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施耐庵只是用一个名字,就把高俅上下两代人都讽刺一遍

猪哥谈文化 2024-03-25 01:22:17

书接上文,今天来分享水浒传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这一回中出现了三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高俅,一个是王进,一个是史进。

但最有看点的是高俅和史进。

金圣叹曾点评:

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

虽说众人都很讨厌高俅,恨不得得而诛之。

但高俅却是贯穿整本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也是施耐庵着重笔墨去描写的一个人物。

那么高俅这个人身上都有哪些精彩的看点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精彩一、简历。

施耐庵给高俅塑造的简历是这样的:

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毬。

这个简历就写得特别有意思,不知道各位读者都看懂了没有。

看到这个简历,我第一时间就是捧腹大笑。

因为施耐庵只是用了简单的几个字就把高俅的上一代和下一代全部讥讽了一遍。

这几个字便是:“姓高,排行第二。”

不知道哪位书友知道,施耐庵为何非要安排高俅排行第二呢?

提起这一点,就不得不给施耐庵行跪拜大礼了。

我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首先说高俅能来到这个世上,那说明他是有父母的。

其次,高俅在家排行第二,那说明他上面还有个哥哥或者姐姐。

也就是说高俅既有父母还有兄长或者姐妹。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

“子不教,父之过。”

意思是生了孩子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失,或者说是父辈的过失。

有人会说,万一高俅生下来父亲就去世了呢?

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叫:

“长兄如父。”

也就是说就算他父亲没把他教育好,他上面还有个哥哥或者姐姐呢。

而高俅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书上又是这样描述的:

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

这纯粹就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地痞流氓啊!

这也就说明了,高俅没有成才,除了自己的原因之外,还与他的长辈教育有关。

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叫:

“上梁不正下梁歪。”

再看看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简直和高俅是一丘之貉。

所以说施耐庵厉害,只是简单的一个名字,就把高俅上下两代人全部嘲讽了一遍。

思之让人发笑,哈哈哈哈!

精彩二、“小。”

高俅被迭配出界之后,在城外的柳世权家中呆了三年,后因哲宗皇帝大赦天下,高俅才得以返回城中。

因为柳世权和城中开生药铺子的董将士家是亲戚,所以介绍高俅来董将士家上班。

这个董将士身份设计的也特别有意思。

董将士是开药铺的,说白了也会点医术,但这样的一个人却救治不了高俅。

因怕高俅在家带坏自己的孩子们,所以董将士就把高俅转介绍到了小苏学士处。

在这里有人说小苏学士指的是苏轼。

这纯粹是胡说八道的说法。

苏轼一代文豪,施耐庵怎么会去贬低他?

为什么我会这样说?

就是因为苏学士前面还加了一个“小”字。

苏学士就是苏学士,施耐庵偏偏把名字前面加了一个“小”字,这绝对不是随意添加的。

这还没完,我们接着往后看。

小苏学士同样不喜欢高俅,又把高俅介绍到了驸马王晋卿府中。

而人们通常都喊驸马为“小王都太尉。”

名字前面同样带个“小”字。

再往后看,有一天小王都太尉生日,他大摆宴席宴请小舅端王。

这端王乃是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排号九大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微宗。

宋微宗其实并不是宋神宗最小的儿子,但这里偏偏写他是小王都太尉的小舅。

这个“小”字虽然没有表现的那么明显,但一样能体味出施耐庵的巧妙用意。

给高俅有关的,名字前都带一个“小”字。

思之,再次让人发笑。

高俅只是一个地痞流氓,就连底层百姓都极其讨厌,而上层这些有权势的人却奉若至宝。

当一个君王亲近一个无忠无信无德的小人时,这个朝代也必将走向灭亡。

果然,高俅得势之后,第一件事便是逼走忠良。

接下来我们来聊第二个有趣的人物:王进。

自古我们祖先就传下来一句古话叫:

“百善孝为先。”

而王进就是一个这样的孝子。

王进自去备了马,牵出后槽,将料袋袱驼搭上,把索子拴缚牢了,牵在后门外,扶娘上了马。家中粗重都弃了,锁上前后门,挑了担儿,跟在马后,趁五更天色未明,乘势出了西华门,取路望延安府来。

这是王进被逼走时的一个描写。

如果把这个场景画下来,这其实就是一幅孝子图。

不知各位看官看后,内心有没有生出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凉感。

自古忠与孝都是连在一块说的,一个人如果不忠,他也绝对不会孝顺父母。

如果一个人不孝,他也绝对不会忠于国家、人民。

而像王进这样一个忠孝两全的禁军教头,被一个得势的地痞流氓硬生生逼走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幸亏王进不能出国,不然他肯定移民了。

在第一回,洪信就用莫须有的说辞来威胁龙虎山道士打开伏魔殿,而这一回,高俅用同样的方式来逼走王进。

王进与高俅的结怨发生在王进的父亲王升身上。

王进是这样叙述的:

俺道是甚么高殿帅,却原来正是东京帮闲的圆社高二。比先时曾学使棒,被我父亲一棒打翻,三四个月将息不起,有此之仇。他今日发迹,得做殿帅府太尉,正待要报仇,我不想正属他管。

我在网上看到有一些博主说,王升当时把高俅打的太狠了,三四个月起不来,换做是谁都会报这个仇。

我看后真是想说可笑、无知。

王升把高俅打的越狠,表明了当时百姓对高俅这样的人一个态度。

如果高俅不是坏事做尽,百信是万万不会对他这样的。

还记得高俅被迭配出界时京城百姓是什么态度吗?

书中这样描述:

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

看到了吗?高俅就是一个过街老鼠。

对于这样的人,打他一顿难道还过分吗?

对于一个人品极其败坏的人,有时候打他一顿,比用法律惩治他更让人受用。

高俅曾在大殿之上这样骂王进的父亲。

高俅喝道:“这厮!你爷是街市上使花棒卖药的,你省的甚么武艺!”

王升是都军教头,要比王进、林冲这样的禁军教头还要高上一级。而高俅却骂他是街市上使花棒卖药的。

小人得势的气焰在高俅身上刻画的淋漓尽致。

王升,王进,暗含王道上升前进之意,而高俅却断了这个往上走的王道。

王进一去,史进出来。

而王进这一去再也没有在书中出现过,史进一来,历史又将进入另一个篇章。

那么史进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因为篇幅问题,这个问题我们下一回再见。

0 阅读:0

猪哥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