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N种回顾方式。
我国的十位开国元帅中,彭德怀称得上威名赫赫。他的“威”,既在于打仗时的勇猛无匹,也在于他耿直火爆,嫉恶如仇的性格。
彭德怀是吃得苦霸得蛮的湖南人,性格就和辣椒一样火辣辣,经常是有啥说啥,看到做得不对的直接怼过去了,一点儿也不会给人留面子。
因彭德怀一点就爆,且不会迂回的性格,很多人都和彭德怀玩不到一起。
开国元帅和大将中,就有3位将帅因各种原因,和彭德怀发生了一点小纠葛。
那么,这三位将帅都是谁呢?他们为什么会和彭德怀产生矛盾?
粟裕和彭德怀的矛盾粟裕和彭德怀的矛盾,产生于五十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南征北战、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将帅们征尘未洗,依然在为巩固人民政权,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而殚精竭虑。
1954年,粟裕被任命为总参谋长。这个职位的政治意味非常浓厚,但粟裕却并不适应这套政治运作方式,缺乏在官场上长袖善舞的能力。
换句话说,我们的粟裕大将太老实了。他从不说假话空话和大话,更不会见风使舵,盲目迎合。
这种实事求是,固执己见的个性,就让他缺了搞政治的那根筋。
彭德怀和粟裕的矛盾,便源于此。
当时,粟裕在总参部,而彭德怀在国防部担任国防部长,兼任军委副主席,算是粟裕的上级,两人在工作上多有交流。
交流合作多了,矛盾和摩擦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
这其中,最大的矛盾,就是粟裕“越级汇报”的事。
粟裕进驻总参部后,毛主席叮嘱他,每半个月就要向自己汇报一次工作,粟裕老老实实地照办。
但好死不死,他给毛主席汇报的事被彭德怀发现了,彭德怀当即暴脾气就上来了。
越过他直接向毛主席汇报工作,这不是越级上告是什么?粟裕这是什么意思?
所以,怒气冲冲的彭德怀就和粟裕说了这个问题。
这下子,粟裕也没办法只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不向毛主席汇报吧,毛主席那里不好交代,正常向毛主席汇报吧,彭德怀又不高兴,这可怎么办?
粟裕急的毫无头绪,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于是,他决定每上交一份报告,就在上面写“彭副主席并转呈中央、主席”。
这样既可以完成毛主席交代的任务,又照顾到了彭德怀的情绪,不算越级上报吧?
没想到,这个法子不仅没缓解问题,反而让彭德怀更生气了。
彭老总将文件重重地拍在桌子上,整个人都在暴走的边缘:“我不是你的通讯员!”
这件事就这样始终横亘在二人中间,因此,粟裕和彭德怀之间始终有点别扭。
当然,工作矛盾归工作矛盾,彭德怀对粟裕本人是没有意见的,典型的对事不对人,更不存在私人恩怨。
他俩就是一个太过沉静老实,而一个太过暴躁了,所以才会爆发矛盾。
不过,这两位将帅能协助毛主席打江山,人品和能力没得说。性格上有无伤大雅的小缺点也很正常,不是吗?
彭德怀气哭刘伯承1932年,中央开始策划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刘伯承担任总参谋长。
在这期间,为了提高红军的战略战术水平,刘伯承在机关报上批评了红军的“游击战术”,说红军缺乏大兵团集群作战能力。
彭德怀看到报道,整个人气不打一处来。
“按他刘伯承说的,与国民党硬对硬,红军这点老本就要输光了!”
彭德怀的语气硬邦邦的:“就他刘伯承行,那是口里说话牙齿不痛。”
这两人的梁子,就在这时候结下了。
后来,在刘伯承的指挥下,红三军团攻打南丰失利,彭德怀对刘伯承的印象就更不好了,骂刘伯承是在瞎指挥。
其实,彭德怀不知道,刘伯承也和他一样,不赞同攻打南丰。他事先找任弼时和项英讲了这件事,但他们都没听。
左起:彭德怀、任弼时、毛泽东、贺龙,左六为王震。
不明真相的彭德怀,就在刘伯承的头上,扣了一顶“洋派教条主义”的帽子。
后来,这两人忙着反“围剿”,忙着抗日,哪怕在战场上配合默契,相处和谐,但始终没有坐下来好好聊一聊,消除隔阂。
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等在山西沁县参加东路军将领会议
百团大战期间,心里有疙瘩的两人又生矛盾,在进攻和撤退之中争执不下,甚至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刘伯承说着说着,眼泪都流出来了。
虽然,战斗结束后,彭德怀向刘伯承道歉请罪,刘伯承也接受了,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完全失控。
1944年4月30日,刘伯承对晋冀鲁豫七年的抗战工作做了一个总结报告。报告里,他提到了百团大战,还客观地点出了此战的错误之处。
以此为起点,百团大战和彭德怀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彭德怀被骂“鲁莽、动机不纯、狼子野心”,百团大战也说是背着毛主席打的。
前排右第二人起:刘伯承、毛泽东、朱德、聂荣臻。二排右一为彭德怀。
估计刘伯承自己都没想到,不带任何私人恩怨的一份客观报告,会掀起这么大的风浪。
有这么一份报告在,彭德怀和刘伯承怎么也不可能解除误会了。
后来,刘伯承淡出了军界,彭德怀也遭到迫害,郁郁而终。
两位老帅终此一生都没有解除误会,真是令人心痛的遗憾。
前排左起:龙云、张治中、叶剑英、徐向前、邓小平、刘伯承、朱德、毛泽东、彭德怀
彭德怀和贺龙的小误会彭德怀和贺龙之间的龃龉,来源于一个人——段德昌。
段德昌是红3军第9师的师长,和彭德怀、贺龙是老乡。
贺元帅手下有四名师级领导,段德昌就是其中之一。
段德昌
段德昌指挥能力优秀,作战能力突出,是一名文武双全的将领。他领导的第9师跟着贺龙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是红三军的利刃。
贺龙很器重段德昌。无论形势如何,贺龙都一直让段德昌担任第9师的指挥员。
那么,段德昌和彭德怀又是什么关系呢?用一句话概括:段德昌是彭德怀在革命路上的引路人。
段德昌和彭德怀相识于1926年10月。
当时,段德昌在国民革命军里负责宣传工作,和彭德怀在同一支部队。
两人第一次见面就对彼此有好感,不喜欢客套的彭德怀,甚至说出了“以后常来”的话。
从这之后,段德昌时不时去找彭德怀。彭德怀入党,段德昌就是介绍人。
后来,彭德怀和段德昌在各自的战场上战斗,很少有见面、交流的机会。但在彭德怀心中,段德昌依然是值得他敬重的人。
可是,就在1933年,段德昌被人诬陷,含恨而终。彭德怀一听到这个噩耗就泪洒当场,埋怨贺龙为什么不救段德昌。
彭德怀不知道的是,贺龙不是没有救,而是没法儿救。
在段德昌出事之前,贺龙阻止过,但没人听他的,他还招来了一顿批评。彭德怀以为他不救段德昌,属实有点冤。
不过,埋怨归埋怨,彭德怀还是有大局观的。
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和贺龙强强联合,解放了大西北。彭德怀在前线冲锋陷阵,贺龙就坐镇后方,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
这时候,彭德怀也不管那些小恩怨了,坦坦荡荡地承认:“贺龙是不顾一切地支援西北战争。”
由此可见,彭德怀和贺龙之间,只能称得上小误会,连矛盾都够不上。
这两位元帅从性格上来看南辕北辙,但却能打出如此默契配合,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有同样的战斗目标,有一颗相似的爱国心。
在这种情况下,一点小小的摩擦又算什么呢?
参考资料:
1.两位老帅的误会:彭德怀气哭刘伯承——2013年01月17日 15:31 来源:人民网
2.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毛主席亲笔为他签发烈士证——2018-01-03 09:34:52 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