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开国元帅朱德的孙子在天津被判死刑,他究竟犯了什么罪?

癸妹聊历史 2023-05-23 10:05:01

1983年9月的一天,二十多辆车缓缓开到了天津一个名叫九岛的地方。

车上的人陆续下车,一个个低着头,没有一点精气神。因为他们即将面对的是枪决,所站立的这个地方正是执行枪决的刑场。

一共八十二个人,由于场地不够,他们又被移到了附近部队医院的靶场。

一声令下,八十二颗子弹同时发出,死刑犯们同时倒地。

消息传出,全国震惊。震惊的不是同时枪决八十二名死刑犯,震惊的是这些死刑犯中,有一位是大家所熟知的开国元帅朱德的孙子——朱国华。

这一年,他刚满25岁。

那么,朱国华究竟犯下了什么罪?

纨绔子弟被枪决

1983年9月24日上午,天津中山路两旁比往常多了很多人,这里是刑车的必经之路。但他们并不是为了看热闹,而是来确定一件事。

前几天,很多人已经得到消息:就在今天,将会有一批死刑犯被执行枪决。其中有一位身份特殊的人,他便是朱老总的孙子朱国华。

虽说法院已经判决了朱国华死刑,可很多人不太相信这一消息,毕竟他身份不一般。因此,无数人亲自前来,探寻结果。

二十多辆刑车,车内男男女女都有,大部分看不清脸。不过,一件熟悉的衬衫还是被人捕捉到了。

当初朱国华被捕时,正是穿的那件衬衫,只不过现在很破旧了。

他过去的寸头此刻已经长得老长,遮住了大半的脸。他低着头,没有人知道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正在想些什么。

看着刑车渐行渐远,议论纷纷的人群中,传来了不少叹息声。

直到执行枪决,铺天盖地的报道四面八方传来,而“朱国华”三个字永远会出现在最显眼的位置。这段时间,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议论此事。

当中,有一个叫“陈光中”的人,一直无法缓过神来。

陈光中在天津铁路分局指挥部担任工作,算得上是朱国华的领导。

先前听说朱国华要到他门下工作,本来心中有些担忧。在工作中,他见到过无数官门弟子。不少人吃不了苦,脾气还很大,让陈光中很是头疼。

然而,当他第一次见到朱国华,就发现自己的担忧有些多余了。

朱国华不仅做事认真,还总是虚心请教,对待同事热情,对待领导礼貌尊重,完全没有一点儿官架子在身上。

陈光中心中暗自佩服:不愧是朱老总的孙子。

就在陈光中自以为捡到宝之际,却发现朱国华渐渐变了。

刚来时,朱国华是他眼中的好同志;一年不到的时间,他开始迟到;再到后来他干脆时不时缺勤。

陈光中气愤又无奈,自己身边怎么又来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面对屡犯不改的朱国华,陈光中提出要扣奖金。对方不以为然,表示该扣就扣,然后继续消极怠工。

直到1982年,朱国华又消失了,没请假,找也找不到人,陈光中又急又气。半个月后,朱国华莫名其妙地又出现了。

他刚想发火,但被朱国华一句“给爷爷立塑像”堵住了嘴。结果后来经查,发现根本没这事儿,至于朱国华究竟去干什么了,他无从得知。

令陈光中震惊的是,没过多久朱国华突然被警方抓走了。

图片源于网络

虽然朱国华做事散漫,不守单位纪律,但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会触犯法律。

更让陈光中意外的是,朱国华还触碰到了最高刑罚——死刑。

他心中疑惑不已,这朱国华到底犯了什么错。

1983年“严打时期”

时间回到朱国华被判处死刑的前两个月,也就是1983年的7月。

已经八十岁的邓公正在北戴河避暑,一天时任公安部部长刘复之来到北戴河,向他报告了当前全国各地的治安情况。

听完刘复之的报告,他眉头紧锁。

自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经济明显有了好转。然而,由于大批知青返回城市,也导致大量青年待业,从而使得城市治安越来越糟糕。

邓公早就发现了这一问题,一再强调,要加强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可是从刘复之的报告来看,犯罪分子依然很猖狂。

抢劫、盗窃、侵犯女性、杀人砍人等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甚至,唐山市还专门组建了一个“菜刀队”,这群人经常持菜刀伤害他人。因此,一到晚上,很多人都不敢出门了,恐怖的气氛在社会蔓延开来。

在这众多犯罪事件中,内蒙古发生的惨案,更是让邓公气得发抖。

1983年6月17日下午四点多,牙克石林业公安局突然闯入两名神情呆滞的女子。

她们的头发凌乱不堪,大热的天气却浑身不自觉的发抖,可以看出她们十分紧张。在警方的安抚下,两人才断断续续说出了事情的经过。

两名女子均是在红旗沟农场当知青,6月16日夜里,还在睡梦中的她们,突然被一阵吼叫声吵醒。

她们不明所以,直到灯亮后,发现面前竟然站了10名陌生男子。他们有的手中有枪,有的手中有斧头,有的手中有菜刀,各种各样的武器,让她们彻底清醒过来。

当二人被关进附近一窑洞中,她们才得知农场里的男性,已经全被这群恶魔杀害。

而女性的命运就更惨了,几个漂亮的女子被抓进宿舍,被几个男子相继侵犯之后,她们中大部分仍然没有逃过一死。

这群疯狂的歹徒,一夜之间杀了整整二十六个人,只有两名女子死里逃生,才到公安局报案。

一桩桩惨烈的案件,让全国上下笼罩在一种无声的恐惧中。

如此猖狂的歹徒,是打压力度不够?还是他们对法律的藐视?或许都有,当然还有另一方面,由于这时期破案技术有限,大量案件常常因证据不足,导致不少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面对这样的情形,邓公再次强调:对当前严重的刑事犯罪要严厉打击,从重从快。

于是,“严打”就此拉开了序幕。

这一时期,中共中央加大力度,三个“决定”随即出炉,其中规定:可以在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以上处刑,直至判处死刑。

朱国华碰上枪口

文件下发后,各部门开始加强治安工作,一批批罪犯被一一逮捕。

第一次“严打”行动便有四十多人被抓,被毙。

结果,极少数高干子弟不以为然,他们表示:这些人的父母官不够大,杀鸡儆猴,但猴不怕。

直到朱国华也被判处“死刑”,才终于有了一定威慑力。

朱国华倒不是因为杀了什么人,而是犯下了流氓罪以及侵犯女性。

经公安机关调查获悉,自1978年开始,他便在社会一些无业游民的带动下,走上了歧途。

他与狐朋狗友们会一起看一些不合时宜的录像以及画报等等,在这样恶劣坏境的熏陶下,他越加放肆,开始不断骚扰女性。

而朱国华特殊的身份,使得有些女子主动投怀送抱。

爷爷的光环,让他拥有大波女性缘,他当然也顺势而为。有时候,他会将她们带到家中,随之强行发生关系。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还会将女性介绍给“朋友们”,导致女性遭受二次侵害。就这样,他们这一群人形成了一个流氓犯罪团伙。

据统计,从1978年到1980年,朱国华侵犯了女子8人,玩弄、玷污了7名女子,猥亵6名女子,有4名女子他未得逞。

到了天津工作后,他原本伪装的还算不错。

但很快,他就暴露了本性。由于单位纪律松散,加上他是少有的懂裁衣服的男性,迅速拉近了与女性的关系。

逐渐熟悉后,朱国华便会寻问对方是否有男朋友。

令他失望的是,单位没有一个单身女性。因此,他那段时间还算比较老实。

所以,当他被抓获后,单位很多人不敢置信。

而当时的朱国华也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自认为自己顶多被关一关,至少没有想到他犯下的罪行会是“死刑”这样大的代价。

1983年9月18日,朱国华以及其他五位同伙因流氓罪等罪行被判处死刑时,他是不服的,并且立即以量刑过重上诉。

结果仅仅三天,他的上诉就被驳回了。

确实,按照过往的法律来看,朱国华的罪行似乎不会被判处死刑。可偏偏,他赶上了国家“严打”的枪口。

期间,每一个罪犯都在“从重从快”的指令下,被快速惩罚。

朱国华作为朱老总的孙子,全中国都格外关注这一案件。

如果处理朱国华的案子时发生了特例,没有严格遵守“从重从快”,那么中共中央如何继续开展工作,如何服众,而那些纨绔子弟之后会更加不把法律放在眼中。

中共中央最终决定“严打”到底,无论对方是谁。

后来,有传言称,朱老总的夫人康克青亲自在裁决书上签了字。

对于朱国华犯法被处决一事,她回应称: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为何需要我签字?”

朱老总一生不愿搞特殊化

对于康克青的回答,挑刺的人依旧挑刺,他们认为毕竟她不是朱国华的亲奶奶,对这位孙子没什么感情。如果是朱老总本人,恐怕还是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只有了解朱老总的人,才会说:若朱老总在世,一定会全力支持中央的决定。因为在朱老总的字典里,没有“特殊对待”一说。

从朱老总自己来看,自1909年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他就将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了党。

他与毛主席一起搞革命,上战场,建立起新中国。

即便后来他身居高位,也从不给自己搞特殊。作为开国元勋,他本可以领更高的工资,却不断给自己降薪,每一年他都会交超过两倍多的党费。

在朱老总看来,自己可以少花一点,国家人民就能够享受更多一点。

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将这一理念传授给子辈、孙辈。

女儿朱敏从苏联回国在大学任教师,一次国庆节,她本想同父亲一起到天安门城楼上庆国庆,却被朱老总严厉批评。

朱老总表示,不要认为是他的女儿就可以搞特殊。他要求朱敏要过国庆,只能和老百姓一同在天安门广场下欢庆,意思是她和民众的身份一样普通,不要把自己当作高干子弟。

朱敏明白父亲用意,从那以后思想越加端正。

儿子朱琦因在战场腿部受伤残疾被调到石家庄铁路工作,临走前,朱老总仍然不忘提醒他应从基础工作做起。

他这么做的目的,一是因为知道朱琦不懂什么技术,需要慢慢学习,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儿子就搞特殊;二是因为他相信,只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内涵,才能将国家发展更好,才能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朱琦听从了父亲的话,进入铁路单位后,他先是从实习生到炉工再到司机。

朱老总很高兴,发现儿子真的有了很大改变。过去朱琦在部队时总是想着往上爬,可如今他彻底换了模样,儿子终是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

1974年6月,朱琦因病去世。此刻,朱老总身体也不太好。

于是,中央悄悄将他的长孙朱全华从部队调回了北京,想让其安慰和陪伴一下朱老总。

没想到,朱老总知道后,却并不高兴。

他对中共中央的安排表示了感谢,然后说了一句:

“我要的不是孝子贤孙,而是革命的接班人。”

所以,朱全华很快又回到了部队。

回过头再来看朱国华的案件,他不仅仅没有为国家出力,反而给国家、给社会带来了危害,

完全与朱老总对家人的要求和准则背道而驰。

朱老总一心只想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就连离世时存下的两万块,他依然不忘叮嘱子女交给党,给祖国献出最后一份力。

他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东西,因为“为人民谋福利”已经刻在了他的内心深处,他从来都是强调不允许搞特殊化。

因此,如若朱老总在世,朱国华案件,他一定会同意党的决定。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05

癸妹聊历史

简介:传递有趣的文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