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曾邀李自成夹攻明朝,李自成部将王良智拆信后或并未禀报

史海撷英 2024-11-30 10:36:34

据史料记载,崇祯十七年(1644年)元旦这天,西安城朔风怒号,旋即降下大雪,天地混惨,日月无光;而远在两千多里外的北京城则刮起了沙尘暴,飞沙走石,到处灰蒙蒙一片,咫尺难以见人。

李自成原本拟定在这天登基称帝, 但当日糟糕的天气搅坏了他的兴致,他以为天象不利,不甚吉祥,竟想下令撤销筹备已久的登基仪式。幸亏有人及时献上一副对联,联曰:“风云有会扶真主,日月无光灭大明”,这才让自成转忧为喜,也算是圆了场。但这天,李自成也只是走了个过场,建国号“大顺”,改元“永昌”。他本人并没有正式即皇帝位,仍称“顺王”。他追谥西夏奠基者李继迁为太祖,并追封其曾祖以下的先人。他还册高氏为王后,陈氏为贵妃。

远在京师的崇祯帝这天也过得不开心。《明史》记载,元旦当日清晨,前来朝贺新年的大明朝臣居然集体迟到,好不容易到齐后还忙中出错,弄乱了班列——文武颠倒,文臣站到了武将的队列中,武臣窜到了文官的位置上,人人失魂落魄,乱得似没头苍蝇一般。巧合的是,在同一天,在遥远的明中都凤阳府也发生了地震,那可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龙兴”之地啊!在古人的眼里,这绝非吉兆,冥冥中似乎在预示着这一年必有大事发生,亦或是有血光之灾、塌天巨祸。

这一年是农历甲申年,所以发生在这一年的天地翻覆,被史家称作“甲申之变” 。

李自成在西安建号称王后 ,重新设置官爵制度。

大顺王李自成仿效明朝的内阁制度,任命牛金星为天祐殿大学士(相当于丞相)。还增设了尚书之职:宋企郊为吏政尚书,陆之祺为户政尚书,巩焴为礼政尚书,喻上猷为兵政尚书,其他刑工二部尚书均由原先在襄阳建制时所封的侍郎升任。另外还增设了弘文馆、文谕院等许多衙署和官职。

李鸿基

李自成还恢复了中国古代的五等爵制,用以褒奖、封赏功臣。刘宗敏、田见秀、高一功、李过等9人被封为侯爵,刘体纯、郝大勇(摇旗)等72人被封侯爵,同时还有30人被封子爵,55人封男爵。李自成对有功之臣大加赏赐,譬如刘宗敏、田见秀等重要将领每人赏赐珠宝2升,银1000两。

此外,李自成还在西安铸钱币,开科取士。

四月,大清国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受命大将军印,可以代行皇权,可以决定一切赏罚的便宜行事大权,不用特为请示顺治帝,也可以和敌对阵营的主要人物进行媾和。

这年的正月二十六日,多尔衮拟定了一封信,以“大清国皇帝”的名义向李自成表示求和的意愿。

原信件内容如下:“大清国皇帝致书于西据明地之诸帅:‘朕与公等山河远隔,但闻战胜攻取之名,不能悉知称号,故书中不及,幸毋于此而介意也。兹者致书,欲与诸公协谋同力,并取中原。倘混一区宇,富贵共之矣。不知尊意何耳?惟速驰书使,倾怀以告,是诚至愿也。’顺治元年正月二十六日”。

这封信其实是约李自成共同砍伐明朝这棵参天大树,事成后中分天下,共享富贵。不知何故,李自成对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的盛邀未予回应。

爱新觉罗・多尔衮

信写好后,多尔衮派自己的心腹工作人员迟起龙去送。

后来,这封信通过蒙古部落的转送,到达了镇守榆林的大顺将领王良智手里。王良智见是送给“诸帅”的信,觉得自己似乎也符合这个标准,就扯开看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这封国书涉及到极其重大的外交和军事决策,绝不是自己可以私自看的,顿时傻眼了。王良智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失,就将原件和一张签了自己大名的纸条发还来使迟起龙,并对他保证说,自己会向上级领导如实汇报信的内容,然后打发走了使者。至于王良智后来到底有没有将信的内容向上级领导汇报就不得而知了。

再说,此等大事,仅凭王良智一张嘴,能让李自成相信吗?在退一步说,即便他把消息及时传递,也未必能说服事业正在顶峰期的李自成。因为王良智在李自成开国御封的五等爵位中,为七十二伯爵之一——确山伯,属于高级干部,但并非位高权重,不像汝侯刘宗敏、泽侯田见秀、亳侯李锦及左辅大丞相牛金星、开国大军师宋献策那般举足轻重。

再退一万步讲,王良智如果汇报了李自成,对多尔衮的信王良智也只能是口头汇报,口说无凭,没准让李自成会怀疑王良智(因为他是明投诚将领)与清谋和、劝降自己,最后给自己定个私通外敌的罪名,所以,最后王良智就把此事不了了之了。

对于迟起龙来说,他的心里应该是有疑惑的,那就是退回原信,难道要在主上面前口说无凭吗?那可信度又有几分呢?迟起龙希望自己能够接着把这封信送下去,但是被王良智拒绝了。

李过

后代历史学家分析一般认为是王良智不重视多尔衮的求助结盟信息,又担心留下信件被别人判定自己里通外敌,所以这封信件的使命其实是被“腰斩”了。后来,王良智被李过不明不白杀掉了,不知是否与此信有关。

也有另一种说法,王良智将此信交给了李自成,李自成为此作了回应,不理睬也不与之交恶,此圣谕也在大顺档案中发现。总之,这一切已成为历史悬疑。

李自成虽未与关外的后金政权联手夹攻明朝,但此事提醒人们,满清统治者时时刻刻都在对明朝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杀入关内,将明王朝收拾成大清王朝。至于他们想与李自成协力伐明,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一旦得手,下一个目标就是反噬李自成独霸天下.......李自成因眼光局限对这一问题看得并不透彻,这也给新生的大顺政权埋下了一个重大隐患。尽管没有正式合作,但在摧垮明王朝这座大厦的过程中,大顺、满清这两大势力的确有意无意地起着相互呼应、相互配合的作用。

李鸿基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间,李自成在西安誓师出征。大军出西安后,按预定计划兵分两路,制将军刘芳亮率南路军出固关,入河北,从南面进围北京;李自成亲率大顺军主力经陕北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准备由大同、宣府出居庸关,自西面攻打北京。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后,立刻挥军直捣明都北京,准备给早已奄奄一息的明王朝以最后的致命一击。

从目前的史料上来看,一直到山海关大战前,李自成都没有意识到辽东的八旗贵族是他争夺天下的最大对手。

这一点,如果说此前他在明军的打击下只为了谋求生存而没有考虑长远还说得过去,但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已然称帝的李自成,在做出东征以推翻明朝的决定时,也没有把八旗贵族划归到自己的对手行列,这是值得玩味的。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间,李自成在西安誓师出征。大军出西安后,按预定计划兵分两路,制将军刘芳亮率南路军出固关,入河北,从南面进围北京;李自成亲率大顺军主力经陕北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准备由大同、宣府出居庸关,自西面攻打北京。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后,立刻挥军直捣明都北京,准备给早已奄奄一息的明王朝以最后的致命一击。

从目前的史料上来看,一直到山海关大战前,李自成都没有意识到辽东的八旗贵族是他争夺天下的最大对手。

这一点,如果说此前他在明军的打击下只为了谋求生存而没有考虑长远还说得过去,但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已然称帝的李自成,在做出东征以推翻明朝的决定时,也没有把八旗贵族划归到自己的对手行列,这是值得玩味的。

1 阅读:66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