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武:1年2次奇谋,3年4次先锋,靖难功臣第一侯,为何妻子悲惨?

董卓谈历史 2024-03-03 20:34:40

公元1402年,即明朝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率军攻占都城南京,建文帝朱允炆焚烧宫殿,消失地无影无踪。

紧接着,朱棣身披孝衣到明孝陵祭拜父亲朱元璋,随后便在南京城的奉天殿举行隆重的登基仪式,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史称“明成祖”。

经过三个月的整治,明成祖朱棣已经基本控制朝野局势,决定封赏“靖难之役”的功臣将领,表彰他们跟随自己浴血奋战、共享太平。

《明史》记载:“升赏奉天靖难诸将。”

在封赏的“靖难功臣”中,张武被封为成阳侯,此次共封侯爵13位,张武排在第一,仅次于被封为公爵的丘福、朱能。

元朝杂剧《庞涓夜走马陵道》中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生动展现传统儒家思想观念,因此对文臣武将来说,拜官封爵是最荣耀的奖赏。

那么,张武到底有什么贡献,可以让他获得靖难功臣侯爵第一名的荣耀称号呢?今天,我们结合史料以及地方志还原明朝初期的勋贵战神张武,了解他为人豁达、勇武有力的精彩人生。

阴差阳错遇明主、有勇有谋升百户

张武出生在湖南浏阳,当时属于袁州管辖,但是史料中并没有记载张武的出生年份,笔者推测大致是在1340年前后。

1351年,元朝末期的农民起义运动逐渐兴起,比如徐寿辉、陈友谅,朱元璋属于后起之秀。

1352年,徐寿辉武力攻占袁州,手下将领欧祥负责镇守,而张武和他的父亲全部被抓来充军,这也是张武首次踏入军营。

到了1360年,徐寿辉在采石(安徽马鞍山)被部将陈友谅杀死,欧祥不愿意归顺陈友谅,决定投靠朱元璋。

就这样,张武在阴差阳错之下来到朱元璋麾下,由于张武性格豁达讲义气,还略微有些文化功底,因此在军中颇受重用。

《明史》记载:“豁达有勇力,稍涉书史。为燕山右后卫百户”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即皇帝位,建立明朝,同年秋天,明军就攻克元大都,标志着击碎元朝统治。在此次战役中,张武凭借英勇表现,被朱元璋封为燕山右后卫百户。

明朝初期在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在中央设置五军都督府、地方郡县设置卫所,五军都督府各自分区管理下属的卫所,像是今天的军区管理模式。

卫所又分为千户和百户,百户大概管理112人,张武就是明朝军事体系中的百户官职,是明朝的正六品军官。

1392年,朱元璋的长子朱标突然病逝,皇位继承人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在刘三吾的建议下,朱元璋直接册立皇太孙朱允炆为继承人。

《明史》记载:“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适统礼也。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

在朱元璋晚年,长子朱标(1392年)、次子朱樉(1395年)、三子朱棡(1398年)先后去世,此时朱棣成为朱元璋最担忧的人。

起兵靖难老班底、崭露头角首斩将

1398年6月,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驾崩,临终前留下遗诏,要求诸位藩王都留在封地,不准到京师祭拜,同时要求封地的文武百官,只能听从朝廷调遣。

朱元璋的意图非常明显,避免藩王到京城逼宫,斩断藩王在军事上的调动权,目的就是为朱允炆顺利登基创造条件。

朱允炆在担任皇储时期,就对藩王的权力心有忌惮,经常与贴身伴读黄子澄讨论对策。在朱元璋临终前的运筹帷幄下,朱允炆顺顺当当登基称帝,成为明朝第二位皇帝,史称“建文帝”。

在齐泰、黄子澄的鼓励建议下,建文帝登基不久就着手削弱藩王,不足一年时间里,先后有五位藩王被废黜。

燕王朱棣预感到下一个就是自己,在1399年7月,朱棣以诛杀奸臣、为国靖难得名义举兵起事,史称“靖难之役”。

实际上,朱棣起兵初期的处境可以说是窘迫的。

按照明朝初期的“列爵不临民”制度,朱棣能够指挥调动的军队只有护卫燕王府邸的北平三护卫,也就是燕山左护卫、燕山中护卫、燕山右护卫。

张武就是燕山右护卫百户,由此可见,张武是朱棣起兵班底的核心人员之一。

朱棣公开宣布起兵靖难之后,面临的第一个困难是控制北平城,兵贵神速,张武和张玉两人分兵抢夺九门,迅速掌控北平城,这里成为朱棣起兵的后方根据地。

紧接着,按照朱棣的部署,分兵多路出击,目的是占领北平周围的城池,扩大势力范围。来看张武这边,他率军攻克北平城东边的蓟州,随后又攻占遵化、卢平等地,连战连捷。

至此,朱棣对迎战朝廷的平叛大军已经有了立足的底气。

建文帝朱允炆选派老将耿炳文率军平叛,共计30万人马,双方在滹沱河(今河北省内)两军对峙。朱棣选择“出其不意”,在中秋夜突袭朝廷军队,张武在战场上表现极为勇猛,斩杀第一位敌军将领,随后继续追击耿炳文大军,活捉了杨松、潘忠等将军。

张武率部愈战愈勇,一路追杀溃逃的朝廷军队,斩杀敌军不计其数。最终,耿炳文收拢残部坚守真定城,燕军短时间无法攻克。

《明太宗实录》记载:“克蓟州,取雄县,斩获首将,败都督杨松、潘忠,乘胜追至鄚州而还。”

一年两次出奇谋、三年四次做先锋

1401年,朱棣与盛庸在夹河对阵,盛庸曾在东昌之战中击败燕军,是一位不可小觑的名将。

一天清晨,朱棣命燕军分路突击,由于盛庸军队的训练有素,燕军反而损失不小。这时,朱棣麾下猛将谭渊看到敌军阵营尘土飞扬,以为敌军阵型混乱,率军发起冲锋,结果被盛庸部将鏖战斩杀。

谭渊在燕军中赫赫有名,他被斩杀对燕军士气影响很大,就在这时,张武带领军队直扑敌军,不畏生死的气势点燃燕军每位士兵,将士们喊叫着冲击盛庸的军阵。

战场上的局势很快扭转,张武在乱战中斩杀敌将楚智,燕军取得胜利。

《明太宗实录》记载:“中军将谭渊望尘起,遽出兵迎之,鏖战而死,张武率诸军并进。”

第二天,盛庸重新组织军队反攻,张武带领数百位死士组成前锋,冲击盛庸严整的军队,佯装战败向后逃走,朝廷大军紧咬着追击,张武突然调转方向,带领将士还击冲锋,朝廷军队再次溃败。

《明史 张武传》记载:“夹河之战,帅壮士为前锋,突阵,佯败走。南军追之,武还击,南军遂溃。”

至此,朱棣彻底取得夹河之战的胜利,随后势如破竹地占领彰德、定州等城市。

张武不仅会“佯败回马枪”,还会“半夜设埋伏”。在燕军攻打西水寨时,由于前锋军队半夜行军走错路,导致敌人发觉猛追燕军。

紧急情况下,张武毛遂自荐,带领麾下将士埋伏在路边,张武故意制造声音让人知道有伏兵,导致敌军不敢前进追击,成功保护燕军大部队摆脱敌人。

1402年初,在姚广孝等人的建议下,朱棣决定改变策略,不再与敌军纠缠,率军直逼南京。

4月,燕军抵达睢河,朱棣命将领陈文立即建桥,准备带领大军渡河后继续南下。

两天之后,建文帝派何福、平安两位猛将成功夺桥,并且斩杀陈文。朝廷军队像潮水般涌来,扎营岸边的朱棣被敌军团团围住。

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张武带领军队从旁边的山林中冲出来,迎战过桥的朝廷军队。经过一番血战,张武终于在乱军中找到朱棣,燕军士气大振,最终彻底消灭过桥的朝廷军队,斩首超过2万人,淹死河中的不计其数,擒获敌军将领朱彬、丁良。

燕军驻守桥的北端,朝廷军队退守桥的南端,两军隔河对峙。

后来,朱棣接连击败平安、何福等人,经泗州、扬州和镇江,燕军直逼南京城下。

昔日仇敌相见、今时俯首称臣。当朱棣到达南京金川门时,没想到昔日战场仇敌李景隆,竟然亲自打开城门迎接朱棣,标志着朱棣完全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

南京称帝终如愿、北平离世空留爵

1402年6月17日,朱棣在南京登基称帝,实现隐忍多年的夙愿。

6月22日,明成祖朱棣对追随自己参加靖难的将士说“你们跟随我征讨四方,历经战场险恶、九死一生,可谓是最勤恳辛苦的人。如今我已经登基称帝,岂会忘记你们的功劳?”

朱棣立即诏令礼部确定诸位将领的功劳,同时,朱棣还给出几条明确的加分项:凡是在对阵敌人的时候,勇敢冲杀入敌军阵地,抢夺军旗斩杀将领的,加分;凡是两军血战难分胜负的时候,能够出奇制胜的,加分;凡是在以少对多,或者其他人被敌军围困牵制的时候,能够率领军队救援打败敌人的,加分。

结合张武的经历可以发现,朱棣所说的加分项,张武全部都有,而且不止一次。

经过两个多月的评定,明成祖朱棣论功行赏,封张武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是从一品官职,封张武为成阳侯,俸禄1500石,赏赐世袭铁券。

在朱棣封赏的13位侯爵中,张武排名第一。

不久之后,张武接到诏令,明成祖朱棣安排他回到北平,负责镇守老巢,这是对张武极大的信任。

1403年10月,刚刚获封成阳侯一年的张武,突发疾病在北平去世。明成祖朱棣得知消息,悲痛万分,辍朝三日缅怀“救命恩人”,追赠张武为潞国公,谥号“忠毅”。

张武一生仅娶何氏为妻,但何氏并没生下儿子,张武的世袭爵位因无人继承,最终被取消。人们都追求拜官封爵,张武用“忠诚”“勇毅”真刀真枪地博来功名,然而没有儿子继承这份荣耀,让人心中五味杂陈。

虽然张武的爵位没有被继承,但是明成祖朱棣诏令留下一半供给张武妻子何氏。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期,户部有大臣奏请减少禄米供应,但是朱祁镇认为张武是有功之臣,应该更好优待他的家人,命令仍然按照750石发放。

1449年,是明代宗正统14年,张武妻子何氏去世,当时礼部奏请皇帝降旨赐葬。

然而,明代宗朱祁钰以国家财政困难为理由,诏令张家自己出资挖墓,仅仅派官员到场祭祀。

谁也不曾想到,堂堂潞国公的张武,妻子的身后事竟然是这样潦草,令人唏嘘感叹。在古代,没有子嗣继承爵位,就会面临这样现实的问题。

结语

张武,本来是湖南浏阳的一位农民,机缘巧合之下成为朱棣麾下猛将,在靖难之役中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在众位将领中担任前锋,是朱棣真正的心腹将领,也是多次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充当“奇兵”,是危难之际帮助朱棣的“救命恩人”,不愧是明朝一代名将。

0 阅读:19
董卓谈历史

董卓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