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历史上真实存在,圆寂时留下一首禅诗,24字点醒无数人

青文评过去 2024-09-28 04:52:39

说起济公,人们总会想起游本昌所扮演的痴僧。头戴三角帽,背后插着一把破扇子,嘴里啃着一个油腻的鸡腿。

与其说他是得道高僧,看起来更像是乞丐。

很多人以为济公只是传说故事里的人物,其实不然。济公确有其人,只不过真实的济公不像传说中会术法。就好比真实的李世民与《隋唐演义》中的李世民是不一样的。

与“佛”有缘的少年

济公本名李修缘,他自打出生开始,便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修缘的父亲名叫李茂春,这李家可是大有来历。李茂春祖上乃是宋太宗赵光义的驸马,李家也算是皇亲国戚,显赫一时。

不过到了李茂春这代,李家已经大不如前。当然,和很多普通家庭比起来还是富贵无比的。至少李家还是富甲一方的地主,家里有良田百亩,家财万贯。更难能可贵的是,李茂春心地善良,经常布施,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

不过我们的李大善人有个心病,他已经年近四十了,却迟迟膝下无子。多年来,他寻医问药,尝遍了各种方法,包括一些看起来不靠谱的偏方,依然没有诞下一儿半女。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茂春纵使有万贯家财,后继无人,也是徒劳。

李家世代信佛,李茂春是附近寺庙的座上宾,那些僧人与他交情深厚。因此有人建议他求求“佛祖”,于是李茂春日夜祭拜,祈求能得到一个儿子。

正所谓“心诚则灵”,李茂春坚持祭拜一年后,妻子王氏真的给李茂春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李茂春高兴坏了,特意跑到当地有名的国清寺,请求住持为孩子起名。住持觉得这个孩子是因佛而降,与佛有缘,因此起名李修缘。意思是这个孩子与“佛”之间,乃是修来的缘分。

也许李修缘真的与“佛”有缘,又或者因为李家世代信佛、礼佛。总之,自从李修缘懂事开始,就和同龄的孩子很不一样。

别人家的孩子整天只知道嬉闹玩耍,到处闯祸。唯独李修缘,小小年纪就喜欢翻看父亲收藏的佛经。当时他还太小,不识字。就求着父亲给自己念。

佛经的内容晦涩、深奥,小孩子根本看不懂,他便要求父亲为自己解答。

对此,李茂春有些哭笑不得。一个小孩子,整天问“什么是四大皆空”之类的问题,未免也太早了。不过,李茂春最后都有一一解答。毕竟在他看来,这孩子与“佛”有缘。既然孩子问了,他就有义务解答。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李修缘十几岁为止。随着李茂春夫妇先后去世,李修缘的那群亲戚一拥而上,将李家家产瓜分干净。没有给李修缘留下一分一毫。

对此,李修缘却不以为意。曾经有好友看不过去,问过他为何如此。李修缘回答道:“钱财乃身外之物,要了又有何用?他们喜欢,给他们就是了。”

此后,李修缘便远走他乡,皈依佛门,去追寻自己的“道”。他先是来到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

法空一本见李修缘基本功扎实,对佛经的理解好似苦读十几年以上的老僧,便将其推荐给灵隐寺的高僧慧远禅师。慧远禅师收其为徒,赐法号“道济”。

这个和尚不简单

在拜入慧远禅师门下头几年,道济倒是一切正常。言谈举止都和其他僧人一样,每天都是打坐、念经,参研佛法。慧远禅师对这个弟子十分满意,没少称赞他。

可是到了后来,道济的行为渐渐开始“离经叛道”起来。打坐时间一长,他就坐不住了。念经更是觉得索然无味,后来外出云游历练的时候,又学会了喝酒吃肉。

别人化缘,都是求些素菜斋饭。道济每次张口就问:“这位员外,你家有吃剩的烧鸡吗?要是再来半壶美酒,那就更好了。”

加上他的行为透露着一股疯疯癫癫,人们都对他指指点点,一些人甚至怀疑他是个假和尚。

在外面云游,无人管束也就罢了,回到寺庙中,道济的言行就为众僧人无法容忍。

众人找到慧远禅师,希望他将道济逐出灵隐寺。然而慧远禅师只说了一句话:“佛门广大,岂不容一癫僧!”

意思是佛门胸怀宽广,只要一心向佛,甭管什么人都应该接纳。

众人闻言,顿时觉得羞愧难当,此后便没人再提起此事。也正是因为有慧远禅师的庇护,道济才能在灵隐寺安稳度过十几年。

事实上,道济身为一位虔诚的佛家弟子,他如此“离经叛道”自然有其用意。随着对于佛法的理解深入,他发现人们对于佛法的理解早已出现了偏差。

无论是清规戒律还是打坐念经,都不是目的,而是方法。其目的,只是为了让人们对于佛法入门罢了。说白了,是人们修习佛法的工具和手段而已。

一味地重视清规戒律和那些虚有其表的打坐念经,反而本末倒置。这也是为何很多僧人修佛一辈子,却连入门都没有做到的原因。

相较之下,道济早已入门,自然不需要在乎那些表面文章。而慧远禅师的那一席话,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他是在告诫人们:不要光注重表象,要看到实物的内在。

事实上,道济除了喝酒吃肉这方面不像个和尚以外,其他处处透露着一颗慈悲之心。

当时,道济以医术高明闻名天下。他经常无偿救治他人,往往药到病除。

一些达官贵人久仰其大名,不惜重金请他去府上问诊。但是大多数时候都被道济给拒绝了。因为他嫌路上耽搁太多时间。有这时间,不如多救治几人。

而少数得到他医治的权贵,大多也是经常行善积德的“大善人”。

这便是道济的道。不循规守矩,只求问心无愧。

经常有人好奇,询问道济为何整天疯疯癫癫,不守清规戒律。大概是问的人太多了,道济干脆赋诗一首:佛祖留下诗一首,我人修身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

他这是告诉众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修心。只有修心,才是佛法的真正修行之道。

这首诗一出,世人才明白:道济才是真正的得道高僧。

济公的大智慧

嘉定二年,道济和尚圆寂。此前不久,他特意留下了一首诗,用来启发、劝诫世人。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这首被世人称作《辞世颂》的诗,道尽了道济几十年修行的最终感悟。

在道济看来,人这一生匆匆六十年,不断碰壁,碰完东壁碰西壁。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这水还是那水,这天还是那天,与离开时毫无区别。

道济是想告诉世人,人生就是一个圆环。世人为了太多不必要的执念、欲望,四处碰壁。最后却发现,人们所追求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到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

因为,世人所走的方向错了。回到原点,才能重新开始。只可惜,大多数人只有到了迟暮之年,才能看透一切。然而为时晚矣。

逆天改命压根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说,顺其自然才是正确的做法。

所谓的顺其自然,不是教人去躺平、摆烂。而是顺应天意去做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他道济,想喝酒就喝酒,想吃肉就吃肉。遇到该救的人,他就出手相救。遇到救不了的人,他便念经超度。

到最后,他想做的事情做了,功德也有了。这就叫顺其自然。而这,也是道济几十年修行的最终感悟。

放下心中的妄想,一切行为遵循本心,顺应天理。虽说无法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是却可以获得人生的圆满。这,便是道济和尚的临终馈赠。

4 阅读:253

青文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