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问题的经典思维

鹰哥爱写文 2024-03-06 09:25:29

​《底层逻辑》作者:刘润

​上一节我们说到,要快速洞察问题本质,需要我们警惕问题中的“注射式”观点,合理地质疑、验证经验,并掌握系统性的洞察方法。

那么,在这一节中,我们来介绍几种分析问题的经典思维。

在很多人看来,思维是个很“虚”的东西,它既不能学了就用,让人马上有所行动,也不能“一击即中”,让我们用了以后茅塞顿开。那么,我们学习那些经典思维,到底有什么用呢?

对此,作者刘润指出,那些经典思维其实是一个“工具箱”,其中的方法,完全可以覆盖生活中的大部分场景。问题在于,很多人学习思维方法的时候,容易将它放到很高的位置,想要将它作为“杀手锏”,解决一些大问题。但实际上,这些只是思考工具,它的生命力,就在于我们不断运用,不断用它们思考基本问题,让那些思维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这样才会获得真正有益的结论。

在书中,刘润老师结合了很多思考场景,提出了对一些经典思维的深入理解,为我们应用这些思维提供引导。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

复利思维

先说说广为流传的“复利思维”。关于复利,网络上的讨论很多,比如:“爱因斯坦将复利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如果一个人每天能进步1%,一年之后,他的能力会提升38倍;相反如果退化1%,他所有的能力都会消失”,等等。

这略带警示的箴言听起来既震撼又鸡汤,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刘润提出了人们应用复利思维的几个基本错误。

第一个是对“期数”的误解。比如“每天进步1%”,这里的期数是以一天为一期,那么根据复利公式,一年的进步就是(1+1%)的365次方。但是每天进步1%这件事本身并不现实。一方面,这种进步很难衡量,另一方面,这种进步的速度人类无法实现,因为,假如说一个人现在1分钟能走100米,那么,一年之后他需要在1分钟之内走完(100+100×1%)的365次方米。

不过,也有人会说,我可以每天背5个单词,这样一年下来就能记住1825个单词。但实际上,一天背5个单词,一年记住1825个单词,这是线性增长,而非复利的指数级增长。所以,复利合理的期数,应该是以“年”为单位,而不是以“天”为单位。

应用复利思维的第二个问题,是对复利效果的错误认知。很多理财产品宣扬,将一笔资金投入理财,只要10%的年化利息,利滚利在7年以后,就能实现翻倍的收益。其中的算法很简单,就是(1+10%)的7次方,约等于2。这就显得理财有多么重要了。

但如果我们稍微调整一下,假设不用年复一年的复利,而是每年10%的单利,7年以后的收益是多少呢?也有70%,不比复利的100%低多少。这就说明一个基本问题:一个人投资理财的大部分收益,是来自本金而不是复利。同时要认识到,复利是一个极度依赖时间的概念,动不动就是8年、10年,甚至是一辈子,几代人。这样算来,一个人,一家人乃至一个家族,可以坚持几次复利的“长期主义”呢?

应用复利思维的第三个问题,在于收益率。“股神”巴菲特经常被拉出来,作为宣传复利的“形象大使”。因为他在长达30年股票投资中,实现了高达2600倍的收益,这可以说是复利产生的神奇效果。

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巴菲特是做到10%-30%的年化收益,最终才实现了数千倍的最终收益。一般的投资者,要如何实现这么高的年化收益呢?显然,在巴菲特的股票投资中,他独到的投资眼光才是关键,而非复利本身。

那么,说了这么多对复利思维的错误认知,也许有人会问:我们如何正确理解复利思维呢?

对此,我们可以借助另一个流行概念——财富自由——来理解复利。什么是财富自由?一句话解释,就是当非劳动的收入大于消费欲望,就是财富自由,人就可以“躺平”了。

从这个角度理解,要实现财富自由,至少有三种思路。

第一种是无欲无求式的财富自由。让自己的欲望尽量降低,不做消费,只要吃得上饭,学会从免费的资源,比如阳光、美景、与家人的交往中体会生活,这也是财富自由。

第二种财富自由,则是复利式的财富自由,一年一年,一代一代地积攒,即使在这一代没有实现,等到儿子、孙子传下去,也可能财富自由。

第三种财富自由,则是来自“第一桶金”的财富自由,通过抓住某个难得的机会,一口气吃个“胖子”,然后把得到的大笔资金做理财投资,收益足够高,后半辈子也用不愁了。

那么,这三种财富自由的思路,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事实上,我们没有必要只选择其中一种,完全可以同时进行。比如控制自己的物质欲望,降低那些不必要的消费;同时认真做好储蓄,让自己的后半生,和后代有所准备;在事业上也尽量争取机会,尽快积累到自己的第一桶金,等等。

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复利思维并不是简单的“利滚利”,也不是快速致富方法,而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和一种需要耐心和策略的长期主义。

概率思维

好,说完复利思维,我们接着说说概率思维。

概率通俗点说,就是运气。只是人们添加了一些感情色彩,将对自己有利的概率称为“走运”,对自己不利的概率称为“倒霉”。而一个人成长进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寻找确定性,去对冲概率的过程。在这个对冲过程中,刘润认为有四个要素特别重要,分别是时代、战略、治理和管理。

时代是我们对冲概率的第一要素,它能帮助顺应大势发展的人取得巨大成功。比如在2018年的“双11”购物节,阿里巴巴旗下的交易总额是1600多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邻国蒙古国,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而且这些交易中,有90%是通过手机下单的。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是在互联网时代,电脑屏幕上卖东西起家的。谁会想到,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屏幕,这么快就代替了互联网时代的电脑屏幕呢?同样的道理,短视频、手机游戏等一系列的手机产物,拿走了大部分原本属于电脑的市场。

在这个时代,想要抓住机会,就必须想好,如何在五六英寸的屏幕上,把自己的产品做清楚,这样才可能抓住时代的优势,对冲概率。

对冲概率的第二要素是战略,它能让人或企业快速找到市场中的位置。刘润举了一个朋友炒股的例子。他29岁从微软出来辞职炒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找到股市上的获利机会,做量化交易。他一天能赚的钱,有时比刘润一年还多。

刘润为此非常好奇,于是问朋友:为什么炒股能赚这么多,朋友回答说,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独立战略,并且坚定地执行,不能人云亦云,跟着市场走。即使做出反常的操作,也要坚信自己的判断。

也就是说,不管我们打算做什么产品或服务,一定要有自己对市场的观察和思考,如果一味跟着别人走,复制他人,肯定难有自己的发展。

对冲概率的第三要素是治理。这里面主要包含一个团队、一家公司的结构设计、合伙人制度等,也就是决策权的分配。举例来说,如果两个人合伙创业,如果各持50%的股份,也就是两个创始人决策权一样大,那这家公司很难有什么大发展。为什么呢?因为发展道路有很多决策,如果决策权对半开,就会导致创始人意见不同时出现内耗,倒在决策的路上,更不要说在市场中拼杀了。

那么,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给一位创始人99%的决策权,另一个1%可以吗?显然也不合适。这会导致其中一方决策权太少,责任感不足,无法发挥团队的优势。因此团队或公司的治理结构,也是我们发展道路上必须考虑的问题。

对冲概率的最后一个要素是管理。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有没有找到“对”的人,有没有合适的激励方法,去让别人做正确的事,降低我们的工作负担,提升我们的工作成果。

这就是我们对冲概率,会用到的四个要素。也许我们目前并没有管理一家企业,但我们会发现,这对构建一个团队,和别人做一次合作同样适用。这些都是减少我们工作中,不确定性会用到的重要方法。

系统思维

在前面一节中,我们提到了用系统思维,洞察问题的方法。这一节我们讲得更宏观一些,说说在商业模式上,对系统思维的理解。那什么是商业模式呢?简单来说,就是对一件事,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要开一家餐厅,为写字楼上班的白领提供午餐。那这个交易结构就是:用租金买流量。在味道不错的前提下,商家离白领这个利益群体越近,获得的流量越大,这个生意就做得越好。

但问题是,现在交易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商家和白领消费群体中,又接入了一个利益群体,那就是外卖平台。他们让白领不需要出写字楼,就能在手机上点午餐。那么这时决定顾客流量的,就不在商家的租金上了。商家完全可以租在一个距写字楼两三公里的便宜地段,那怕是在一个小巷子里也没关系。

这样一来,同样品质的菜品,商家就可以比其他人做的更便宜,或者同样的价格,可以为用户提供的菜品更丰富,比如,可以给顾客加一个鸡蛋、一瓶汽水、一份沙拉等等。最终,商家的竞争力,就会比其他人强出很多。

当然,也有些商家会在外卖平台上投放广告,在入口上取得更多曝光量。这也是系统思维的一种体现。如果一个人有用户思维、产品思维,却不理解宏观上的交易结构,则很可能在系统变化的时代浪潮中黯然退场。

0 阅读:0

鹰哥爱写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