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多米的高空中,飞机突然像石头一样往下掉,274个人的性命都吊在那一线上,1985年那起中华航空的事故,到底是怎么回事?
飞机顺利升空,钻进了云层里。但到了上万米的高空,突然间就不受控制了,直接往下掉。好在机组和乘客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慌没乱,这才没让飞机摔下来,大家都保住了性命。
这次空难自救简直就像活生生的教学案例,它标志着我国空难自救能力的大幅提升,也是全球空难史上一个不可思议的壮举。面对一场看似无法逃脱的灾难,他们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用自己的真实故事告诉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那场空难慢慢从人们的记忆里淡出。大家好像都不记得空难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了,也忘记了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想尽办法求生的。
【可怕的航行】
1985年2月19号,快到大年初一了,有架747-SP客机从台北起飞,直接飞过太平洋去美国。
飞机一起飞,啥都挺正常的。机组人员都在忙自己的活儿,有的在驾驶舱,有的在客舱服务。乘客们呢,也都在各做各的事,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看电影,还有的在闭目养神。
可能是因为大年夜的关系,飞机舱里异常地喧哗,乘客们纷纷聊起下了飞机后要干啥。
有人得意洋洋地说,他家人在机场候着呢,一下飞机就能全家欢聚一堂。而有的人却在嘀咕,春节这当口还得往外跑差,本想着今晚能好好吃顿年夜饭,结果工作的事儿又给插进来了。
有的人干脆眼罩一戴,立马躺下呼呼大睡,完全不顾周围人群的喧闹。
他们坐的是747-SP这款飞机,跟普通的747比起来,有点特别。它的身子短了点,短了大概14.3米呢。不过,除了这点,它的其他功能都差不多一样。
机长何敏源已经飞了15500个小时,算是个老手了。大伙儿都觉得这次飞行挺平常的,就等着飞机稳稳落地,然后大家伙儿都能好好过个年。
这次飞行,结果跟大家想的完全不一样,根本就不轻松。
何敏源操作飞机,等飞得稳稳当当后,就打开了自动驾驶。这时候,飞机上的工作人员都忙开了,每个人都干着自己的活儿。
事情看起来都挺顺溜的,直到飞机飞到离旧金山大约550公里的太平洋半空,突然间,乱流杀了个措手不及,让原本稳稳当当飞行的飞机开始颠簸起来。
飞机遇上强大气流,摇得特别厉害,乘客们一下子就慌了神。空姐赶紧打开广播,劝大家别紧张。
他们觉得这只是碰到了一股气流,像以前很多次那样,常常会遇到这种厉害的气流,让飞机颠来颠去,但只要气流一过,就啥事儿都没有了。
但这次的情况跟以前大不一样,飞机晃得特别厉害。
波音747-SP这款飞机,它装了四个发动机,按理说在乱流里应该挺稳当的,比其他飞机更能扛风。但这次不一样,飞机在气流里晃来晃去,老半天都没能稳下来。
乘务员们心里开始有点发慌,以前碰到强气流,飞机虽然会摇晃几下,但很快就稳定下来了。可这回却不一样,飞机一直没能稳住,反而晃得越来越猛。
机组人员商量了一番后,决定找工程师来查查看是哪里出了问题。
检查过后,工程师搞清楚了,这次飞机摇晃不是因为强对流天气,而是飞机自己出了问题。特别是飞机的四号引擎,很可能已经坏得没法修了。
现在头疼的是,工程师们搞不清第四号引擎的故障到底能不能修好。他们得试着加大油门,重新启动第四号引擎,这样才能搞清楚它现在到底啥情况。
机长想了想,觉得工程师的办法可行,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到问题所在,然后把它解决掉。
试过后发现,第四号引擎没啥反应,而且油门一加大,没多久就彻底歇菜了。
发现第四号引擎故障后,机长和团队那时其实还有法子让飞机稳下来,办法就是靠剩下的三个引擎,通过调节它们的力量来保持飞行平衡。
但那会儿,机长和乘务人员没赶紧做出恰当的应对,机长首先犯了个大错,就是把飞机的自动驾驶给关了。
那时候,机长打算通过快速下冲来给飞机加速,之后再做调整,稳住飞行姿态。他手动关掉了自动驾驶,结果就在关掉系统的那一刻,飞机立马变得没法控制了。
飞机突然往右急转,然后直直往下掉,机长一下子有点慌了神。工程师瞅了一眼姿态指示器,立马断定这玩意儿坏了。
机长听了工程师的意见后,把情况给搞错了。他以为飞机能稳稳地飞,压根儿没想到飞机其实正以极快的速度垂直往太平洋里掉。
那他们到底啥时候意识到局面已经无法挽回了呢?
【意外坠落】
1985年那会儿,咱们国家有一架客机在太平洋上空出了事儿,直接掉下去了,机上270多条人命啊,那会儿可真是命悬一线。
华航006那次空难,真是让人惊叹,居然所有人都活了下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事故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呢?
机长和技师的判断失误,让原本就危机四伏的空难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剩下的三个发动机全出了故障,短短30秒时间里,飞机就从30000英尺高空猛地掉到了10000英尺。
局势愈发失控,要是还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那274名乘客和乘务人员恐怕都得掉进太平洋,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机长得赶紧应对现在的情况,他先给奥克兰中心打了个电话,想申请降低飞行高度,保证飞机稳稳当当的。那边同意后,机长就开始试着重新启动飞机的发动机。
他踩足油门,把剩下的三个飞机引擎重新启动起来,用这三个引擎的力量去帮那个停摆的引擎转起来。
这时候,空乘人员一直在劝慰机上的大伙儿,想让大家都冷静下来。要是大家还像现在这样慌张,很可能会捣乱机舱的稳定。
飞机上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都危在旦夕,大家都吓得不行,但靠着心里对机长残存的一丝信赖,他们硬是把慌张压了下去,回到自己座位上,努力让自己坐稳。
最后,机长在关键时刻把坏掉的引擎给重新启动了,飞机立马就不往右翻了,而且还开始往上升。没多久,飞机就稳稳当当地飞起来了。
飞机上的大伙都放松下来,心里明白,这次的大难关算是熬过去了。
机组人员用喇叭告诉大家,现在情况已经平稳,飞机还是会按原计划飞往洛杉矶机场。乘客们一听,立马在机舱里鼓起掌来,就在这时,机场的广播又一次传了出来。
原本定的最后要到的地方是洛杉矶机场,不过现在改了,改成旧金山机场了。
工程师在检查飞机时碰到问题,发现左边的升降舵不动了,而起落架也不明原因地自己放了下来。考虑到乘客和机组的安全,他们决定找个最近的机场赶紧降落。
那时候,离他们最近的地方就是旧金山机场。
经过那次命悬一线的灾难后,乘客们对目的地已不再挑剔。不管是到达洛杉矶国际机场,还是旧金山国际机场,只要能安安稳稳地把飞机降下来,大家就心满意足了。
广播一响,机长就开始准备降落。可就在这时,工程师突然跟机长说,水平尾翼里的那个升降舵坏了,很可能没法靠它来控制飞机降落。
机组人员都紧张了起来,这是没法避免的。机长不停地调试着引擎的力量,好让飞机能稳稳当当地落地。等飞机真的停稳后,大家这才放松下来,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飞机一落地,机组人员立马又去检查了一遍。结果很明显,飞机外表和内里的引擎都撞得不轻。特别是那机翼,伤得特别重,现在就这么挂在飞机上,感觉随时都要掉下来似的。
起落架表面上看挺稳当,其实早就乱套了,根本收不回来。而且啊,左边的升降舱也出了大问题,坏得挺严重。
升降仓跟线管全断了,液压那块儿裂了个大口,飞机一落地,液压油就不受控制地往外直冒。
这飞机肯定是报废了,以后没法再飞了。你看它那外表,还有里面的引擎,全都破破烂烂的,没法修了。
调查人员一瞧见飞机的状况,全都对机长的飞行技术赞不绝口。要是换个人来开,这万米高空的坠落事故,肯定是躲不过去了。
最后,美国那个管交通安全的委员会,也就是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接手了调查华航006航班为啥出事的任务。他们的人一来,就先查了查飞机的黑匣子,就是那个通话记录仪(CVR)和飞行数据记录仪(FDR)。
真让人头疼,座舱里的语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愣是没给出啥有用的线索。调查人员也是拼了,直接把它们送到实验室去琢磨,可到头来还是啥也没搞明白。
机长连续做了好几次猛烈的俯冲动作,这对飞行记录造成了很大影响,中间那几次俯冲太猛,直接把记录给打断了,导致最关键那会儿的事儿都没能记下来。
飞机上的记录全都没法用了,所以他们只能开始查查看周围的情况。这场空难,调查起来肯定是难上加难。
到现在为止,大家有没有搞清楚那事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故真相】
1985年,一架飞机在3万米高空突发故障,差点让近30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命丧黄泉,但最后竟然奇迹般地安全降落了。
飞机在万米高空出事后,有两个乘客受了伤,一个腿摔断了,另一个背扭伤了。好在,不管是乘客还是机组人员,都没有生命危险。
机长靠着出色的飞行技巧,硬是把一场危机给摆平了。机组人员和乘客们也都特别配合,没添啥乱子。所以说,这场原本可能很严重的事故,最后是平平安安地解决了。
这飞机咋就出事了呢?到底是谁的问题,得谁来背锅呢?
调查员看了看云图,发现那时候的乱流其实没那么猛,不太可能直接把第四个引擎给弄坏。
这意味着,在碰到那股湍流之前,第四个引擎可能就已经有毛病了,而那湍流,不过是把问题给提前暴露了出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调查员动手检查四号引擎,要是能找到证据,证明飞机碰到气流问题前,四号引擎就已经有大毛病了,那事故的责任就得算到航空公司头上。
调查完后,他们发现第四号引擎的问题其实没那么糟糕。确实是有点磨损,但不过是个小零件——节流阀调整片磨了点,就磨了那么一丁点,4‰都不到。
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尽管这千分之四的差距让引擎进的油少了点,导致动力不足,但它其实并不应该引发这么惨重的空难。
要是机长照着规定的流程来开飞机,这场事故压根儿就不会发生。因此,不出意外的话,这场事故机长肯定得担点责。
另外,调查的人还发现,那个分气阀是开着的,这就意味着在机长尝试重新启动时,分气阀没有被正确处置。
一般来说,机长在飞行中遇到需要重启的情况,是不会在万米高空直接操作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先把飞机安全降到适当的高度,然后再来进行重启。而且,在他重启的同时,工程师得赶紧把分气阀给关上,这样就不会浪费能源了。
他们两个人的差错导致第四号引擎不运转了,这样一来,其他三个引擎也跟着受影响。
另外,那机长犯了个大错。飞机的四个引擎都装在两边翅膀上,要是右边只剩一个引擎在转,那右边的力量肯定就比左边小了。
因此,在关掉自动驾驶之前,机长得先动动方向舵,保证飞机不会乱翻。很显然,机长把这事儿给忘了,结果飞机就一个劲儿地翻了起来。
好在机长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把因自己失误而变得更糟的险情给化解了。
调查有了结果后,探员们心里直犯嘀咕,觉得这事儿有点不对劲,毕竟这架飞机的乘务团队都是老手了,特别是那个机长,经验十足啊。
为啥一个驾驶技术那么牛的机长,会把事情搞得这么糟糕呢?
调查的人觉得,这事儿可能没他们查的那么简单,事故背后说不定还有别的啥原因。
他们又一次仔细查了查,看了看飞行记录,发现那时候机长和机组人员已经连着飞了六天,还都是跨了好几个时区的那种累人航班。
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了没法挽回的损伤,让他们累得不行,根本没法专心。飞行时出的差错,也都是因为太累了。
因此,在这次事故里头,航空公司也得背起一部分责任。他们的飞行安排太不合理了,搞得机务人员累得不行,结果就犯了操作上的失误。
这次事故,说起来是因为好几方都搞错了操作,但最后查清楚,主要是机务人员和航空公司的问题。好在机长技术过硬,一顿操作下来,事故里居然没人丧生。
何敏源机长那会儿生物钟全乱了,但关键时刻他硬是挺身而出,稳稳地把难题给解决了,这心理素质真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
到现在为止,这起事故能被解决,简直就像变魔术一样不可思议!
参考材料:
《新航事故调查揭示机长可能大错认跑道》新航的一起空难事故,经过深入调查后有了新发现,结果显示机长很可能把跑道给认错了。这次的事故调查非常细致,专家团队仔细分析了各种数据,包括飞行记录、雷达追踪以及机组人员的通话录音。种种迹象表明,机长在降落的关键时刻,可能错误地将另一条跑道当作了目标跑道。这一发现让人震惊,因为对于飞行员来说,准确识别跑道是至关重要的。一旦跑道认错,后果将不堪设想。据调查人员透露,当时天气条件虽然有些复杂,但并未达到影响正常降落的标准。因此,机长的这一误判就显得尤为关键。目前,事故的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但机长误认跑道的可能性已经引起了广泛。航空公司也表示,将加强飞行员的培训,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这次空难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安全飞行永远不能掉以轻心。
《空难纪实:华航006航班事故》说的是《空中浩劫》第四季里头的那个事儿,中华航空的006号班机。这趟航班,哎,真是让人心惊胆战。那天,飞机就像往常一样,准备起飞去它的目的地。可谁承想,半路上出了岔子。飞行员在操控飞机时,遇到了些难以解决的麻烦。具体啥问题呢,就是飞机的系统开始乱套,指示也不准了,搞得飞行员一头雾水。情况越来越糟,飞行员们使劲浑身解数,想稳住飞机,可飞机就像脱缰的野马,根本不听使唤。乘客们更是吓得魂飞魄散,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啥。结果,这航班就没能平安到达。虽然机组人员拼尽全力,想挽回局面,但最终还是没能避免那场灾难。这事儿,成了大家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久久难以忘怀。事后,专家们对这次事故进行了深入调查,想找出到底是啥原因导致的。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他们发现了一些关键问题,都是导致这次空难的重要因素。总的来说,华航006航班的那次事故,真是让人痛心疾首。它提醒我们,航空安全无小事,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希望这样的悲剧,以后永远都别再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