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究竟欠了多少钱,长期以来都没人搞得清楚。都说是万亿以上,到了这个数量级,究竟是1万亿还是9万亿区别其实不大,反正也是还不起,只是数字而已。
但恒大终究还是要发财报的。
7月17日,根据恒大最新财报显示,恒大集团2021和2022年净亏损合计超8000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恒大集团总负债超2.4万亿元。
这也就是短短几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几年前如果有人跟你说恒大将要倒闭,你可能觉得这位朋友有些偏激,但现在,恒大的倒闭已经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就是等着什么时候出通知罢了。
在恒大债务危机最开始的时刻,我们看到了一出好戏。
先是网上流传出了一份恒大的“求救信”,意思是希望政府能够帮助恒大渡过难关,否则恒大一倒下,将影响331多万人就业,61.7万套商品房将烂尾,给社会造成巨大不稳定因素。
后来恒大又出来辟谣,说这份“求救信”是假的。当时恒大的负债数字还只有8400亿。
这封被“辟谣”的求救信里,处处透露出恒大“大而不倒”的意思。
所谓“大而不倒”,就是一家企业因为规模庞大,牵扯甚广,已经到了社会无法承受其倒闭风险的阶段。
这封求救信其实也透露出了很多人的想法,那就是政府肯定不会对于一个这样的企业坐视不管,只要做到了这样的规模,就不用担心倒闭的问题。
但我要说的是,这样想的人没有看到一个更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当新的时代来临,旧日的庞然大物,成为了挡在时代车轮面前的绊脚石,那就没有什么“大而不倒”,只会被无情碾碎。
像恒大这样的中国民营房地产企业,已经到了成为时代发展绊脚石的阶段了。
恒大模式,是中国房地产红利突飞猛进20年来最具有代表性的模式。
过去20年中国房地产的模式是什么?就是一次性拿走未来20-30年的钱。
先是卖地,土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也属于垄断型公共资源,卖一块就少一块。自从房地产开始进入红利期,土地财政就成为了很多地方政府最大的经济来源。
然后是越来越高的房价,掏空了居民的储蓄,高利率的房贷,透支了买房者未来20年到30年的收入。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拿地和融资。
前面提到土地在中国属于垄断型公共资源,也就是虽然土地名义上属于所有中国人,但只有政府有权利决定土地的开发建设,是垄断在政府手中的。
而开发商想要拿地,就需要去融资,所以房地产企业有负债是很正常的,因为融资本质上也属于负债,你要先去借钱来拿地,然后通过在这块地上建房子出售赚取利润。只要卖房子的速度能赶得上借钱的速度,那就可以维持资金链的健康,就可以继续滚雪球,融资——拿地——卖楼。
十几年来市场教育了中国人一件事,那就是房子会一直涨。
再加上中国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渠道,“A股永远3000点”。所以房子就成为了最好的资产避险池,只有房价能够跑赢通胀。
而且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没有什么比土地财政更好的生财之道了。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都赚了钱,而整个社会承受了高房价。
这个游戏能够玩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足够多的买房需求。
但任何经济红利都是有周期性的,没有人可以例外。美国、日本、欧盟都经历过房地产由盛转衰,这是经济规律。
有时候转变就是突然而至。
突然之间,风向变了。
没有人再来接盘这个游戏了。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年轻人结婚意愿下降,都不结婚了就更不要说生育孩子,都不生育孩子了,也就没有学区房的需求,更不需要买房了。
有的城市,人口还处于净流出状态,可是房子却盖了那么多,都不知道要卖给谁,将来这些房子年久失修,恐怕逃不出炸掉的命运。
这几天我刚刚又看到一个数据,那就是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
储蓄大增其实就金融资产形态在发生改变。
过去很多有钱人把钱拿去买理财,一般都是以一年为周期,今年到期之后,很多理财产品就转成了储蓄产品,所以一时间储蓄大增。
钱还是那些钱,只不过过去这些钱拿个银行去投资理财,赚收益,而现在这些钱有一部分转成了储蓄,就赚点利息。虽然赚得少了,但心里觉得安全了。
过去中国人如果看不准要投资什么,去一二线城市买房就行,但现在这个钱流入楼市的便少了,变成了更多躺在银行吃利息的储蓄产品。
中国房地产的红利时代彻底结束了,天下苦高房价久矣。
这个时候那些靠着这个时代红利成长为庞然大物的企业,也到了被时代反噬的时刻。
日本当年房地产经济破灭的时候,有一家公司也被公认为是“大而不倒”。那就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证劵公司山一证券。
当时,山一证券所掌管的日元资产达到了24万亿,而且日本历来有保护重要金融机构的传统,因此,山一证券自己都觉得政府不会坐视不管。
但最终,日本政府选择不救助山一证券,而是让其自然破产。
原来从90年代初开始,山一证券就开始采取不正当手段,为了掩盖财务亏损,他们经常在正式决算之前将自己的证券转移到其他关联企业,利用不同企业决算期的差异来隐藏多年的亏损。同时,他们还进行内幕交易,为政治家们炒股,并经常行贿。这种行为使得日本金融业变得一片混乱。
日本政府正好借这次机会让这个让这个金融业的“绊脚石”自生自灭。
山一证券破产的第二年,日本就启动了金融领域的爆炸式改革,最核心的部分是加强金融监管。借助这次危机,日本的金融机构完全置于政府监管之下。
所以并没有什么“大而不倒”的企业,曾经的山一证券如此,恒大更是如此。
中国房地产过去那一套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那所有挡在路上的石头都要被清理掉。
十年前天涯论坛上有位kk大神预测过,中国房地产的结局,就是让民营企业全部离场,由央企国企入场接手,这样利润能够全部归于国家,也方便垄断控制房价。
有人说这位kk就是顶层设计的参与者之一,或许这不是预言,而是他在给我们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