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年初的6月份,smart品牌全球公司的股权结构产生了一些重大变化。一个初始的重要事件 occurred 于6月7日,当时,代表梅赛德斯-奔驰的监事成员Olaf Schick离职,而Kevin WalterBinder顶替了他的位置。需要强调的是,Olaf Schick曾在戴姆勒大中华区担任首席财务官一职。这一有力的组织变动显示出该公司正在经历一些关键的策略性改变。
果不然,到了6月25日,另一个重大事件发生,这是吉利汽车将其拥有的smart的50%股权转交给了一家名为"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的新公司。这一行动进一步改变了smart股权的构成。
结果,这两家新的投资方——SMART MOBILITY PTE.LTD.和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已经成为了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两者各自拥有50%的股权。自此,随着新股东的加入,Smart品牌的股权也正式转入新加坡。这在汽车行业内部是一个大动向。
要知道,新加坡是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国家,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重要中心之一。对于smart品牌来说,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先进的基础设施、强大的金融体系以及和其他市场的紧密联系都为其提供了一个大有发展的市场环境。smart明显是要通过“地利”优势打造一个国际化品牌。
小编从互联网获悉,新加坡具有的开放和透明的商业环境、简便的企业设立和经营流程以及有利的企业税收制度等,绿色的商海条例也为smart品牌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此外,新加坡的法律环境相当稳定、具有预见性,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所以我们也很好理解,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之一的新加坡,股权的转移对于smart品牌而言无疑是利好。除了能提供了金融支持,很可能能助力smart品牌实现更大的融资规模,从而提升其资本实力,为研发和市场扩展提供资金保障。
不过,虽然smart品牌选择移至新加坡,但其实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可能仍然在全球各个市场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盈利性。要知道,在目前竞争异常剧烈的中国电动车市场,smart品牌的表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给其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这一年开端以来,smart精灵#1的销售表现尚未达到重大突破,相反,有些显得缓慢。在今年的前四个月,每月的销量只在3000至6000辆间波动,表现不是很稳定。
今年1-6月,smart品牌已经成功交付了23540辆车,平均每月售出大约3923辆汽车。其中,今年5月,smart的销售业绩出现了进一步下滑。其销售数据显示,五月份的交付数量不足3000辆,仅售出2624辆,6月份有所好转,共交付3829辆。
电动EV:或许smart品牌就是为了谋求在市场的更大成功,寻求新的方法和战略,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销售业绩。故而选择迁往新加坡,从而更好地开展自身的全球业务,提高运营效率,也更好地对接全球的资本市场,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更持久、更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