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山寒客】
1950年11月25号那天,毛岸英正在当志愿军司令部的机要秘书,还兼着俄语翻译的活儿。结果在执行任务时,他碰到了美军飞机的轰炸,在敌机疯狂的攻击下,他英勇地献出了生命,那时候他才28岁。说起来,这已经是毛主席为了革命事业,失去的第六个亲人了。
国内收到这消息后,毛主席心里头特别难过。毛主席的警卫员李家骥记得,那一天主席一句话都没讲,就是不停地拿起烟来,又放下,火柴盒明明就在手边,他还往口袋里摸。虽然主席面上没流泪,但他心里的伤痛,比谁都要深重……
毛岸英作为主席的大儿子,彭德怀心里琢磨着,能不能破个例,把他的遗体给运回来。但没想到,主席却拒绝了。其实主席心里头,哪能不想再见儿子一面呢,可他到底还是没同意,反而讲了这样一段话,听得人心里头直不是滋味:
我儿子没了,我心里头那叫一个难受。但话说回来,打仗嘛,总得有人牺牲。瞧瞧朝鲜战场,咱们多少好儿郎把命搭进去了,他们的爹娘心里能不刀割一样疼吗?他们就不想最后再瞅瞅孩子的模样吗?岸英他既是我的娃,也是朝鲜人民的娃,咱就顺着朝鲜人民的心意来吧。
就像毛主席讲的一样,打仗这事儿,从来都不是闹着玩的,特别残忍。在那长达两年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里,有好多跟毛岸英一样的勇士,他们豁出性命保卫国家。这里面,还有好多开国大将的娃呢。
那么,除了大家熟知的毛岸英,还有哪些高级干部的孩子也去了朝鲜打仗呢?他们最后都怎么样了?
【第一位:开国中将田维扬的长子:田明升】
田维扬,本名田文扬,1906年在湖北枣阳县吴家店皇村的一个平凡农家呱呱坠地。他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到了1929年,受父亲和兄长的鼓舞,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红军队伍。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的父亲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残忍杀害。而他的二哥、三哥还有弟弟,也都被国民党给抓了起来,关进了大牢。
田维扬心里头那个痛啊,没了最亲的人,他下定决心要走革命这条路。想着家里得有个后,他就使尽浑身解数躲开了那些抓他的人,在家乡找了个媳妇,生了孩子。可孩子田明生刚出生没多久,田维扬又毅然决然地出门继续革命了。
1930年那会儿,田维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四处打仗的军人道路。他打过长沙,参加过中央苏区从头到尾的五次反“围剿”,还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些大战小仗他都没落下,立下了好多功劳。他从一个小兵做起,后来做到了四野第41军的副军长。这么些年,他一直在外打仗,愣是一次都没回过老家。
新中国成立后,田维扬终于盼到了回老家的机会,这一别就是22年。可当他真的回到家时,却发现一切都变了样,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
他推开家门,一眼看到一个瘦削的小伙子堵在门口,那眉眼简直跟年轻时的自己一模一样。田维扬心里咯噔一下,立马反应过来,这不就是自己的儿子田明升嘛!两个人立马抱头大哭,泪水止都止不住。
跟田维扬聊了聊,我才晓得他妈妈和老婆好多年前就没了。一想到这事儿,他心里头就有点儿不是滋味,觉得自己作为儿子和老公,没尽到责任。但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他也没得选。于是,他硬着头皮给儿子打气,说:
现在国家战争结束了,正是大家出力的时候,你得好好干活和学习,以后做个对国家有帮助的人。别因为你爸是个军人就想着搞特权。
田明升一直把老爸的话刻在心底,后来他就直接去当了兵,从一名普通士兵干起。在部队里,他表现得特别勇猛,不过,他从没跟任何人炫耀过老爸的名头。
田维扬这辈子都心系国家,朝鲜战争一打起来,他心里头那个急啊,特别想上战场。可那时候他正忙着在广东那边剿匪,实在抽不开身。
田明升晓得老爹的想法后,立马就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在他看来,这么做一来能帮老爹圆了心愿,二来也想给国家出点力。
都说英雄的父亲不会生出平庸的儿子,田明升在战场上那叫一个勇猛。有一次打仗,部队想找个战士,背着炸药包,悄悄摸到敌人的火力点那儿,把炸药给点了,把火力点给炸了。
执行这个任务,那简直就是拿命去搏,路上的子弹跟雨点似的,躲都躲不及。就算好运到了目的地,一点火那炸药,想毫发无损地撤回来,难上加难。
田明升毫不犹豫,自己向上面请求任务,紧接着就扛着炸药包冲上了前线。碰到敌人猛烈的炮火,他一点也没犹豫,最终顺利把炸药包在敌人的火力点上引爆,给这场仗的胜利立下了大功。
可不幸的是,田明升在打仗时让弹片给打中了,结果丢了一条腿,再也回不来了,后来被送到了后方养伤。田维扬知道这事后,眼里泛着泪光,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儿子,你给老爸长脸了!”
后来啊,田明升装上了假腿,还是选择在部队里继续干活。等退伍了,他就回家踏踏实实种地。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着,他对自己这一辈子,觉得挺满足,没啥好抱怨的。
说实话,田维扬完全有能力给儿子弄点特别待遇,这在很多人看来都挺正常的,也不会有人多嘴。但他呢,一次都没这么干过,这事儿真让人打心底里佩服。
【第二名:无名英雄——匡裕民的长子】
到现在,那位高官后代的名字咱们已经不清楚了,不过这不影响咱们知道他的那些厉害事迹,毕竟他老爸可是开国中将匡裕民。
匡裕民老家在江西万安,1930年他就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由于他特别擅长摆弄大炮,所以当过红军总部炮兵连的头儿,大家伙儿都叫他“神炮将军”。
广昌那一仗,对匡裕民来说,简直就是一战成名。那时候,国民党军队的火力实在太猛了。红一军团虽然把主力都集中起来了,但好几次围剿都没能把敌人的阵地给拿下来。实在没办法,他们决定用炮轰。可结果呢,那几个炮手,开了好几炮,愣是一炮都没打中目标。
匡裕民看到情况紧急,二话不说就自己动手。他卷起袖子,对准敌人的火力位置,一炮打过去,直接干掉了敌人一个机枪窝点,给这场仗立了个大功。
事后,朱德总司令笑着跟匡裕民开玩笑说:“你小子那炮真厉害,一炮就把老蒋的机枪班给解决了,可得小心点儿,别让老蒋找上门来算账啊!”
匡裕民一炮打响了自己的名声,“炮神”的称号在部队里迅速传开。要说他的炮打得咋样,三个字就能概括:稳当、精准、凌厉。因为他的优秀表现,彭德怀大将军也注意到了他。后来,彭老总还亲自去找朱老总,点名要把他调到红三军去。
后来,他战功赫赫,碰到难缠的敌人,总是几炮下去就摆平了。匡裕民也从一个炮兵营的小营长,一步步升到了指挥众多炮兵的司令员,并且为八路军训练出了很多出色的炮兵好手。
抗美援朝一开打,匡裕民就当上了副司令员还兼着参谋长。那时候,万毅司令员还没到岗,所以匡裕民就成了挑大梁的人。两边武器差距老大了,但他靠着聪明的指挥,一次次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就这么,“神炮将军”的名号传开了。
匡裕民这人特别低调实在,为官清廉,他从不搞特权,也绝不会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捞好处。平时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他总是特别和善,特别关心;但对自家的孩子,他管得可严了。
抗美援朝那会儿,匡裕民不光自己上了战场,连他大儿子也给送过去了。这事儿传到彭德怀耳朵里,他直夸:“老匡,你还是那么有胆气,连大儿子都带到朝鲜来了,真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啊!”可对匡裕民来说,保卫国家和家园,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没啥好说的。
大儿子没让老爸失望,战场上他勇猛得很,总冲在最前面,好几次都把敌人给打退了。可谁成想,就在第二次打仗的时候,他被敌军的一发炮弹给打中了,最后英勇地丢了性命。
听到那不幸的消息,匡裕民心里头那个难受啊,他直接把军帽摘了,愣在那儿想了一会儿,然后就硬撑着,忍着钻心的疼,继续带着队伍打仗。一直到这场仗打赢了,这位打过无数硬仗的老将军,眼眶才终于湿了:“他是为了咱祖国,为了朝鲜的老百姓,牺牲得值!”
彭老总听完心里头很激动,不由得赞叹:“这才是真正的老红军风采,有将军那般宽广的胸襟。”
为啥匡裕民的大儿子没留下名字记录呢?说起来,这跟他怎么教育子女有关。匡裕民这人,虽然地位挺高,但他对自己的孩子可严了,从来不给儿子找工作走后门、拉关系。
有那么一回,他去部队视察,碰巧自己的一个儿子也在那里服役。但他为了不让儿子得到啥特别关照,硬是忍着没去瞧儿子一眼,结果搞得大家伙几乎都不知道,原来这位副司令的儿子也悄悄地在部队里当兵呢。
这次朝鲜战争的情况还是一样,他可不愿意让儿子搞啥特别待遇。一到战场上,儿子就跟那成千上万的普通志愿军战士没啥两样,他们全都顶着同一个称呼:中国人民志愿军!
【第三位:开国少将颜伏的儿子:颜邦翼】
颜伏来自四川梁平,跟田维扬和匡裕民的情况不一样,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他是复圣颜回的后代,具体来说是第81代。挺有意思的是,还有个叫孔庆德的,他是至圣孔子的第73代孙,也参加了革命,后来还当上了中将。
颜伏23岁那年就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党员。后来,他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不料被军阀抓起来扔进了大牢。在监狱里,敌人对他用尽酷刑,想让他招供,但他硬是一声没吭,啥也没透露。
颜伏这辈子挺坎坷,被抓过三次,坐了两次牢,但又神奇地被放了出来,总共三次。这一路上,他愣是没把自己的真实身份给抖搂出去。干的是共产党的地下活儿,为了安全起见,他给自己换了个名儿,叫颜宗羲,而且跟家里人也不来往了,彻底断了联系。
颜伏离家那会,他儿子颜邦翼还只是个小毛孩,依稀记得老爸上了前线。但一晃十几年,颜伏是死是活一点音讯都没有,老婆孩子心里头那个煎熬啊,真是没法说。到了1946年,颜邦翼都长成16岁的大小伙子了,听说老爸还活着,心里头那个滋味,真是啥都有。他一咬牙,决定自个儿去找老爸。
可倒霉的是,颜邦翼在找父亲的过程中,竟然被国民党强行征召去当了兵。在国民党军营里的日子,他过得特别煎熬,身体和心理都累到了极点。还好,这一切在1949年12月27日成都和平解放时有了转机,他被转成了解放军的一员。
颜邦翼一直在找他的老爹,同样,颜伏也一直惦记着他的老婆孩子。他们俩都在努力打听对方的消息。可还没等颜伏有机会请假回家看看,他就接到了要去朝鲜战场的命令。说来也真是巧,颜邦翼那会儿正好也在去朝鲜的志愿军第16军47师打仗呢。
那时候,颜伏已经是志愿军炮兵七师的领头人了,在部队里头名声很响。颜邦翼不止一回从战友口中听到这个名字,再加上他俩同姓,他心里头就琢磨着,说不定这就是自己的老爹。
直到有一天,他意外地收到了颜伏亲笔写的一封信。颜伏在信里跟他说,得听指挥的话,别怕吃苦受累,也别怕流血受伤,上了战场得勇猛杀敌。另外,还特别叮嘱他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信上字虽不多,但颜邦翼看到时,眼眶还是立马就湿润了。他老爸还活着,并且还是炮兵第七师的师长呢!
颜邦翼没辜负老爸的期望,身为一名平凡士兵,他总是冲在战斗的最前沿。可因为战场情况特殊,父子俩一直没能碰面。直到抗美援朝战争打完,他们一家子才终于重新聚在一起。
颜伏在战场上英勇无比,战绩辉煌,凯旋归来后被授予开国少将的荣誉。而颜邦翼呢,他一直在洪雅县卫生防疫站默默奉献,直到退休。他后来聊起往事时说:
我就想当个平平凡凡的人,干份简简单单的活儿。虽然我老爸是个开国的大将军,但我不能靠着他以前的荣耀去享福。老爸对我管教得很严,每次写信都叮嘱我要靠自己努力,别跟人比来比去,得吃苦耐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