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毛岸英17张难得一见的照片,读懂他的父子情深和家国情怀

浩舞默画历史 2025-01-26 10:46:43

2024第N种回顾方式。

毛岸英是最让毛主席骄傲的孩子,也是最苦命又最勇敢的青年人。

他用短暂的生命,拓宽了人生的边界,用长度换深度和高度,就算抛开父辈的光环,他也是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

宏观视角下的毛岸英,是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壮烈。

而具体的生活中,毛岸英又有着侠骨柔情,和毛主席之间更是父子情深,这也是他作为普通人,最让人心痛的地方。

毛岸英一生的情感流淌,起承转合,且听一一道来。

电视剧《问苍茫》当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出门领导农民起义的毛主席好不容易抽空回家,刚进家门,就被两个小萝卜头给缠上了。

稍微高一些的那个,就是他的长子毛岸英。

大儿子被毛主席揽在怀里,抓着爸爸的衣角问东问西,好像对一切都好奇,听到爸爸正在做的事情,小小的脑袋瓜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眼睛还是亮晶晶。

看到他这个样子,毛主席多大的疲惫都不见踪影。

毛岸英对毛主席来说是特别的,哪怕主席后来还有其他孩子,岸英也是分量最重的那一个。

他是毛主席人生中的第一个礼物,让毛主席第一次感受到为人父的喜悦和责任。

同时,在他和他的母亲身上,毛主席有着最大的愧疚,惭愧于自己无法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毛岸英的童年时代,父亲的存在感虽然不低,但能够得到父亲陪伴的机会,绝对不多。

在他的记忆中,能够为家庭撑起一片天的是母亲杨开慧。

只可惜1930年,杨开慧被反动派迫害至牺牲,毛岸英带着两个弟弟,从此失去了最大的依靠和温暖。

他们的父亲与他们相隔千里,虽然心中深深挂念着他们,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他们的身边,但革命工作还要继续,手头上的一切任务不能说丢就丢。

所以父亲只能和他们遥遥相望,惟剩叹息。

或许小小年纪的毛岸英是埋怨过父亲的,但而是因为他年纪小,还不懂事。

等他长大,形成了自己的三观,明白父母所做的工作有多么大的意义时,他就能接受一切,还能毫无怨言的追随父母的足迹,踏上同一条道路。

杨开慧烈士牺牲之后,毛岸英兄弟被组织上接到了上海。

后来因为上海动乱,他们和组织同志失去联系,他就只能带着弟弟毛岸青在街头流浪。

这段经历很能让人理解,为什么在毛岸青的心里,哥哥的地位是最高的。他生命中不愿回忆的痛苦记忆里,是哥哥成为他的高山,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他的期待。

这个时候的毛岸英,身材十分瘦弱,五官初初长成,已经能从他稚嫩的脸上见到毛主席和杨开慧烈士的影子。

那些珍贵的老照片里,他眼神中坚定的光让人不得不感叹,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后来和弟弟一起被送到苏联,毛岸英的成长更是飞快,几乎一天一个样子。

这个时候的毛岸英,拥有青年人最渴望长成的模样。

他的身上有巨大的魅力,那无关长相或者其他方面,而是因为他有着令人惊叹的气质。

身在异国他乡,毛岸英时时刻刻思念着祖国,但这份思念并没有让他萎靡不振,而是让他充满了学习的斗志。

他想上战场,想和父母一样,为国家贡献更多的力量。

因为知道自己还不够资格,因为明白自己要长成独当一面的大人,他才会用强大的精神力量鞭策自己。

要是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苏联时期的毛岸英就是“内卷之王”,拼命求进步,抓住一切机会让自己成长。

他的精神面貌,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人一样,即使历经磨难,仍然充满朝气和希望。

周总理和邓大姐去苏联时,特意看望了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俩。

过去的两个风餐露宿的小孩子,不知不觉间已经长大。

毛岸英的个头超过了周总理,不过当他站在周总理和邓大姐身边时,他的神情还是那么乖巧纯真,像听话懂事的小孩子一样。

在长辈们的面前,偶尔,毛岸英也会找回小时候的那份童真。

在苏联的每一天,他都归心似箭。只有真正踏上中国的土地,他的内心才能安定下来。

知道儿子回国,不出意外,毛主席肯定是迫不及待要见一见自己孩子的。

父子俩相见时的场景,又留下了珍贵的记录。

当年那个被毛主席抱在怀里的小男孩儿,现在已经长得和父亲一般高。

他的身上有青年毛主席的气质,那是一种来自血脉的传承,也是一种言传身教的生动体现。

父子俩站在一起。面对镜头,相似的面容,让人看到了中国新一代的力量。

好不容易苦尽甘来,毛岸英回到祖国,回到父亲的身边,投入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他还见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姑娘刘思齐,并且和刘思齐成为夫妻。

两个人的结婚照是那么般配,虽然他们穿着朴素,但两张年轻的脸庞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无论是谁见到这张照片,都无法不为他们的热情所感染。

毛岸英跌宕起伏的命运从此能变得一帆风顺吧?显然并不能。

这个悲情般的英雄人物,又再一次走到了命运的分叉路口。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岸英不顾叔叔伯伯们的反对,毅然决然的跟着彭老总一起奔赴朝鲜。

他是毛主席寄予厚望的孩子,老一辈的革命者们都知道他的珍贵,所以希望他留在北京,不要去战场上赴汤蹈火。

但不管是他还是父亲,都认为他的身份没什么特别。

老百姓家的孩子能在战场上拼命,毛主席家的孩子为什么不能?

毛家父子俩都一样,不搞特殊,所以毛主席完全支持儿子的决定。

可是这一去,毛岸英就再也没有回来。

他留下的最后一张珍贵的照片,就是他穿着军装的纪念。

如果杨开慧烈士能够看到自己儿子长大后的模样,见到毛岸英穿着军装的样子,一定会发自内心的为儿子骄傲。

(后排左二:毛岸英)

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毛岸英为了抢救地图等资料,被敌人的炮弹埋在了司令部所在的地方。

一个年轻的灵魂,以高洁的姿态,从朝鲜战场上离开人间。

从此以后,毛岸英给家里人留下的,就只剩无穷无尽的怀念,以及流不完的眼泪。

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个人点燃了无数支烟,真正吸进嘴巴里的却又没有几口。

烟雾缭绕中,很久没有哭过的毛主席,为自己心疼的儿子哭泣。

与此同时,他还得假装坚强,把消息瞒住,不让刘思齐知道。

等到志愿军班师回朝,刘思齐等不回丈夫的身影,这才去找父亲询问,知道真相。

毫无疑问,那又是一场决堤的崩溃,是刘思齐对毛岸英的思念与遗憾。

刘思齐到大榆洞悼念毛岸英

毛岸英留给世人的人物弧光,被打上了英雄的表现,当然他也无愧于这个英雄的称号。

而抛开英雄的身份不谈,其实很多人都忘了,他也只是个20多岁的年轻人。

他有着自己汹涌澎湃的情感,和毛主席之间的父子情深,和刘思齐之间的夫妻情深,和毛岸青以及两个妹妹之间的手足之情。

当然,更不能忘记他那承载于心的家国情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其中有一处,是属于毛岸英灿烂生命的见证。

参考资料:

1.毛主席当年在延安抱病去接毛岸英,别样的父子深情令人泪目——2019-11-25 12:30·齐鲁壹点

2.央视网2020年11月09日:《国家记忆》 20201109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历史铭记

0 阅读:0
浩舞默画历史

浩舞默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