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大师:李世民如何“轻松”击败薛延陀,平定漠北?

青史如烟啊 2025-02-14 18:38:00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李世民宣布将在次年二月举行泰山封禅大典,消息传遍四方。身处漠北的薛延陀大汗夷男,立刻抓住机会,计划集结二十万大军突袭大唐的盟友突厥余众。没想到,正是这一次冒险的军行动,将他引入了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

薛延陀此前攻占了西突厥的领土,壮大了自己的势力,逐渐成为漠北新的霸主。然而,唐太宗深谙战略,选择通过迁徙突厥余众来牵制薛延陀。这一招看似简单,却打乱了薛延陀“西重东轻”的部署。突厥余众虽无法直接抗衡薛延陀,但足以在大漠中牵制他们,让薛延陀很难平静扩展西域。

贞观十五年阴历十一月,当夷男派遣儿子大度设率军南下突袭突厥余众时,唐太宗早已做足准备。突厥首领李思摩带领部队逐步撤退,并沿途焚毁草料,让进犯的薛延陀大军陷入资源匮乏的困境。长城内的唐军严阵以待,一场计谋深远的战争开始拉开序幕。

唐太宗分兵五路,旨在围堵薛延陀的侵略势头。李勣率领的精锐部队迅速集结,准备进行反击。大度设率军到达诺真水(今中国境内某地),他试图通过步战取得优势。然而,面对装备精良、善于步战的唐军,薛延陀军很快陷入劣势。唐军不仅迅速击溃了敌军,还组织骑兵绕至敌军后方袭击“执马者”,大获全胜。

这场诺真水之战,尽管双方兵力悬殊,唐军以扎实的步骑协同战术,轻松击败了薛延陀军。在战后,薛延陀军一部分人甚至在严寒的大漠中被冻死、饿死,士气低落,损失惨重。此战后,薛延陀的霸主地位摇摇欲坠,漠北形势为之一变。

战后,薛延陀试图通过与唐朝结盟恢复权威。然而,唐太宗巧妙地利用“假和亲”的计谋,使其声望再次受创。唐太宗在公开宣布婚约后,更要求夷男亲自备礼到灵州会见。然而,当夷男费尽心力备好礼物后,唐太宗又宣布婚约作废。这种操作,使薛延陀在漠北内部声望全无,部族纷纷背离。

夷男去世后,薛延陀的内部分裂更加严重。继位的拔灼因权威不足,不断对外用兵立威,结果却适得其反。他的对外行动不仅没有成果,还进一步削弱了本已脆弱的权威。薛延陀的一些部族,例如回纥和同罗,趁机发动反叛,使得薛延陀内部更加动荡。

贞观二十年,唐军发动全面进攻薛延陀。此次行动,唐军不仅有充足的准备,还得到了内部分裂的薛延陀部族的协助。唐军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就轻松跨过大漠,薛延陀大可汗多弥可汗逃窜过程中被叛军所杀。至此,唐军顺利接收了投降的部族,进一步巩固了北方疆域。

唐太宗不仅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更通过政治策略,使大唐的势力深入漠北,直抵贝加尔湖,成为各部族共同尊敬的“天可汗”。整场战争,唐军历经长时间的战略部署,最终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最大胜利。

0 阅读:13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