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逝世前,在叶剑英手背上点了三下,留下了重要的遗嘱

越山过去 2024-11-13 04:41:18

“剑英同志,主席让你回去一下!”

听到这句话,叶剑英赶忙转身往毛主席的床榻走去。

此时是1976年9月8日,毛主席已到弥留之际。

这一日下午四时,毛主席在看书的时候突然昏迷,驻守一旁的医务人员对主席进行了紧急抢救,但情况却不容乐观。

在京的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排着队来到了毛主席的住处,皆含着泪与主席进行最后的告别,而这其中就有叶剑英。

已经说不出话的毛主席双眼紧闭,意识十分模糊,但听到叶剑英的名字时,主席却有了较大的反应。

只见毛主席双眼微睁,眼睛突然就亮了起来。

他微抬手臂摇晃,想让剑英同志走近一些,但叶剑英只顾着伤心,一时没能看见。

好在一个细心的护士注意到了主席的动作,她赶紧追上了正要离开了叶剑英,把他拉了回来。

听说毛主席要见自己,叶剑英赶紧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三步并作两步地赶到了床榻边。

此时的毛主席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只能握着叶剑英的手,而后用手指头在叶帅的手背上轻轻点了几下。

这个动作让叶剑英陷入沉思,他理解这是主席给他传递的遗嘱,也知晓这一定是最重要的任务,但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呢?

扣三下,也许是代表一个字,那会是三点水嘛?如果是的话,那指的也许就只有“江”了。

而这个人、这个团体,也是党和人民在毛主席去世后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

将如此重要的历史使命交到叶剑英的手上,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毛主席长久以来对叶剑英的评价便是能够在众多“大关节”处看清要害!

1962年9月,中共八届四中全会如期召开。

毛主席在会议上谈及叶剑英的文章时送了他一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这句话用来概论叶剑英的政治生涯十分准确。

自入党之后,叶剑英的多次抉择都挽救了党于水火之中,且多数都是关乎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四一二”政变发生后,深受蒋介石器重的叶剑英通电反蒋,并在这最危急时刻选择了入党。

南昌起义以前,汪精卫与张发奎欲将起义的核心人物贺龙及叶挺骗上庐山,如若不是叶剑英的及时相告,南昌起义将大不相同。

1935年,张国焘密令陈浩昌南下,叶剑英再一次站出,将这条情报电告了毛主席。

对于这封关键的电报,毛主席记了三十多年。

1971年8月,毛主席在长沙与汪东兴等人谈话,毛主席再一次明确了叶剑英在这一关键时刻的突出贡献,便表示应该重用他。

“九一三”之后,毛主席想到了一直“靠边站”的叶剑英,在大是大非之上能够保持头脑清醒,并且立场坚定的叶剑英再一次被主席推到了台前。

特殊时期的后半段,叶剑英对党内健康力量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贡献,无论是邓小平同志的几次出山,还是对抗某些别有用心之人,他都保持了应有的清醒。

1975年,毛主席最后一次主持政治局会议,他让叶剑英当场背诵了辛弃疾的词,而当他背到“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时候,主席表露出了伤感。

主席把这句改为了“当今惜无孙仲谋”,以表达对人才的渴望。

而话锋一转,毛主席便说叶剑英有些文化,欣赏的意味不言自明。

时间来到1976年,新中国的历史来到了最为黯淡的一年,周总理与朱老总的相继离世,使得举国上下一片哀容,而毛主席的健康情况也因为两位亲密战友的离开而恶化。

周总理去世之后,华国锋在毛主席的支持下成为了代理总理,而叶剑英也因遭到排挤不得不退到幕后,他与邓小平的处境都不算好。

毛主席自然知晓他们的情况,考虑到自己的身体情况,他比叶剑英还要着急,也就有了临别是急着挥手向叶剑英留下“无声”遗言的这一幕。

毛主席去世之后,一些人便坐不住了,他们的反应让叶剑英更加明了主席的意思:在这个危难时刻,向来在“大关节”处保持清醒头脑的他需要再一次挺身而出。

而后来的历史证明,叶剑英在毛主席离世后再一次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与陈云、华国锋等人引领中国走向了新的方向,回到了正轨。

0 阅读:0
越山过去

越山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