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了解《一·二八事变》1932年日本进攻中国上海守军的事件

今咯儿爱史评 2024-04-19 05:46:07
概述

一·二八事变,又称一·二八淞沪抗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图谋侵占中国东部沿海富庶区域,而在1932年1月28日蓄意发动的侵略事件。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日军对我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发动了四次总攻,却均遭败绩,蒋光鼐指挥军队在闸北、江湾、吴淞、曹家桥、浏河、八字桥一带展开了多次战役,日军先后四次更换主帅,死伤近万人。

1932年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为军长增援十九路军参战。

1932年3月初,由于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

1932年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5月5日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历史背景策划阴谋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大量土地,并试图扶植前清朝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建立满洲国。但此一行动刚开始就受到了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于是日本决定在上海这一国际性的大都市制造事端以转移国际视线,使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与控制行动能够顺利进行。

除日本关东军的高级参谋、“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之一的板垣征四郎大佐外,东京的昭和天皇的文官党羽“十一人俱乐部”(成员包括木户幸一、近卫文麿、牧野显声等),也参与了“一二八事变”的策划。该组织主张日本在完成对中国东北的征服前,需有一个“思考间歇”期,以应付国内外的许多问题。为此在这期间,日本需要在上海发起一场“假战争”。

1932年1月5日,板垣征四郎从中国东北飞回东京,得到裕仁天皇破格接见,并向天皇和日军参谋本部报告侵占东北的情况。随后板垣参与制订在上海发动战争的计划,并从东京给日本驻上海公使馆陆军辅助武官田中隆吉少佐发了如下电报:“满洲事变按预计发展,……请利用当前中日间紧张局面进行拟策划之事变,使列强目光转向上海。”

日僧事件

日本间谍川岛芳子

上海的田中隆吉接电后,将2万日元经费交给了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即金碧辉),让她具体策划实施。

1932年1月18日下午,川岛芳子唆使2名日本日莲宗僧人与3名日本信徒到毗邻上海公共租界东区(杨树浦)的华界马玉山路的三友实业社总厂去生事。日方5人在厂外观看厂内工人义勇军操练,并投掷石子挑衅,故意引发冲突。而之前川岛芳子早已经雇佣打手扮成工人模样混入人群,冲突中日方5人遭到不明人士攻击,事后日本总领事馆声称,日方有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然而警察并未成功逮捕犯人,因此日本指控攻击事件为中国人的工厂纠察队所为。此即所谓“日僧事件”。

1月20日凌晨2时许,数十名日侨青年同志会成员趁夜放火焚烧了三友实业社,又砍死一名、砍伤两名前来组织救火的工部局华人巡捕。当天下午,田中隆吉煽动1200名日本侨民在文监师路(塘沽路)日本居留民团集会,并沿北四川路游行,前往该路北端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要求日本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途中走到靠近虬江路时,开始骚乱,袭击华人商店。

事件经过事变爆发

蒋介石

1932年1月27日,村井向中国上海市当局发出最后通牒后,上海市长吴铁城在南京国民政府和上海各界的要求下,乃于28日13时45分复文村井,全部接受日方提出的无理要求。

1月28日夜11时零5分,上海市公安局接到日方村井给吴铁城和上海市公安局长的回信,对上海方面接受日方四项要求表示"满意",却又以保护侨民为由,要中国军队必须撤出闸北。吴铁城接到该回信已经是11时25分。

夜11时30分,不等中方答复,日军即向闸北中国驻军发起攻击,第十九路军第78师156旅翁照垣部随即起而抵抗(前来接防的宪兵第6团一部也一起奋而抵抗),淞沪战争爆发。

国军驻防

区寿年

一·二八事变发生时,驻京沪地区的中国军队是第十九路军。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与粤方进行谈判,宁粤谈判中粤系提出由粤籍人士陈铭枢担任京沪卫戍司令长官,1931年9月30日蒋介石通电同意,陈铭枢麾下的第十九路军遂由江西赣州(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停止“剿共”留驻在当地)调戍京沪地区,并于11月全部部署于京沪沿线。蒋光鼐任总指挥,蔡廷锴任军长,戴戟任京沪警备司令。

全军下辖第60师,师长沈光汉,驻防苏州、常州一线;第61师,师长毛维寿,驻防南京、镇江一线;第78师,师长区寿年,驻防上海、吴淞、昆山、嘉定一线。全军共3万3千多人。

11月初,十九路军卫戍京沪后,在上海人民坚决抗日行动的推动和影响下,抗日决心是坚定的。

1932年1月15日,十九路军从各方情报中判断出日军发动侵略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为此开始进行应战的军事部署,而此时距日军发动进攻的时间尚不足两周。

1932年1月19日,蒋光鼐召集在沪十九路军军官开会,据蔡廷锴回忆,会上决定应付时局的几项方针:“一、最近敌人或有骚扰,我军须无形的戒备。二、万一有事发生,第一线兵力之配备若干,区寿年师最低限度死守五天。三、各防区赶紧构筑工事,后方各驻地亦须预选抵抗线。四、六十、六十一两师增援时,须于战斗开始后五日内到达上海附近。五、对上海租界决定态度。六、由明(廿)日起,各部官兵除因公外,一律不准在租界住宿。”十九路军进入战斗准备状态。

1月23日,面对日方越来越严重的压迫,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发表《告十九路军全体官兵同志书》,宣示“要以伟大牺牲精神来战胜一切”。同日,十九路军发出关于作战部署的密令,要求“我军以守卫国土,克尽军人天职之目的,应严密备战。如日本军队确实向我驻地部队攻击时,应以全力扑灭之”。十九路军做好了在淞沪地区抵御日军入侵的准备。

1932年1月24日,蔡廷锴等到达苏州,又召集驻苏部队高级将领沈光汉等人举行紧急会议,传达和解释了23日发出的密令,驻军将领也一致拥护。但因国民政府力求妥协避免开战的命令,蒋蔡等最后同意遵令撤出上海,并令驻闸北的守军29日晨与宪兵第6团换防。因形势紧张,第78师156旅旅长命令闸北守军第6团继续保持警惕。28日晚11时,戴戟也下令防止日军趁中国换防之际占领闸北,命令各部进入阵地严密警戒。

张治中(右三)与蔡廷锴(右四)及区寿年等会商防线分配问题

一次进攻

陈铭枢

1932年1月28日夜11时30分,盐泽少将统率之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北四川路西侧突然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十九路军156旅第6团(团长张君嵩),当即予敌猛烈还击。此时,日军以二十余辆铁甲车为前导,分兵五路,从闸北各路口发动进攻。

第19路军总部在接到关于日军发动进攻的报告后,蒋光鼐、蔡廷锴、戴戟星夜步行赶至真如车站,设立临时指挥部,依照原定部署,命令后方部队迅速向上海推进。

29日天亮以后,日军在装甲车的掩护下,连续发起猛攻,日机也由航空母舰“能登吕”号起飞,对闸北、南市一带狂轰滥炸,战火迅速漫延。守军第156旅所部,顽强抗击日军的进攻,以集束手榴弹对付日军的装甲车,组织敢死队以潜伏手段炸毁敌装甲车,坚守每一阵地,并在炮火掩护下适时向敌实施反击,打退日军的连续进攻。据日军自供:“战斗极为激烈”,“市街到处起火,火焰漫天,战场极为凄惨。”

上午10时左右,日机投掷炸弹,商务印书馆总厂和东方图书馆被大火焚毁,包括众多古籍善本在内的30多万册馆藏图书被付之一炬。日军千余人在强大炮火和装甲车掩护下,向宝山路、虬江路各路口猛烈冲击,企图占领上海火车北站。北站为上海陆上交通枢纽,其得失关系整个闸北的安危。29日下午2时,日军趁北站火起向北站猛攻,我守军宪兵一个连与日军激战1小时后退出北站。

29日17时,第156旅主力加入战斗,进行反击,夺回北站及天通庵车站,并乘胜追击,一度攻占日军上海陆战队司令部,迫使日军退至北四川路以东、靶子路以南地区。日军首次进攻以失败而告结束。

日军进攻受挫后,29日下午英、美国领事出面调停(上海市政府称是日本领事请求,国联报告书则称系上海市长所请),中日两军达成了在29日夜20时停止战斗的协定。十九路军明知其为缓兵待援之计,只因本军也需调整部署,同意停战。同时十九路军也加强部署,急令驻镇江以东之第60师进驻南翔、真如一线,并将第61师调沪,驻沪之第78师全部投入前线,加强防御,严阵以待。

第一次增兵

日军停战后,竭力增兵。日本海军省立即命令佐世保第二十六队驱逐舰4艘,由巡洋舰“龙田号”统率,于1月30日抵达上海并于黄浦码头登陆,随舰而来的包括佐世保第三特别陆战队士兵474人及大批军火。

1月31日晨,日本航空母舰“加贺号”(26000吨)和“凤翔号”(7470吨)搭载第一航空队约30架飞机抵达上海,停泊于上海以东约130公里的马鞍列岛海面;下午4时,巡洋舰“那珂号”(5195吨)、“由良号”(5100吨)和“阿武隈号”(5100吨)3艘及水雷舰4艘抵沪,并载陆战队2000多人,分批登陆。

2月1日,日本邮轮“照国丸”载来横须贺第一特别陆战队(525人)于上海汇山码头登陆。

2月2日,日本海军中央部将长江一带第一遣外舰队之外的舰船,以“出云号”为旗舰(“出云号”2月6日抵达上海),由海军中将野村吉三郎为司令官,组成第三舰队,统一指挥投入战斗。

一·二八事变爆发地点

日军兵力增加后,于2月3日开始,再度向闸北、八字桥等地的中国守军猛攻,仍被中国守军击退。

2月4日,日军发动第一次总攻,战火扩大到江湾、吴淞一线。激战竟日,吴淞露天炮台,虽被敌狂轰滥炸摧毁,但在中国守军抵抗下,日军始终不能登陆。当时调归十九路军156旅第4团指挥的第88师高射炮连击落日机一架。此次总攻被粉碎后,盐泽幸一被撤职调回本国。

接替盐泽职务的是新组建的第三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中将。野村到职后,日军开始增援陆军。早在上海局势紧张时,日本就曾打算派遣陆军,但是为海军所拒绝。可随着战事不利,海军不得不向陆军求援。

日本内阁便决定正式派遣陆军。由于上海战况告急,决定派出上海派遣混成旅团(旅团长下元熊弥少将)与第九师团(师团长植田谦吉中将),并先行运送上海派遣混成旅团和独立战车第二中队等部(此后称混成第24旅团)。同时,日本海军也增派横须贺第2特别陆战队赴援上海。混成第24旅团于7日午后在吴淞登陆。至此,日本海陆空军已增至万人以上。2月8日拂晓,日军混成第24旅分3路向张华浜、蕴藻浜、吴淞镇进攻,均被我击退。

第二次增兵

十九路军将士在闸北顽强抵抗

2月8日,日军在吴淞遭受重创的消息传到东京后,根据日本天皇批准的敕令,日军参谋总长载仁急令陆军第九师团(师团长植田谦吉)火速增援上海。

2月13日午后,第九师团主力到达上海港,2月16日,该师团全体官兵于吴淞登陆完毕。由此,第九师团长植田中将接替了野村的统帅职务。此时,日本侵略军海陆空兵力已达3万余人,野炮六、七十门,飞机60余架,并有舰艇数十艘集中于吴淞口。

蔡、蒋接到植田的最后通牒后,下令前线部队向日军阵地猛烈开炮,作为对植田最后通牒的回答和警告。

2月20日晨,植田令日军全线总攻,采取中央突破,两翼卷击的战法,以第9师团主突江湾、庙行结合部,企图北与久留米旅围攻吴淞,南与陆战队合围闸北。日军先以大炮轰击,继之以步兵协同坦克部队,分两路进犯张华浜一线和杨树浦一线,均被中国守军击退;闸北日军千余人和坦克十余辆,因触地雷,死伤枕藉。

2月21日,植田亲自指挥步兵数千人,在飞机、大炮配合下,向中国守军阵地冲击,双方伤亡均重,战斗延至23日黎明,日军试图从江湾车站包抄江湾镇,中国守军英勇抗击,多次冲锋,生俘日军空闲升少佐及士兵数百人,日军不支始溃退。

庙行大捷

一·二八事变中备战的中国军队

日本主力第9师团抵达上海后,准备对上海守军发动第二次总攻。

其计划是从闸北到吴淞实行全线攻击,以牵制中国军队兵力,主力则集中指向江湾、庙行,企图占领这两个要点,实现“中间突破”,切断第5军和19路军的联系,然后各个击破。

2月20日拂晓,日军出动飞机十余架,不断在庙行阵地上空往返侦察轰炸,海军舰炮及陆军重炮向庙行阵地猛烈轰击。与此同时,日军炮火猛烈轰击蕴藻浜阵地,企图强渡蕴藻浜,以策映庙行作战。上午9是,日军一部接近小场庙至麦家宅阵地前方,即对我军阵地实行火力搜索。

中午,日军3000人向我军发起攻击,防守麦家宅、竹园墩阵地的527团官兵奋起还击,庙行战役由此打响。经3小时的激战,日军伤亡累累,无力再战,遂退回原有阵地。随后日军2000余人向小场庙、金家塘阵地进攻,523团官兵掩处于战壕内,开展进展,击退日军。黄昏后,日军步兵停止进攻,但海陆炮火继续向我军阵地轰击,企图摧毁我军工事及有生力量,以便第二天继续发动攻击。

2月21日,日军炮火继续向庙行第五军88师阵地进行狂轰滥炸。随后,日军步兵数千人向严家宅、庙行镇之线发起进攻。待日军接近后,523、524团官兵奋勇还击,击退日军。随后,大批敌军以纵深配合,向庙行以南麦家宅、竹园墩、小场庙、严家宅之线不断发动全线进攻,我523、524、527团与敌军开展激战,其中麦家宅、徐旭所在竹园墩前线战斗尤为激烈。经一天的奋战,暂退敌军。

2月22日,日军第九师团倾巢出动,进犯第五军88师之庙行阵地,飞机轰炸竟日不停,数千发炮弹轰击中国守军阵地。

但在张治中亲自指挥下,由孙元良旅、宋希濂旅和十九路军61师的三面夹击下,敌遭惨败,庙行阵地终于转危为安。日军第九师团及久留米混成旅团之精锐,伤亡惨重。此即为“庙行大捷” 。此后数日,敌军虽不断轰击和进攻,但均被守军击退。日军遭受重创,由全线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再由重点进攻被迫中止进攻。至25日,植田的总攻计划也宣告破产。

第三次增兵

此时,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被十九路军敢死队潜水炸伤,日本国内震动;且因劳师动众,战事难以速决。

为此,23日,经日本内阁会议决定,火速派遣陆军增援。于是参谋本部决定成立上海派遣军司令部,由前田中内阁陆相白川义则大将接替植田,增派第十一师团(师团长厚东笃太郎中将)、第十四师团(师团长松木直亮中将)和飞机一百多架来华,以便在上海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

经过多次增兵,白川统率下的上海日军兵力已达9万余人、军舰80艘、飞机300架,战斗力骤增。

当时中国守军总兵力不足5万,装备又差,而且经一月苦战,伤亡比较严重,左侧太仓浏河地区江防薄弱。白川汲取前三任指挥官正面进攻失利的教训,决定从翼侧浏河登陆,两面夹击淞沪守军。

指挥第9师团等部正面进攻淞、沪,以第3舰队护送第11师团驶入长江口,从浏河口、杨林口、七丫口突然登陆,疾速包抄守军后路。

3月1日,日军在闹北、江湾、庙行各方面都发动了进攻,用重炮、野炮、钢炮以及飞机连续轰炸,步兵则乘势进击,白刃相搏,双方伤亡均重;与此同时,白川密令第11师团,利用浏河方面中国兵力单薄的弱点,在七丫口、杨林口、六滨口等地强行登陆,侵占浏河。

浏河的失陷,使中国军队侧、后方均受严重威胁,于是,不得已于3月1日晚全军退守第二道防线(即嘉定、黄渡之线)。2日日军攻占上海。

3月3日,日军占领真如、南翔后宣布停战。

事件结果

1932年3月初,由于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由此,《中日停战协定》得以在5月5日予上海签订。

淞沪停战协定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条,中国及日本当局,既经下令停战,兹双方协定,自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五日起,确定停战.双方军队尽其力之所及,在上海周围,停止一切及各种敌对行为。关于停战情形,遇有疑问发生时,由与会友邦代表查明之。

第二条,中国军队,在本协定所涉及区域内之常态恢复,未经决定办法以前,留驻昆山、苏州一线。

第三条,日本军队撤退至公共租界暨虹口方面之越界筑路区,一如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事变之前。但鉴于须待容纳之日本军队人数,有若干部队,可暂时驻扎于上述区域之毗连地方。

第四条,为证明双方之撤退起见,设立共同委员会,列入与会友邦代代为委员。该委员会并协助布置撤退之日本军队与接管之中国警察间移交事宜,以便日本军队撤退时,中国警察立即接管。

第五条,本协定自签字之日起,发生效力。

“协定”之二、三、四条均有“附件”。“附件一”规定中国军队驻扎之具体地点;“附件二”规定日本军队驻扎和可以使用之地区;附件三”规定共同委员会之组成。

一·二八事变

0 阅读:15

今咯儿爱史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