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初期,几乎完全是以轻武器和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作战。为此他们必须克服各种各样远非常人所能忍受的困难。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二师三三五团派出了一支部队向敌后猛插,准备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为了赶在敌人前面,争取时间,部队是在没有人迹的高山峻岭展开雪夜急行军。很多战士的鞋子破了,就用一块毯子包着脚走,毯子破了就赤着脚走。
而此时,美军第2师、第24师和第25师等部队,从新兴洞出发坐着汽车向南跑。这支志愿军部队于跟着从新兴洞出发,徒步爬山向南追。追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敌人的汽车就要从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一营三连迅速抢占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又光秃秃的小山岗开始阻挡敌人,这就是后来世界闻名的松骨峰阻击战。
当时的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敌人不仅在武器上占优势,而且在人数上也比志愿军阻击部队多好多倍。一开始,敌人为了逃命是出动了32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大量士兵集团向三连阵地汹涌而来;而松骨峰战距离公路仅只有120米,敌军的冲锋只要10-20秒就能冲到跟前;同时地形并不利于组织防御,高地不过是个半石半土光秃秃的小山包并且处于公路的转弯处过于突出,容易成为美军各个方向集火打击的目标;而最为不利的是三连战士根本没有时间构筑工事。
战斗中,美军飞机是疯了一般把大量的炸弹和汽油弹投下来,美军的火炮也疯了,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突围出去就全完了,于是炮弹密雨似的打在志愿军的阵地上。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下松骨峰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英雄的志愿军战士们高喊着“为祖国争光”、“为抗美援朝拼杀”等口号是一次又一次地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
至上午9时,美军的几次冲击均被击退,三连终于得到了喘息时间,开始抢修野战工事。
而美军也懂得时间对于他们的意义,在经过一种调整部署后是集中飞机、坦克和榴弹炮同时向松骨峰轰击。20分钟以内,阵地上就落了三四百发炮弹,阵地变成了真正的火海。战斗中,三连连长、副连长、指导员都陆续牺牲,全连只剩下20多人。但战士们牢牢记着指导员牺牲以前大家对他作过的保证:“有我,就有阵地!”每一个人都在奋力拼杀。
三排阵地上只剩下负了伤的7班长潘治中和战士张学荣,两个人一面射击,一面互相鼓励:“为了保卫祖国,决不后退一步。”汽油弹落在一排阵地的重机枪上,射手李春发的衣服着火,脸上起了水泡,眼睛睁不开但仍然坚持射击。
激战8小时后,志愿军战士们的子弹打光了,他们就用枪托砸,用石头、用牙齿和敌人拼。有的战士身上被汽油弹打着了,就把枪一摔带着火扑向敌人,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种无畏气概是彻底震撼了美军和联合国让他们丧失了战斗意志,而三连最后只剩7人,但敌人也死亡600多。不久,志愿军主力部队及时赶来,被堵截的第2师、第24师、第25师等敌人大部被我歼灭。战斗结束后,作家魏巍来到三连阵地实地探访,只见这个连阵地上大部分枪支是完全被摔碎了,各种零件满山都是;随后他是写下了著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