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俄乌冲突这盘棋,真是越下越有意思了。打了快三年,谁也没想到,局势突然冒出新苗头。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日前放出风声,说为了能达成俄乌冲突的协议,美国可能要考虑调整对俄罗斯的制裁。这是不是意味着,僵持了这么久的俄乌僵局,要迎来转机了?美国人突然松口,葫芦里又装的是什么药?
先说这“调整制裁”。美国对他国进行制裁,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了,动不动就挥舞制裁大棒。但这次说要“调整”,还跟俄乌冲突协议挂钩,味道就变了。贝森特的原话是,美国“可能”会调整,而且是“根据俄罗斯的谈判意愿”。这话里头的信息量可不小。 啥叫“可能”? 啥叫“根据俄谈判意愿”? 说白了,就是美国在试探,在放风,看看俄罗斯啥反应,也看看乌克兰那边啥态度。 这“调整”俩字,说得模棱两可,进可攻退可守,典型的美国式外交辞令。
再看背景。 美乌之间,最近为了矿产资源的事儿,闹得挺不愉快。美国开价5000亿美元,想要乌克兰50%的矿产开采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换谁都得掂量掂量。 泽连斯基一开始是拒绝的,理由也很实在,说协议里没有明确提及安全保障。 这说明啥? 说明乌克兰心里门儿清,知道光给资源,没安全,那是不行的。 美国这招,摆明了是想把之前投出去的真金白银,往回找补一下了。
当然特朗普也没有闲着,19日的时候,对泽连斯基指责了一番,说他是“独裁者”,还警告乌克兰“国家可能不复存在”。 这话十分直白,很有特朗普风格。 特朗普这人,说话向来口无遮拦,但这次对泽连斯基这么不客气,也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对乌克兰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 要知道,特朗普一直就对援乌的事儿不太积极,现在看来,他是要来真的了。
有意思的是, 就在特朗普撂下重话,美乌关系紧张的时候,泽连斯基的态度开始出现软化迹象。 之前还强硬拒绝矿产协议,现在又说“可以谈”,但前提是美国得给安全保障。为什么会有如此转变? 说白了,乌克兰也扛不住了。 前线吃紧,后方空虚,再得不到美国的准话,乌克兰的日子怕是会更难过。 所以,泽连斯基也是没办法,不得不软下来,跟美国讨价还价,争取点实际利益。
俄罗斯那边,也注意到了美乌之间的这些动静。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就说了,俄方同意优先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乌克兰问题,还说注意到乌克兰和美国新政府之间存在分歧。 这话,说得很克制,但也很明确。 俄罗斯也想谈,也看到了机会。 毕竟,打了这么久,俄罗斯也想尽快结束冲突,休养生息。美国如果真想调整制裁,俄罗斯肯定是乐见其成的。
欧洲国家,对美国的政策转向,也是存在担忧情绪的。 毕竟,欧洲一直跟着美国跑,制裁俄罗斯,援助乌克兰,没少出钱出力。 现在美国突然要调整政策,估计欧洲也很懵。尤其是特朗普,向来对欧洲盟友不太友好,欧洲担心被美国抛开,也是人之常情。 跨大西洋联盟,眼看着裂痕越来越大,恐怕是大势已去,分崩离析只是时间问题。
说到底,美国放出的可能“调整制裁”的消息,恐怕不是什么善心大发,更不是要真诚促和谈。 美国的战略,向来都是“美国优先”,一切都得为美国利益服务。 所谓调整制裁,很可能是策略性转变。 要么是想借此机会,敲打俄罗斯,捞取更多谈判筹码;要么是想减轻自身负担,把乌克兰这个包袱甩给欧洲;甚至也不排除可能是在离间中俄,虽然不太可能真让中俄反目,但美国肯定希望在中俄之间打个楔子。 反正,美国人做事,从来不会吃亏。
俄乌打了这么久,僵局难破。 现在美国放出“调整制裁”的风声,或许能给局势带来一些良性变化。 但未来的路怎么走,看似“调整”,实则方向已经注定。 国际关系,从来都是大国博弈,利益至上。 所谓道义、规则,不过是强权的遮羞布罢了。 大家都是为了各自利益,尔虞我诈,见怪不怪。 至于俄乌冲突的终局,大概率还是在强权博弈中螺旋下沉,看不到什么真正和平的曙光。 要说啥时候能真正和平? 恐怕还有一段路要走。
美国人这次“罕见松口”,说要“调整对俄制裁”,听起来好像是要缓和局势,但实际上,骨子里还是那套霸权做派。 说白了,就是漫天要价之后,觉得差不多了,再来个“打折促销”。国际道义在真正的利益面前,又值几个钱? 这世界,就是这么现实,这么残酷。 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几千年来,一直没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