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贰臣录,不是贰臣的“贰臣”范文程

悠然修 2023-10-16 19:30:55

福林入关,宣力文臣,必以文程居首。历事四朝,首定大计,诏敕谕檄,皆出其手。经营草昧,弼成丕业,盖亦清之厚幸也!

《清代通史》

这个清之“厚幸”,却又是明之大不幸。清史研究的开山鼻祖萧一山,之所以给范文程这么高的评价,除了他的扶清之功,也源于他的特殊身份,一个不是贰臣的“贰臣”。

万历四十六年四月,面对努尔哈赤的进攻,抚顺守将李永芳献城投降。范文程也随城中百姓一起成了后金的属民,但此时并不能把范文程定义为“贰臣”。

范文程虽然出生官宦世家,但他并未获取功名和官身。按照传统定义,他还无“主”没资格做贰臣。另外他也没机会主动向努尔哈赤投降,因为后金占领抚顺后将范文程归为掳民,编入镶红旗为奴。

天启六年注重汉化的皇太极上位后,范文程才迎来人生转机。

他先被皇太极调入文馆,虽然没有正式官衔,但也获取了常随皇太极的机会。崇祯二年的“己已之变”中,范文程披挂上阵,率枪炮手斩杀不少明军,因军功被授游击一职。

此后范文程开始崭露头角,并迅速成为皇太极乃至清廷的重要谋臣。

在军事上,范文程认为招降纳叛的效果远大于直接消灭明军。这不仅是以更小的损失,来消耗明朝。更重要的是在为后金获取人才的同时,也可以对明朝的民心、士气造成持久打击。

崇祯四年,辽东总兵官祖大寿率三万军民重修大凌河城。在范文程的建议和谋划下,皇太极迅速出兵包围大凌河,并定下围点打援、逼迫祖大寿投降的策略。在围城过程中,范文程更是书信并亲自出面劝降被围明军。

虽然祖大寿率几名亲信诈降逃回了锦州,但留在城中的一万多名明军成建制地投降了后金,其中不少人后来都名列《贰臣传》甲编。如张存仁、刘武元、祖可法等,也都为满清的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崇祯六年,在山东叛乱失败的孔有德率残部逃回辽东。虽然东江系官兵与后金之间互有深仇,但范文程仍劝皇太极厚礼招降。后在他的联络下,后金成功招降孔有德、耿仲明及属从。

注:努尔哈赤在世的最后几年在辽东对汉民执行屠杀政策,毛文龙的东江镇主力就是招纳的辽东逃民。由于军事实力的差异,东江镇对后金主要采取游击战术,突袭消灭、掳掠后金留守人员。所以这两派之间,血亲之仇、夺妻之恨累累。

一年后又在明朝的“辅助”(东江内讧)下招降了尚可喜,凑齐了“三顺王”,再往后还有著名的“解裘暖心”收服洪承畴。这四人对于满清的贡献,在此就不赘述了。

除此之外,在范文程的建议和协助下,皇太极也摒弃了其父“非我族类全部杀光”的变态政策,开始善待汉民并部分解放奴籍。这也让整个辽东地区的民心、人力开始主动流向后金。

可以说在范文程的谋划下,后金在辽东发展得更为迅猛,而对应的则是明朝在辽东的崩溃之势更盛。

在政治上,范文程也在后金从部落向皇朝的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崇祯九年,皇太极正式称帝并定国号为“大清”,但皇朝的建立并不是昭告天下就能完事的。皇太极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权力从各部(旗)、王公亲贵收拢到朝廷以及他这个皇帝手中。

皇太极决定放大“文馆”,将这个原本充作秘书、幕僚的机构,扩建为内国史馆、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即内三院)并大幅度扩大权限。

范文程被任命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职掌朝廷对外书札、录各衙门奏疏、辩冤词状、皇帝敕谕、官员敕书、朝廷各类祭文等。这个机构可以让皇帝摆脱个人能力、精力的限制,对整个皇朝行使皇权。

不过内三院虽然是效仿明朝的内阁,但是内三院的大学士无论是权力、还是地位都远不如明朝同行(无票拟权、无高品官衔等)。内三院更像明朝正统以前的内阁,不具备朝廷职能,只是皇帝的智囊和秘书。

但范文程就厉害在他很享受这个没有“实权”的虚职。而且他在职位上干的非常用心。对于大清立朝之初的各项国策,他都殚精竭虑,每次被召见,他都要和皇太极商议很久。而且他也毫不避嫌,朝廷商议军国大事时无论是否与他有关联,他都会主动发表意见。

除此之外,范文程还主动参与风险极大的高层斗争,化解皇太极和诸王公之间的矛盾。

崇祯十四年,松锦大战期间。由于矛盾的积累以及皇太极个人疑心的加重,满清高层爆发了一次重大危机。

当年负责围攻锦州的多尔衮、豪格等人,未经请示就允许围城官兵轮流回沈阳探亲。皇太极闻讯后大怒,偏执地认为他们是故意破坏征明大计,轻视他的皇命。因此降旨申斥诸人,并令他们停职、自议其罪。结果这帮人也被激怒了,一点也不怂。

睿亲王多尔衮和皇长子豪格,自议死罪。皇侄杜度和皇兄阿巴泰,自议削职为民并没收户口奴仆。从征将领三十多人,分别自议死罪、革职、籍没。

皇太极要是真的同意了,就两个结果。要么几十名前线将领被一锅端,明朝获取松锦大战的胜利。要么就是这几十人“不服气”,带兵回沈阳讨说法。鉴于阿敏、莽古尔泰的下场,这些人选择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范文程知晓后急忙和祖可法一起劝谏皇太极,这时处罚前线诸王公贝勒实际是在帮助锦州的明军,给他们喘息和反扑的机会。不如让王公贝勒们戴罪立功,他们为感谢皇帝的宽仁会回报更大的功勋。

最终皇太极决定不再深究,满清的一次危机被成功化解,明朝也失去一个翻身的机会。

皇太极病逝后,满清内部就传位于子(福临)还是传为于弟(多尔衮、多铎)又爆发争斗。福林登基后,豫郡王多铎为了报复范文程这个“皇子派”核心人物,以旗主强索旗民之妻的方式来羞辱、整治范文程。

注:皇太极死后,范文程因旗主硕托涉叛逆罪被牵连,由镶红旗改编入镶黄旗。多铎原为镶黄旗主,不过福林登基时已换旗为镶白旗主(多尔衮换旗为镶黄旗主)。

多尔衮比较理智也比较厚黑,没有纵容也没有处罚他的胞弟。只是让此事不了了之,这样范文程保住了妻子,但没保住面子。

不过受此打击的范文程并未心灰意冷,也未改变他的忠诚,仍然积极主动地工作为朝廷定鼎中原出谋划策。

崇祯十七年,清军入关占据京师后。在满清高层不少成员意图撤回辽东时,范文程展示出他的大局观。劝谏多尔衮“明之受病,已不可治”,应该抓住机会进取中原。

而且范文程建议多尔衮礼葬崇祯及皇后嫔妃、打出清剿流寇和为明复仇的旗号、厚待明朝官绅,以此来笼络中原士绅。同时再辅以“严明军纪,禁止枉杀,勿掠财物”,削除民众的敌视。

清廷在强推“剃发令”之前,大致就是依照范文程的建议。其效果是一年不到的时间满清就攻占了半个中国,并灭亡了南京小朝廷。

此后范文程再无大的建树,不是他不愿意或者没能力了。而是权力欲急剧膨胀的多尔衮把他排挤出了核心圈子,范文程不得不称病居家“静养”。蛰伏到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范文程才得以再次出山,被授议政大臣并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此时的范文程又开始忧心满清的长期统御,他看出了满清的最大隐患“满汉冲突”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 …

不论满汉,不拘资格,不计亲疏,取正直才守之人,堪任何官,列疏奏闻 …

《清史列传 范文程传》

范文程觉得至少在士绅这个层次,不能让满汉差异过大,失去他们满清也就失去了统御中原的资格。清朝近三百年的统治,大差不差也就是这个路子。

顺治十年后,范文程因年龄和身体原因,主动请病退隐。慢慢淡出朝堂得以安详晚年,至康熙五年病故。

纵观范文程的一生,说他是清朝的“张良”、“刘基”并不夸张。纠其身份,也无法将其定义为贰臣。为何这么一个人又被评价为“士大夫之耻,是为国耻”(顾炎武)?

除了必须背负的有亏于民族气节外,还有他一个人的能量不仅远超那些贰臣,还远超那些大明的“忠良”,所以在他们眼里范文程比贰臣更“贰臣”。

2 阅读:496
评论列表
  • 2024-02-04 00:33

    严明军纪,你是要笑死我?

    悠然修 回复:
    你以为仅凭屠刀就能震压汉人近三百年?看不起谁呢?

悠然修

简介:历史如烟,静心修学,获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