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痰湿肿物包块效方

缪老说知识 2024-04-24 00:33:43

『一个有使命的头条号』

徐书诊治痰瘤效方二陈消瘰汤

徐书教授总结痰瘤之病因乃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津液不能输布运行,聚而为痰,痰随气行,窜于皮下,则成痰核;窜于五脏,痰阻隧道,气血瘀滞,经络不通则形结节癌肿,日久则发生疼痛。其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出痰瘤效方-二陈消瘰汤。

【组成】半夏12g,茯苓30g,陈皮10g,甘草6g,玄参10g,浙贝母20g,牡蛎30g,白芥子10g。

【方解】本方由二陈汤及消瘰丸化裁得之。二陈汤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乃化痰之祖剂。消瘰丸见于《医学心悟》所载,由玄参、贝母、牡蛎组成。《药性赋》载玄参具有“散瘿瘤瘰疬"之功,《体草纲目》云牡蛎具有“消癥瘕积块,瘿疾结核”之效;甄权云贝母有“治项下瘿瘤疾”之力。此二方一个可以化痰,一个可以软坚消瘤,故组成二陈消瘰汤,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痰核、淋巴结肿大、内脏肿瘤等症皆有良效。

加减方法:

1、气虚者,重用参芪以补肺、脾、肾三脏之气,气行则血行,气化则痰消。

2、瘀血重者,可加当归、丹参、乳香、没药。

3、痰核瘀滞较重者,可加炮山甲、地龙、全虫、制马钱子以通络化瘀。

4、阳虚者,加鹿角片。

5、肿块坚硬者,加四味软坚汤及三棱、莪术、海藻、昆布。

【临证心悟】

痰瘤之证,其病机在于,肺、脾、肾亏虚为本,津液停留,外感六淫之邪与津液互结而形成热痰、寒痰之候。痰阻经隧,气血瘀滞,经络不通则形成结节肿块。《临证备要》云:“腋下结核如卵,皮质不变,多因肝气痰浊,凝滞而成,俗称痰核。”

痰瘤之病因乃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津液不能输布运行,聚而为痰,痰随气行,窜于皮下,则成痰核;窜于五脏,痰阻髓道,气血瘀滞,经络不通则形成结节癌肿,日久则发生疼痛。徐书教授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出痰瘤效方-二陈瘰凛汤。

余临床中虽多以消瘰丸治阴虚火旺之证,然凡阳虚者,可配伍附子、鹿角片,或合阳和汤,寒热同用,其功效更佳。

【验案集粹】

吴某,女,67岁,2017年8月21日初诊。现病史:发现颈部两侧多发性淋巴结肿大,左侧颈部有一枚如鸡蛋大,右侧颈部有三枚如葡萄大小,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就诊于无锡第一人民医院,考虑为淋巴瘤可能,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遂求治于中医。刻下: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口干口苦,大便黏腻不爽,舌质偏红苔白腻,脉弦细滑。

辨证:少阳夹痰。

治法:和解少阳,清气化痰。

方药:二陈消瘰汤加减。柴胡10g,黄芩9g,党参10g,半夏12g,甘草6g,牡蛎30g,茯苓30g,陈皮10g,玄参10g,浙贝母20g,白芥子10g,龙胆草10g,天花粉10g,夏枯草15g,蒲公英20g,14剂。二诊:药后颈部淋巴结变软,腋窝淋巴结消失,轻微口干,口苦消失,上方加三棱10g,莪术10g,海藻30g,昆布30g,14剂后以此方随证加减全蝎、蜈蚣、山慈菇、猫爪草等。三月后随访得知,双侧颈部淋巴结消失,至今无复发。

陈潮祖:艾儒棣教授亦有一治疗痰湿凝滞所致肉瘤、筋瘤之方,其与徐书教授之二陈消瘰方皆以二陈汤加味变化而来,可供读者互参。

化痰消核丸(艾儒棣方):白芥子15g,茯苓15g,半夏12g,陈皮10g,生黄芪40g,鸡血藤24g,台乌药15g,香附子10g,山慈菇10g,淡海藻15g,淡昆布15g,甘草3g。

用法: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服1丸,1日3次。亦可水煎服。

主治:肉瘤(脂肪瘤)、筋瘤(纤维瘤)、痰核等病。

脾主运化水谷,亦主肌肉;腠理三焦是津气运行通道。此方所治肉瘤、筋瘤,是因脾运不健,脂凝液积,阻于腠理三焦局部而成。脂凝于肌,腠理不通,形成包块,即成肉瘤;阻于膜原,组织增生,即成筋瘤。津凝成痰,阻于肌腠局部,即成痰核。

此证脾运不健是本,脂凝液积,形成肿瘤是标。扶正健脾治其本虚,化痰散结治其标实,本应一视同仁,但因肿瘤已成,痼结难消,若不积极散结,实难获效,着重消肿溃坚,才是明智之举。

此方由二陈汤加味而成。方中半夏燥湿运脾,陈皮芳香醒脾,茯苓甘淡实脾,黄芪、甘草益气健脾,五药澄本清源,亦即扶正健脾之法也。半夏为祛痰要药,有善祛皮里膜外之痰的白芥子相引,可消膜腠之痰;有淡渗水湿的茯苓相助,可令痰湿下出。配陈皮、香附、台乌药疏理气机,有气行则津行之意。伍鸡血藤活血通络,有气血津液齐通之功。

上药虽有调中行气、活血、化湿作用,终非拔病之药,故又配伍消肿散结的山慈菇,软坚散结的昆布、海藻,披坚执锐,直捣黄龙,可收消肿溃坚功效。

海藻与甘草同用,取其相反相激,而增溃坚散结之功。

但须注意二药用量,海藻一般用15g,甘草一般用3g,体壮者可用6g。如果甘草之量再大,即有毒副作用。慎之。

肉瘤、筋瘤均较顽固,非短期可愈。上方一可阻止其发展,二可逐渐消散其肿形,是余学生艾儒棣从事外科临证多年心得,如遇此证,不妨一试。

— THE END —

I 注: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本文旨在传播中医诊治思路,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感谢您的关注,传播中医文化,感受中医力量,让更多的人受益~)

1 阅读:7
缪老说知识

缪老说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