惹咱们。
公元644年,李世民为了征讨高句丽,四处征求意见,突然想到了能征善战、且长期服役东北的程名振,于是将其叫到京城来面圣。
此时,程名振已经为大唐效力了23年,却从未见面李世民,居然忘了要跪拜。
李世民生气地问:
“你连君臣礼数都忘了吗?”
程名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头回见到天子,一紧张就忘喽。”
接下来,程名振对于李世民的提问对答如流,无不详尽。
李世民感叹:
“房玄龄常在朕前,见朕嗔余人,色不能主。名振生平未识我,一旦诮让,而辞吐不屈,奇士哉!”
李世民说,房玄龄陪伴了我那么久,我生气时他还怕得要命。而程名振从未见过我,却一点不害怕,真是奇人啊!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
自评:像程名振这种名将,在唐书中藏了太多太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