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补气的药物,就能想到四君子丸,补阳的药物中大部分人能够想到理中丸,虽然都在各自的领域里面都比较好,但总有人不是单一的气虚或者阳虚的问题,而大部分人都是一边气虚,一边阳虚有怕冷,这样的问题想要解决就要考虑今天说的这个中成药,只有它能胜任
——黄芪建中丸,主要是由黄芪、肉桂、白芍、炙甘草、大枣组成。
之前有说过一般气虚的人出现体力不支,感觉非常累,想睡觉,也会出很多汗,但是如果不能及时的止损,气虚就会逐步的向阳虚靠拢,出现冷风一吹,就会打喷嚏,感觉身体钻风,流鼻涕等阳虚的问题,其实气虚和阳虚只是递进关系,是两个不同的阶段
那第一个阶段因为是气虚,所以用黄芪补气,为什么用黄芪,不用党参,是因为它不仅能够补气,也可以固表,防止之气津外泄,减少喊出,防止风寒进来;炙甘草,能够益气健脾,脾胃好,就能给身体提供更多的气和血。
紧接着要补阳,当你感觉畏寒怕冷越来越强烈,小腿冒凉气等这就意味着身体从气虚到阳虚了,而方中的补阳用到肉桂,以补充肾阳,为什么补肾阳,因为它是阳气之根;白芍,则滋阴养血,也对温燥之性起到约束的作用。
那这五味药补气兼顾散寒,对于气虚又阳虚的朋友非常友好,但是不要盲目使用,今天的分享就到这,我们下期见!
中医好历害从此.中医四大圣人的孙思邈在巜大医精诚》说德不近佛不可为医.但是在明知药有效并且吃的越多效果越大情况。而非要限量(目前沒有一本中医书有說明吃多少会出现什么样毒反).做着明明可以一天治好旦并要治个十天半月.這就是所谓中医四大圣人所标榜的近佛。当然这不算什么.科技水平低可以理解的。但是到今天中医们还振振有词,自以为是的了不起。中医5000年历史。上亿名中医从业人员没有一位能说出自己如何定药量(包括四大圣人)。药决定能不能治病。而药量更是关系着病人多久能治好。病人需要承受多久的病痛还不夠重要吗。为了标榜中医写着药量又说药量是中医之秘。当是又说不出药量如何来.说临床的.但是中医临床只是表示用这个方子治过病最多证明次个方子有效。而证明不了这个方子的药量达到最大值𡿨已经考虑了有效和有毒〉因为中医沒有一次记录过服用后有什么反应。你怎么证明你考慮过有毒性.西医临床是決定药能不能继续上市。而不是确定药量。西医药量由药企決定。西医生只有选择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