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的病真的治不好么?总理的贴身医生说出真相,让人潸然泪下

文山聊武器 2024-11-11 05:40:43

周总理的制服上,总挂着一枚不起眼的纪念章——“为人民服务”。

1972年5月12日,一次普通的检查,却在显微镜下发现了那四个红细胞,病魔悄然而至。

身体渐渐不再能支撑那日以继夜的工作,周总理曾低声对同志们说,自己感到“疲乏”,想要喘息片刻。

可又怎能停下?

他清楚自己时日无多,却依然紧握笔杆。

他选择在有限的生命里,把国家大事尽数安排妥当。

周总理的病真的治不好么?总理的贴身医生说出真相,让人潸然泪下

始终放不下人人民

在周总理身边工作了近二十年的医疗小组组长吴阶平,回忆起那段时光时,常感慨万分。

“周总理为国计民生,世界大事,夜以继日,操碎了心。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个承载着国家未来与人民命运的巨人,几乎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国家的建设与民族的振兴。

1972年5月12日,周总理按例进行每月一次的小便检查时,显微镜下的四个红细胞,揭开了隐藏在他体内的疾病阴影。

医生诊断,这是膀胱癌,且发展迅速。

与一般人不同,面对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消息,周总理的反应依然平静。他没有因身体的虚弱而急于治疗,也没有因恐惧而退缩。

他依旧冷静地考虑着如何以有限的时间与精力,继续推动国家的大事。

当时,国务院两位重要领导劝他:“总理,您应该减少工作量,集中精力治疗,休息是最重要的。”

周总理却淡然一笑:“我是总理,怎么能把工作丢下?如果连这些事都管不好,那我怎么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

他又感慨道:“现在不是都说‘爬坡拉车’吗?我们这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拉车一生,拉到最后一刻吗?”

话语中,满是沉甸甸的责任感。

尽管四周的关切与劝告越来越频繁,周总理的健康却在恶化。

11月,医生提出了病情加重的报告,向叶剑英、李先念等领导汇报,并建议周总理特别注意休息。

这个报告最终送到了毛主席手中,毛主席批示:“应当休息,节劳,不可大意。”

但周总理依然没有放慢工作的节奏。即便是在他满身病痛的情况下,依旧在笔纸之间,推动着国家的每一项决策。

1973年1月5日,周总理便血量剧增,身体状况愈发堪忧。

即便如此,他依旧坚守岗位。

直至3月10日至24日,他才到玉泉山接受治疗。

10日晚,第一次手术进行时,周总理已经虚弱到几乎难以承受。

病魔的侵蚀与外界的压力已让他几乎难以招架。

恶性肿瘤迅速扩展,每日的出血量已高达100毫升,最高时甚至达到180毫升。

令人心寒的是,这时有一股势力,借机生事,公开攻击周总理。

反革命的言辞,如同毒箭一般,直指总理的身心。

他们利用“商量工作”为名,轮番打扰总理的治疗,令他日夜不得安宁。

面对这一切,周总理没有动摇,一边应对这些人为制造的困难,一边继续忍受病痛,聚精会神地处理国家的事务。

他的内心没有一丝放松的余地。

他曾对身边的同志低声吐露,自己感到疲惫不堪,渴望片刻喘息。

可病痛从未让他有过真正的停歇。

他明白自己所剩的时间已不多,无法从日常的工作中抽身。

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在有限的时光里,尽力去完成那些关乎党国命运的大事,确保自己“百年之后”,国家能够安稳前行。

从1973年夏到1974年初,周总理几乎是在病魔的肆虐中度过了每一天。

特别是在1974年1月5日,他住院准备接受手术之前的五个月里,周总理依旧没有停止过工作。

他在这段时间内,共有139天带病工作,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的日子长达9天;14至18小时的长时间工作则持续了74天。

而每天工作超过19小时的日子有38天,甚至有5天他几乎没有休息,整日办公。

这意味着,在这段时间里,88.2%的工作日,他几乎是全天候的工作状态,几乎每个日夜都在与时间赛跑,超越身体的极限。

从3月16日到5月末的两个半月里,周总理不仅在日常工作中负担沉重,还参加了21次政治局会议,54次外事活动,和57次其他各类会议、听取汇报与谈话。

一个重病缠身、恶性肿瘤侵蚀全身的病人,竟能承担如此繁重的工作,难以想象他所付出的身心代价。

即使在病痛最为剧烈时,周总理依旧不曾放下那沉甸甸的责任,身躯已虚弱到极限,竟然时常在病榻上,依然接续工作。

有时,他躺在床上持续工作两三小时;有时,则是三四小时;更多的时候,甚至是一整夜。

4月28日、5月19日、5月23日和5月25日,他四次因缺氧症状昏厥,医生无法再视而不见,强烈要求他停止工作,接受治疗。

只有在身心的双重压迫下,周总理才同意住院,并准备接受手术。

那时的周总理,或许已没有力气再做任何挣扎,但对工作和国家的责任感却如山般压在他心头,始终未曾放下。

“我很疼,能不能哼一哼”

从1974年6月1日住院起,直到1976年1月8日,周总理的生命依然顽强地燃烧着。

他的身体成为了饱受病痛折磨的躯壳。

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共经历了六次大手术,八次小手术,输血输液累计超过百次。

若将这段时间摊开来看,平均每四十天,他便要忍受一次刀刃的侵袭。

癌症的摧残让他从原本的体重130多斤,迅速消瘦至仅剩几十斤。

即便在1975年,中央日常工作已经交由小平同志主持,周总理依然无法摆脱那份属于他的一份责任。

即使躺在病床上,他也未曾停止过处理政务和国事。

那段时间里,他与中央负责同志共进行谈话161次,与其他部门及有关方面领导商讨事务55次,接见外宾63次,外出开会48次。

有时,他的身体虚弱到几乎无法支撑,但仍旧强行坚持。

1975年4月3日,周总理刚刚经历了一次手术,伤口未愈,身体依旧痛楚难忍。

当时,突尼斯总理努伊拉来访,非要见见周总理。

周总理听闻此事,虽然知道自己的病痛未曾痊愈,心中却不忍让客人失望,便硬生生地躺在病床上,勉力与努伊拉会面。

这种精神,令人动容,亦使人深感沉痛。

同年4月19日,朝鲜首相金日成来访。

那时,周总理正在接受一项重要治疗,双脚肿胀,已无法穿上常规皮鞋,工作人员赶忙为他特制了一双圆口布鞋。

他穿着这双布鞋,艰难地下床,亲自接见了金日成。

就这样,他依旧坚持穿着那双布鞋,继续会见外宾。

1975年5月3日,毛主席亲自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上,周总理因病体虚弱无法支撑,身形疲惫不堪,只能躺在车上前往会议地点。

到了会场,他艰难地下车,借着最后一丝力气,坚持抱病参加会议。

此时的周总理,已历经大小手术十余次,身体早已被病魔侵蚀得体无完肤。

癌症的折磨使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尤其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广泛转移,几乎让他每一寸肌肤都感到剧痛。

但即便如此,周总理卧床时仍勉力批阅文件,外出时坚持出席会议。

进入1975年九十月,病情更加恶化。

体力的极限早已到达,连医生也多次劝他休养,但周总理依旧坚持接待外宾和参与重要事务。

尤其是9月7日,他的病情几乎已到了最为严重的阶段,医生再三要求他休息。

这天,他在医院内会见了由维尔德茨率领的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

面对病痛的折磨,他依然能以一贯的风度和幽默,坦然说道:“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这没有什么,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

周总理所承受的病痛,外人难以体会。

曾有一位工作人员在旁守候,他曾亲眼目睹周总理因癌痛剧烈,头顶虚汗,眉头紧锁的情形。

他的痛苦,令人心如刀绞。

而他的保健医生张佐良亦回忆。

最初,周总理服用止痛药时,一针能维持四五个小时,后来仅剩两三个小时。

每当疼痛难忍,周总理便会叫医生进来,轻声说:“我很疼,能不能哼一哼,叫唤叫唤。”

医生听到这些话,泪水早已不自觉地流下。

那一刻,医生唯有默默地对他说:“总理,您现在愿意怎样就怎样吧!”这句简短的回答,承载了太多无奈与心酸。

最后一次看祖国河山

1975年11月,周总理的病情迅速恶化,恶性肿瘤的扩散已无可遏制。

癌细胞肆虐全身,渐渐吞噬着他最后的力气。

到12月中旬,他时而清醒,时而陷入昏迷,时而低语梦呓,时而静默不语,目光定格在天花板上。

病榻上的周总理,面容消瘦,气息微弱。

一天,周总理终于完全清醒过来,眼中闪烁着久违的神采。

床边守护的亲属们望着他,眼中布满泪水。

看到自己亲人如此凄惨,内心的悲痛溢于言表,但周总理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平静望着他们。

轮流巡视亲人的面庞,他轻轻喘息,露出一丝微笑,用微弱而清晰的声音说道:“你们,不要为我焦急。这有什么急的?共产党员要唯物主义嘛!人生的规律都有这么一天,应该相信规律。”

1976年元旦,尽管是新年第一天,但围绕在周总理床前的医护人员,却早已没有节日的气氛,大家心情沉重。

此时的总理,容颜憔悴,平日里炯炯有神的眼睛已深陷下去,映照出的是无尽的悲伤与无奈。

虽然每一阵疼痛都如刀割般撕裂着他的身体,但他依旧咬紧牙关,忍受着痛楚,似乎每一刻都在与病魔做着生死决斗。

元旦过后,医务人员竭尽全力,尽力进行抢救治疗,可是,周总理的病情依旧在迅速恶化,生命已经接近尽头。

在这无比痛苦的时刻,周总理依然没有放弃,他依然在思考未来,依然关心着世界和人民的命运。

就在他的病痛达到极限之时,几乎无法言语的他,以微弱的声音低吟着《国际歌》的旋律,仿佛在向世界传达最后的信念。

“我坚信全世界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1976年1月5日,周总理接受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手术。

那一刻,他的身体已经脆弱到几乎无法再承受任何创伤。

两天后的1月7日晚11时,周总理的生命已接近终点。

医生们走进病房,为他进行最后的治疗时,他从昏迷中艰难地醒来。

微弱的光从眼睛里闪过,尽管已经虚弱无比,周总理依然凭借那一丝清醒,认出了床边的吴阶平。

他没有多言,只是用几乎不可闻的声音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

这是周总理一生中最后的一句话。

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总理在和病魔搏斗的最后时刻,耗尽了最后一丝力量,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走时,心中依旧挂念着党和人民的未来,怀着对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他的眼中没有恐惧,只有对伟大理想的执着和渴望。

自五十年代起,周总理与邓颖超便达成共识,死后骨灰一概撒掉,不留一丝遗憾。

他们约定,将骨灰撒入祖国的江河湖海,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与人民共呼吸共命运。

周总理病重时,屡次叮嘱邓颖超,必须遵守这个约定,不要有任何保留,不要特殊化,不许有任何形式的葬礼。

1976年1月15日夜至16日凌晨,周总理的遗愿得以践行。

在一片肃穆中,遵照他的指示,骨灰被撒在了北京、天津以及山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等地,像一阵风,轻轻拂过他曾深爱的祖国大地。

这是周总理“最后一次巡察”。

他用生命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誓言,用一生无怨无悔的付出,证明了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他最后的这一程,依旧是为了祖国,依旧是为了那片他无比眷恋的大地,依旧是为了他心中永不熄灭的理想和信念。

参考资料:鞠躬尽瘁的周恩来学言周恩来的“最后一次”田雪鹰周总理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吴阶平

0 阅读:96
评论列表
  • 2024-11-11 16:3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华之幸啊。

文山聊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