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岳飞在收到12道金牌后直接举兵造反会怎么样?肯定会被后世的键盘侠骂,说岳飞这个逆贼竟然在金军南下之际内讧,真是个小人。

所以发现了岳飞冤死,你们说岳飞愚忠,还应该杀了赵构这个汉奸,自己做皇帝。可是如果岳飞真按你们的想法这么做了,你们又要骂他是乱世奸贼了。
你会发现岳飞好像怎么做都不对,因为总有人能从稀奇古怪的角度给你找到杠点,为此我愿称之为“岳飞困境”。
也就是一个历史人物遇到了一个两难的选择,当事人无论怎么选择都是错的,好像怎么做都不能让后世的观众们满意,反正这个骂你今天是挨定了。

其实,不只是岳飞,刘备也深陷类似的困境。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被杀,刘备悲愤交加,毅然决定东征孙权。
这一决策却遭到了部分人的诟病,他们认为刘备此举太过冲动,破坏了诸葛亮苦心谋划的三分天下之计,实在是不智之举。
可要是刘备当时选择隐忍不发,没有为兄弟报仇,又会有人跳出来嘲讽:“看,我说刘备是个伪君子吧,平日里口口声声兄弟情深,可关羽一死,他连个屁都不敢放,根本就没把兄弟当回事,虚伪至极!”

可怜刘备,为了兄弟义气也好,为了蜀汉的战略考量也罢,无论怎样抉择,都难以堵住悠悠众口。
再看李世民,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登上皇位。这一行为在后世引发了无数争议,不少人指责他灭绝人伦,手段残忍。
但倘若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让李建成顺利上位,以李建成对李世民的猜忌,李世民及其天策府的名臣大将们恐怕都难以幸免,或被杀,或被囚。

到那时,这些评论家们恐怕又要叹息:“李世民真是愚忠啊,都已经功高盖主了,还不懂得反抗,白白害死了那么多追随他的人,真是糊涂!” 李世民若泉下有知,恐怕也会感叹:“你们对我和岳飞的评价,怎么如此双标呢?”
这种 “岳飞困境”,究其根源,在于一些人总是喜欢以事后诸葛亮的姿态,对历史人物的选择评头论足,将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待强加于古人身上。
他们自作聪明地认为,自己站在上帝视角,能做出比古人更好的选择,却全然不顾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事实上,那些能够以正面形象流传千古的历史人物,必然是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检验。或许他们的人格在传颂过程中被适度美化,事迹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夸张,但他们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这一大的历史定性基本不会出错。
就像刘备,我们可以探讨他的形象是否真的如传说中那般大公无私,但绝不能毫无根据地怀疑他是个伪君子;
岳飞的军事才能或许存在被夸大的可能,但我们不能否定他是一位杰出的抗金将领;
唐太宗李世民的明君形象或许有瑕疵,但谁也无法否认他开创贞观之治,为大唐盛世奠定基础的伟大功绩。

对于这些历史人物,具体的细节可以进行合理的探讨和研究,但试图在大方向上翻案,那可真是难如登天。
古往今来,那么多学者专家都未能轻易改变这些既定的历史评价,要是真有人能做到,那恐怕早就成为学术界的泰斗,在社科院占据一席之地了,又怎会在互联网上靠打嘴炮刷存在感呢?
然而,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有这样一群网民,自身文化水平有限,肚子里没多少墨水,却偏偏渴望秀出存在感,吸引他人的目光,想要装一把 “大尾巴狼”。
但在知识和文化的正面赛道上,他们显然竞争不过真正有学识的人,于是便剑走偏锋,专走歪门邪道。

大家都对诸葛亮、李世民、岳飞等历史人物赞不绝口,他们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大肆抹黑,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而对于杨广、赵高、秦桧等臭名昭著的历史反派,别人都在唾弃,他们却要强行夸赞,还自鸣得意地认为自己在进行 “独立思考”,别人都是被传统观念洗脑的 “书呆子”。
更可怕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真正有学识、有能力,却心怀不轨的人立刻嗅到了商机。他们故意炮制出一些抹黑诸葛亮、岳飞,或者吹捧秦桧、赵构的言论。

他们明知道这些观点是错误的,却为了割韭菜、吸引流量,不择手段地制造话题,带偏节奏。
而那些缺乏判断力的网民,就像被牵着鼻子走的二傻子,还沉浸在自己 “独树一帜” 的幻觉中,各种心理满足。
结果,带节奏的人赚得盆满钵满,数钱数到手软,而被误导的网民还浑然不知,这真可谓是一种悲哀的 “双向奔赴”。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作为普通网民,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对于历史人物,要多从客观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尊重历史事实,而不是盲目跟风那些哗众取宠的言论。

同时,对于那些故意制造混乱、误导大众的不良行为,我们也要坚决抵制,不要让互联网成为历史虚无主义和不良思想的滋生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真正汲取古人的智慧和力量,而不是陷入无端的争论和荒谬的舆论漩涡之中。
文本来源:@陈舞雩(y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