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回答问题“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时,想起我曾经看到过比这个提得更好但意思一样的问题:如何对抗时间?提这个问题者意识到了时间和衰老的深层次联系。衰老的人需要想尽办法打发时间,也就是说,提问者并不想被时间持续奴役着,还想振作,这本身就是值得称道的。
小时候是没有时间的,小时候只有“时”。“时”的间隔才是时间,你的“时”不再连续了,就会出现“间”,时间感就出来了。“时”最不连续的是老人,他们得打发时间,没事做,无法集中注意力,于当下念念皆失。在“时”的面前,钱是相当渺小的。钱必然是要拿来消费换取东西的,那这自然是自己被看中的东西拿捏住了,每个人保证最基本生存甚至过得还可以所需的物质其实都差不多,多出来的都是溢价。耗费在物质上越多的钱,说明被物质奴役的程度越深,被奴役那就必然是不能“做主”,同样念念皆失,如此以来时间感就会越强。失眠、焦虑,时间怎么过得这么慢。只能不断进行物质刺激,才能让精神有所依托,也就是用“把精神不断消耗在物质上”的办法来保证“时”的连续性、刺激的多样性。小时候则不然,时间是不够用的,不想睡,不想回家,精力集中,是自己念头的主人,收放自如,几乎感觉不到时间一天就过去了。这正是因为小时候被物质所奴役的程度非常浅,从而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兴趣,但如今孩子们也沦陷了,因为游戏。比小时候境界再高一层的是婴儿,《道德经》就非常强调婴儿: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攫鸟猛兽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如果咱们成年人遇见一匹狼,那大概率不是怒视也是要拔腿就跑的,因为成年人对狼这个东西已经有了根深蒂固的经验认识,哪怕跟狼商量“我对你并没有敌意,你别干我,咱们各走各的”,狼也是不信的,因为它感觉得到我们内心最真实的状态,虽然状态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没到境界也万万装不来。
那究竟是何状态才会使得狼放下敌意呢?是婴儿的状态,或者说婴儿的境界。狼孩想必大家没有没听说过的,就是丢进深山老林被狼奶大的孩子。那为何狼会对他们没有敌意,因为狼感觉不到婴儿的敌意,婴儿的“心”是空的,就是“前念不生即心”的“心”,但是,虽然婴儿的心“前念不生”,他们毕竟还是可以看到的,六祖所谓“成一切相即心”,“成相”这个功能是天生的自性,就看能不能“离一切相即佛”,所以每个婴儿都是佛。能“离一切相”,这就是婴儿的能力,但成人不懂、不会,还要问如何做、怎么做,问的时候就已经把《金刚经》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抛诸脑后。凡如何、怎么诸如此类,皆以“有为法”打底,一上来意念就被勾着跑。这就是老子要我们向婴儿学习的根本原因,只不过,道家把佛称为真人。你去看张三丰张真人是不是个婴儿,他闹腾得厉不厉害。这也正是为何我经常会引用这句“下士所闻法,高僧大德说;中士所闻法,山野村夫说;上士所闻法,墙壁瓦砾说”的原因,据上文《对文章《佛陀不讨论的问题》的往来讨论》中所引用的公案来看,那个僧就是被高僧大德韶州乳源下了套,只要从乳源嘴里出来的话,僧自然而然都会当高妙看,他本来就把乳源看得很高,那就由不得他不吃钩。那篇文章的作者自己就在局中,所有针对公案的留言都在讨论“达摩西来意”究竟是何意,那真是“千江有鱼千江钩,万里无饵万里天”,这就是“高僧大德说”的弊病根源——他境界到了,你没到,你没到你就接不住,接不住就要被他钓着跑。参禅是要破“一念来处”,是要破“念念相续”。所谓“机锋对决”,就是要做局套你,只要咬上一个钩你就pass了。他越不说,你就越想问;他越说,你就吃钩吃得越紧。你不懂他为何不说而心生怨怼,他知他越说你越拉跨而心生厌恶。他越说,你的意识就会被钓得越紧。社会上那些盛行的“成功学”,那些讲师们的“课”,用的全部是这个套路——以某个点为切入,狠狠钓住听众的意识心,包括所谓的“正能量”,“达摩西来意”这个饵就是古代的“正能量”。所以,设计这类课程很简单,《庄子*杂篇》有现成,把道家反着用是方式方法,把儒家反着用是固化你脑袋里五花八门的歪理邪说。那么从“下士所闻法,高僧大德说”来切入,别管什么成功学、管理学,还是正能量,自然而然是讲给low人听的,听得越觉得是那样、越觉得深得我心、越觉得兴奋,就越low——你并没有垦荒任何的未知领域,他说的都是你知道的。他不说你知道的,你根本不会听他的。
《大学》有云: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先要“知止”,但今人根本停不下来,连夜里都要吃夜宵折腾,那是万万定不住的;定不住就静不下来,躁动人内心的料就是从这下;静不下来就无法“安”,从不“安”处下手的是诈骗;不“安”,就要胡思乱想,而“虑”,则蕴含着静下心思考的意味;静下心来思考,唯有如此方能有所得。不是把儒家玩得烂熟,怎么能下手得如此又准又狠呢。只要能让受众浑身上下焦虑起来,投下些许鱼饵,有需求的就会轻而易举上钩——各种孩子的课外补习班和各种成人的成功孵化班,大家对号入座。而真正能够启发人的内容听来并不会兴奋,而是倏地宁静,心胸突然有了开阔感,并且是立时就能开阔,这是一个衡量真知和鱼饵的最有效方法,感受自己的感受。“达摩西来意”的解释多如牛毛,谁喜欢哪种解释自己领取,那就可以用这种解释来迎合谁,躁动谁。分析资本市场的机构大V那么多,谁喜欢哪种解释也是各取所需,各种解释就好像“一篮子精神大餐”,收割完大钞,再收割一波“精神ETF”。古德云:“学我者生,像我者死。”中药,一人一方;股票,一人一个玩法。标准化的教法或者做法,打造的都是标准化产品,只要谁被“标准化”过,谁就是韭菜。我们需要知道自己被“标准”过,也不得已以这套“标准”来行事,但我们不能被“标准化”。就如同我们需要商业,但人自身不能被商业化一样。可以去翻翻那些歪理邪说,实质都是以人的自我价值被商业化为基础发展而来。只要被商业化,人自己就是可以出卖的商品,而且自己还会觉得理所应当。一个被“标准化”的人,时间感会非常强烈,因为他早已失去了自己的节奏,更无法驾驭自己的时间。“标准化”的反向是庄子,所谓“方生方死”,从生到死一瞬而已,那又为何会感觉过得如此之快呢?因为这中间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没有间隔。
所谓“游戏人生”,老子赤子之心,孔子玩索而有得,金庸有老顽童、天山童姥,悟道修行都想返璞归真,别总是在形式上搞,这里子可得门清。
虽说青原行思禅师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千古高明,但我观庄子,他连看都没有看。于庄子而言,没有过程,也就根本没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