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这样的一类人——
当Ta们对某个人不满,从不会当面生气,也不会说出来;而是
表面上看,这非常洒脱,
而背地里,常常伴随着强烈的内耗。
因为从「开始扣分」到「0分断交」这个过程,不仅要持续承受对方的冒犯,而且再不爽也无法表达出来,这非常难熬。
明明这么难受,为什么不直说呢?
为什么非要等到「0分」再断交呢?
其实仔细琢磨,这种方式有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来寻找背后的原因。
“反正说了也没用”
最近,小流遇到2件头疼的事。
上周末,她和朋友说好一起去看电影,对方却又一次临时放了鸽子。
这让小流非常不满。
说起这个朋友,小流的不满可不止一星半点——
见面老是迟到;
吃饭只知道点自己喜欢的;
每逢和男友吵架就打电话吐槽到深夜......
虽然小流背后吐槽起来滔滔不绝,但这些她却从未和对方正面表达。
小流做好了断交的打算,这事就算告一段落了。
然而,另一件事却让她为难了。
在半个月前,她搬到了一间新公寓,楼上的住户走路的动静非常大,这让小流非常烦躁。
她想给楼上提意见,可刚冒出这个想法,她就犹豫了——
会不会是我自己太敏感了?
万一对方不讲道理怎么办?
都是邻居一场,会不会把关系搞得很尴尬?
种种的顾虑,使她迟迟不敢开口。
如果是像朋友那样让她不满的人,大可以直接断交,可重新换房子却是件麻烦事。
思来虑去,小流最终还是硬着头皮上楼了。
开门的是一位30出头的男子,看着就不太好说话。
“你…你好,我是住你楼下的,你们家走路动静有点大,麻烦可以小声点吗?”
“有吗?我们走路不大声啊?”男子不以为然。
表面上只是简单的两句,但小流的脑海里却在疯狂内耗——
不到1分钟,仿佛要快把她的能量耗光了,小流没有再去多说,匆匆结束对话离开。
接下来几天,楼上的动静依旧,小流非常沮丧。
她想再上楼提意见,而又担心这样显得自己事很多,最终还是放弃。
她心想:果然说了也没用,只好想办法换房子了。
小流「洒脱」的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很多纠结。
「没必要说」的背后
是恐惧与无力
生活中,有不少人在关系上,习惯采取和小流相似的处理方式——
Ta们在与人相处出现不愉快时,能不沟通,尽量不沟通。
表面上风平浪静,可内心里却相当不满,始终憋着。
若问起为何这样,Ta们多数会说:
没必要搞得大家难看;
对方听不进去的;
免得让别人觉得我斤斤计较......
这些“原因”乍一听颇有道理,不屑之中带着洒脱。
但通过小流前面的经历,不难看出「不屑说」更像是一层伪装。真实的状态,是
害怕关系搞得难看、害怕自己的话不被重视、害怕自己的需求太过分、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印象;
和楼上住户短短的几句对话,已经把她的能量快速榨干,她已经难以有力气上去再和对方强调一遍了。
其实,小流的「洒脱」是一种心理防御。
由于她自身很虚弱,害怕与人产生摩擦,所以本能想远离充满张力的对话环境。
于是,便会形成观念:「对方是说不通的,所以没必要说」。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另一种处理方式
在小流忧愁之际,没想到事情迎来了转机。
个性直爽的表姐因为办事过来这边,要在小流的公寓住上一阵子。
很快,表姐也察觉到了问题:“楼上太吵了,我去说一下。”
小流表示没用,自己已经说过了。
表姐仿佛当没听见,二话不说就上楼了。
楼上男子依然不认为自己很吵,可表姐并没因此放弃,而是耐心地描述,噪音是如何影响到楼下生活的。
男子半信半疑地表示:“行,那我注意下吧。”
大约安静了3天,楼上又开始吵了。
小流说:“就说没用吧,跟那人没法沟通。”
表姐不信邪,蹭蹭蹭又跑上去,还拖上小流一起。
这一次男子有些不耐烦了:“你们怎么管这么多呀,就走路大声点怎么了!”
小流开始害怕,偷偷拽着表姐衣角示意算了。
可表姐并没作罢,也没有生气,她继续耐心地说明——
说罢,两人就回去了。
神奇的是,从那次过后,楼上就极少发出过大的声响了。
小流对此既开心又震惊——原以为无法沟通的事,竟然被表姐搞定了!
「有话直说」的背后,
是相信「我能影响别人」
当然,表姐也并非一开始就有把握成功说服,毕竟这事的决定权在对方手上。
然而,以她的方式去沟通,成功率必定比小流高。
为什么呢?
表姐的表达主要包含了3个特点:
这些细节,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谈判的成功率。
而这只是技巧层面的,真正使小流和表姐拉开区别的,是两人对于沟通的不同理解。表姐坚信,
她的一切处事理念,几乎都源于此。
为何会形成这样的观念呢?
小流在父母专制的环境中长大,当自己把想出去玩、吃零食等这些愿望和大人们说时,总会被指责“天天想着玩,不务正业!”
与此同时,妈妈在学习、画画都对她有非常高的要求,常常督促她要勤学苦练。
有时小流学得太累,想要休息,妈妈都会严词拒绝,还会反驳说:
“别人家的孩子父母还未必肯花钱供画画,我们对你这么好,你还不懂珍惜!”
当小流实在情绪绷不住,开始哭闹,或者求着妈妈宽松一些。
可妈妈也不会有一丝让步,反而会表现得很难过,批评小流太矫情,不懂事,还老让大人伤心。
这样的经历,使得小流在心里慢慢形成消极的认知,只要自己去表达不满——
更重要的一点,她会默认为——
无论她如何尽力去表达,对方都不会把话听进去,也不会去调整。
因此,除非是万不得已,她都不会去说出不满,尽管要说,也很犹犹豫豫,稍一碰壁就放弃,这也间接使得她说服别人的成功率极低。
相反,表姐在相对开明的家庭里长大,自己的需求、不满能够得到身边人充分的聆听与尊重。
这样的环境,使得她非常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内心有着满满的力量感。
所以当遇到让自己不舒服的人和事,她不会忍耐或直接离开,而是直接上前沟通。
当然,并非每次沟通都能成功,但「有话直说」的习惯,使得她活得比小流自在很多,也极少内耗。
五个练习,让你敢于去直言
说到这,你会发现,有话直说看似是一种技巧,而实质上,它是一个人内心力量感充足后的自然流露。
那么,如果你正处于与小流相似的困境,可以怎样改变呢?
这里我总结了5个方法:
当自己遇到想表达不满,可又出于顾虑而开不了口的情形,不妨去问自己两个问题:
我们不必真的说出来,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增加你与真实想法之间的联结,在需要说的时候,能够及时反应。
有时候,人会不自觉把眼前的事情,想象成和过去糟糕体验一样。
像小流会误以为别人的反应会和妈妈一样,但事实未必如此,我们需要在沟通中去检验。
不敢沟通时,常常会伴随着强烈的羞耻感——
担心自己的需求太过分,
担心显得自己太计较......
这是由于不接纳所导致的,会让人变得无力,不敢去对话。
此时,可以深呼吸,告诉自己:
当你越接纳自己,力量感就会越强。
有的人害怕表达,是因为暗地里认为只有「对方心甘情愿接受」才算成功,否则自己就会被挫败感吞噬。
这其实是非常理想化的。
像表姐那样,把意思表达清楚,其实已经是成功了,对方是否接受和改变,不应是评判我们自己好坏的指标。
小流深以为别人不会改变,但楼上住户又确实改了,这就是她认知的「例外」。
当平时在小事情上多去表达,她必然会发现许多例外——
并非所有人都和妈妈一样,有的人是能够听取意见,也愿意调整自己的。
当这样的经历越来越多,原有的消极观念就会被动摇,人就会越来越敢去表达。
接触充满流动性的人,也会让我们获得表达的勇气。
诚然,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表层来看,「有话直说」是为了使沟通更便捷,而它更深一层的意义,则在于让人去
美国现代舞创始人玛莎·格雷厄姆曾说:
有股活力、生命力、能量经你而实现,
从古至今只有一个你,这份表达独一无二。
如果你卡住了,它便失去了,
再也无法以其他方式存在,世界会失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