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江油武都水库开始修建,通往平武的古道(纤道)成为施工现场,便未再步行前往沿江村落、小镇游赏江峡风光。屈指一算,应有二十多年了吧。
遥想当年,一群意气风发、少不更事的小知青,从祖国各地招工,从事三线建设,来到江油。周末无事,常三、五成群,呼朋唤友,到厂区附近的乡村、小镇游玩。一来消磨时间,二来了解各地的风土民情,增长见识,调节单调、枯燥的单身生活。从群山万壑中流淌出来,带着神秘色彩的涪江,无疑是我们的首选。
初次从李太白读书的灯笼桥,江油(旧县治)八景之一“龙门夜月”的龙门,登上沿着陡峭石壁的古纤道,便被峡中湍急的江流,雄伟气势和冷肃萧森的景象所震撼,直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玄妙和奇幻。
翻过险峻的白庙子石梯,落脚柳林子,更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爽然。幽寂宁静的江村,鸡鸣犬吠,“黄发垂髫”的怡乐,田园耕耘的乡民,让人觉得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仙境”,忘却背井离乡的恋家情绪。
那时江流中,不时有木筏连绵而下,更添一番清趣。由于水途遥长,为了不耽误行程,筏工们多在木筏上搭建临时窝棚,安排锅、碗、盆、瓢,吃、宿尽量在筏上解决,十分辛苦。我们在岸上观赏,见到木筏上炊烟袅袅,筏工悠闲的掌握着长(chang)得夸张的筏舵,控制木筏走向,不时哼着筏调,觉得既悠闲又浪漫,满是羡慕。岂知过险滩激流,他们是在拿生命来拼搏,稍有不慎,筏破人亡,缕见不鲜,是一种高危职业。随着各江段水利高坝的修建,江流木筏已从我们的视线中永远消逝。
满目青山,美景如画,过了黄草坪,转过无名山嘴,透过浓荫,见到一仿佛从荒古穿越而来的袖珍小镇——北城,俗呼白石铺。一条小直街,沿江靠山而建。街小,白云挂在檐角,恍惚是在睡觉,宁静得让人不好意打搅。
但它是一个公社(乡级)的办公驻地,医院、食店、百货、农资店铺、客栈一应俱全,也有一些吃商品粮的居民。街道两边的墙壁上,清晰地印刻着,由“西路红军政治部.丁”写下的石刻标语:①、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归农民,工人八小时工作制,分给士兵土地和工作,男女平等;②、蒋介石把中国的土地卖出去一大半,要不当亡国奴,只有打倒蒋介石、邓锡侯,在川西北抽一千七百种捐税,害得穷人倾家破产,打倒刮削穷人的邓锡侯……等多幅石刻标语,让人想起中国革命史上那艰辛的烽火岁月……
简单就餐后,又沿着江流,过大桑园、倒马坎。山势愈加雄奇、险峻,不由联想起当年造山运动,是什么样的伟力,塑造出这样魔幻的山体形态!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移步换形,处处惊喜,同一座山峰,换一个角度,又是不同风貌,思绪都来不及转换,又是一番奇景。
止步于平驿铺,巳属于平武县境。古风古貌的平驿铺,同样溯江而上,一条独街,石板铺路,低矮的木结构、穿逗,小青瓦房。不是逢场天(赶集),人影稀少,冷寂得很。步行脚力有限,日影向西,考虑回程,在平驿铺就餐后,原路返程。山路爬坡上坎,不利于自行车骑行,多年后的步行数次游历,都以平驿铺为终点。稍前的扇铁沟、响岩,都留给了将来。
5.12地震的影响,加上退休后年老母亲的召唤,离开江油尽孝。慈母仙逝后,又到成都照看孙孙,疏忽间离开故地十几年。今重返故居月余,重萌旧游旅思,唤三弟开摩托一游,又因越过平武界不远,道路施工,而大概止于平驿铺路段。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怆然回首,鬓生二毛,镜中朱颜早凋。今日的古峡行已非彼时的古峡行。如今,过去曾经熟悉的古纤道、村落、小镇已觅无踪影,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脚下平稳、坚固的沥青路(扇、水路,平武扇铁沟至江油水沟庙)因武都水库的建成,水位抬升,已是在昔日的半山腰,面貌发生变化,全无旧时风景。一路行来,有一种做曾相识,又完全陌生的感觉,让人慨叹,回首的瞬间便是沧海桑田。
与扇、水路密切关联的涪江六峡,应该说风景更胜往昔。因为立脚点高于以往,视线更开阔,更利于观赏。但不知何故,沿途的几处观景台都封闭着,让人失望。临江一侧植被繁茂,在没有无人机航拍的情况下,想找个摄影落脚处很是不容易。更大煞风景的是,沿路的光纤线,不高不低,刚好遮挡在摄影的最佳位置上,贯穿整个路线,让人望着美景,拍不出好的效果。真不知架设线路的人,是有意还是无意?真希望这条即将成为全江油、绵阳市骄傲的黄金旅游线路,改变这种状况,给纷至沓来的游客们创造一个更加良好、舒心旅行体验,以表达江油人对外来游客的热情和善念!
甲辰年腊初写于江油(武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