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残疾司机把车停在树荫下乘凉,保安却跑过来拔钥匙,还打了他一顿。不久,保安就后悔了,因为这个司机,竟是战斗英雄!1979年2月17日,我国发起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仅一个月内,解放军就迅速占领了越南境内的多个重要城镇,随后宣布胜利并撤回国内。但越南并未因此收敛,继续在边境地区制造事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大批中国军人,包括1983年入伍、年仅18岁的吴华,被派往中越边境,参与了后续的“两山轮战”,这场边境冲突持续了近十年之久。1984年的夏天,老山前线硝烟弥漫。六月间,越军两度向老山发起猛烈反扑,均被我军英勇击退。但他们并未放弃,转而采取偷袭战术。到了七月十二日,越军更是集结上万兵力,在老山的毛松岭一线再次发起大规模攻势,一度占领了关键的168高地。然而,在我军强大的炮火覆盖下,越军的攻势再次受挫,无功而返。为了更有效地抵御越军的持续骚扰,我军决定加强驻守高地的防御工事建设。但这一计划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前线遍布的地雷。这些地雷,包括大量中国研制的72式反步兵地雷,因其独特的低探测性设计,即便是现代探雷设备也难以轻易发现。这些地雷虽不追求高致死率,却以致残致伤为目的,极大地削弱了敌人的战斗力。吴华与战友们,一同承担起了这项艰巨的排雷任务。72式地雷构造特殊,大部分组件都是非金属的,难以被传统探雷手段发现。这让他们的工作异常艰难。7月22日,吴华与战友们踏入雷区,开始了紧张的排雷作业。他们分散开来,小心翼翼地搜索着每一寸土地。然而,意外总是来得那么突然,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打破了宁静,一名战友不幸触雷倒地,生命垂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吴华没有丝毫犹豫,他忘记了自己也身处雷区,心中只有对战友的关切。他冲向受伤的战友,试图给予援助。但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位勇敢的年轻人,在救援过程中,吴华也不幸踩中了地雷。随着又一声巨响,他被爆炸的冲击力抛向空中,生死未卜。在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吴华和其他受伤战士被紧急撤离雷区,送往了战地医院。然而,战地医院的条件十分有限,面对如此严重的伤势,医院缺乏进行复杂手术的必要设备和条件。时间就是生命,为了尽快救治这些英勇的战士,部队迅速做出决策,紧急调派了一架军用直升机,将吴华和他的战友们,迅速转运至昆明某部队医院。那里拥有更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更专业的医疗团队。但遗憾的是,尽管医院全力以赴,吴华的伤势依然过于严重,已经到了危及生命的程度。面对这一艰难抉择,医生们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以高位截肢作为最后的救治手段。幸运的是,吴华活了下来,不幸的是,他失去了双腿。在那个朴素而坚韧的年代,“不给国家添麻烦”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吴华这位残疾英雄,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默默退出了部队,回到了家乡贵州凯里。当地民政局为他安排了一处居所,每月发放补助。但孩子的降临,让吴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渴望像其他父亲那样,为妻儿撑起一片天。于是,他四处打听,寻找适合残疾人的工作机会。终于,他得知了“假肢”的存在,这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装上假肢后,他尝试着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甚至开起了三轮摩托车载客赚钱。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1996年的一天,因停车问题,吴华与一名保安发生了冲突。保安威胁他不交出钥匙就“打死他”,他情绪激动地反抗。事情闹大后,政府出面,人们才发现了他的伤残英雄的身份。邻居们震惊之余,更多的是对这位默默无闻英雄的敬佩。而那位保安,在得知真相后,也深感愧疚,最终在母亲的陪同下向吴华道歉。面对保安的歉意,吴华选择了宽容,他说自己曾是一名战士,保护人民是他的职责所在。保安也是这样的职业,因此,他并不在意,更不会因此去为难一个普通人。吴华的言行,无声地诠释了“退伍不褪色,伤残亦是兵”的崇高精神。参考资料:田时胜、蔡银菊、陈池《朴实“吴华”忠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