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任省主席好端端的转入军队,套级为正军级,授少将,是低是高?

从阳化石 2024-03-26 07:18:11

1952年,军队进行评级,地方进行行政定级,都为日后的薪金制而准备。

此时,地方的干部转入军队工作,正好赶上评级,为将来的薪金制以及授勋授衔做准备。

我们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地方建设需要,不少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这时候反过来,不少转业的地方干部回到军队,如担任大使的谭希林、彭明治,担任热河省主席的罗成德等等。

说到罗成德很多或许不是很熟悉,这位少将可不简单。

1927年5月,随着四一二政变,白色恐怖弥漫,罗成德毅然加入共产党,并在地方展开工作,号召农民抗捐抗粮,先后担任县区委干事,区委书记,参加组建陕北红军游击队。

说到陕北红军游击队,是由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等人组建起来的,当时的罗成德担任17支队指导员。

在土地革命时期,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地方,组织和发动群众,县苏维埃副主席、省粮食部长、陕北省苏维埃裁判部部长。

到抗战爆发时,他的工作重心依然在地方,担任富县县委书记、县长。在主政富县时,这里也有国民党行政机构。授予双重政权管理,他发动群众,坚持统一战线的气质,有理有节的原则,公开揭露顽军制造摩擦的阴谋,并取得胜利,结束双重政权,取得合法的地位。

1941年兼任定边城防副司令,实际上也是挂职,主要是为更好开展工作,因为他担任三边专区行署督查公署专员,负责地方的很多工作,兼任部队职务,有利于让部队配合地方工作。因为敌人封锁陕甘宁边区,我们需要通过自给自足。

当时三边地区面临大旱,要让老百姓有饭吃,还要给部队筹集粮饷,他的压力不小。组织发动军民展开生产自救,这里盛产盐。由罗成德担任打盐、运盐、销盐的总指挥,食盐的产销让军队吃粮有了保障,百姓生活也得以改善。在忙于生产时,也不时和进犯边区的马鸿逵军队作战。在大生产中,他受到中央首长的表扬。

抗战结束后,上级为接收东北派各根据地干部、部队挺进,除了山东军区、华中部队、晋察冀军区派出大批部队之外,还有延安以及边区派出大批干部,罗成德就在其中。

比起其他根据地的干部,他出发比较晚,在1946年3月率100多干部挺进东北。此时进入东北的要塞山海关、锦州被占领,不容易通行。因此就被留在热河工作。

他擅长地方工作,被安排担任热河省民政厅厅长,又升为省政府副主席。1948年,他兼任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给主力部队筹集粮食。为部队打大规模战役做准备,此时的冀察热辽军区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上级调黄克诚担任冀察热辽军区政委,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罗成德身兼军地之外,便于展开工作,而且当时地方的责任就是全力以赴支援前线。

随着辽沈战役的结束,东北全境获得解放,他被调任辽西省政府主席,参加后来平津战役后期组织工作。当平津战役结束后,他重返热河省担任政府主席,一干就是3年。

1952年,军队评级、地方干部定级,他作为省政府主席,行政级别为7级。级别不算低,与六大中央局副秘书长同级。

按照他的行政级别,套级到军队,属于正军级。或许出于军队建设需要,这一年离开地方转入军队,担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在1955年被评为少将军衔。

对于这个军衔是高是低呢?

我们不难发现,战争年代他的主要经历在地方,即便担任军职也都是挂职,而且时间并不长。军队授衔不仅仅看资历,职务,还有战绩。他所担任的军职也都是后方职务,基本上没有在前线独立指挥作战,相比一些作战指挥员的战绩,还是显得轻一些。

虽然他是正军级,资历深,但战绩不算太显著,授予少将也是正合适。

11 阅读:10469
评论列表
  • 2024-05-18 16:11

    兵团司令虽然与省长行政级别相当,但要转任省长都不容易,按当时的制度军长与司局相当。省长转任军长,连中将都没有,明显降级了。

  • 2024-04-07 10:47

    7级授少将简直是虾扯[???]

  • 2024-09-17 11:31

    省长不干,授少将低了。少将就是个付省级干部。

  • 2024-03-31 00:10

    他上面的程子华黄火青李运昌还都没有军衔呢!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