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教授说,卢克文成为大V后,朋友圈高端了,逐渐陷入信息茧房。
卢克文的灵魂之问,问得我都想笑,不是笑月薪3000的人,是笑他这问题本身透着一股何不食肉糜的味儿。
楼下早餐店老板娘,每天凌晨三点起来和面炸油条,一个月净赚可能都不止3000,但她雇的那个帮工小妹,包吃包住月薪2800,还得被大妈们吐槽现在年轻人不能吃苦。这年头,月薪3000以下的群体根本不是还有哪些人,而是满大街都是隐形人,送外卖超时罚款的小哥、小县城超市理货员、体制内合同工、偏远地区代课老师……他们不是不存在,只是不在大V的朋友圈里罢了。
卢克文的问题像极了某些都市剧编剧写穷人:住着精装房、喝着星巴克喊穷。说白了,人一旦混成头部大V,接触的不是企业老板就是行业精英,看个抖音都全是人均年入百万的幸存者偏差,自然觉得月薪3000快绝迹了。
更讽刺的是什么?很多喊着“3000块怎么活”的人,自己可能就是靠这3000块养活的。一线城市写字楼里的保洁阿姨、食堂打菜大叔,他们可没工夫上网讨论月薪3000是否存在,因为光活着就耗尽了全力。
不是老卢克文故意装瞎,而是互联网的流量算法早就把社会割裂成无数平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