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我军是靠着“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蒋介石的“飞机加大炮”。”然而这种说法,并不全对。因为随着人民军队的壮大,许多先进装备也在同时加入了我军,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948年11月,中央军委明确规定各野战军需建立特种兵纵队后,坦克、装甲车部队从此加入了我军序列。
在我军之中,最早组建装甲部队的,自然是东北解放军。日本投降后,我军精锐进入了东北,并着手搜集日本遗留在东北的武器装备。到了1946年7月,东北解放军的战车大队,已经拥有了20多辆坦克以及30多辆装甲车。
1946年,这支战车部队参与了针对绥阳外围土匪的战斗。在我军坦克的猛烈轰击下,土匪们一触即溃,苦心经营的堡垒一个个地被“点名”,最终被摧毁。
辽沈战役结束后,解放军不仅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同时又缴获了大量坦克、装甲车,并补充金额了部队,最终拥有坦克87辆,装甲车106辆,以及牵引车150辆,拥有了不小的战斗力。
相比第四野战军,其他三支野战军却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其他野战军装甲部队的建成,必须通过战斗的缴获。而华东野战军的坦克部队,是最值得一提的,也是唯一能和第四野战军并驾齐驱的装甲部队。
那么华东野战军,是如何获得坦克的呢?而这,就要从鲁南战役说起了。
1942年中期,蒋介石号召“知识青年从军”,他在美国的支援下,建立了国民党第一支坦克部队——坦克一营。为此,他专门将一个营的部队派到印度新德里,学习坦克驾驶知识。三年的时间里,这支部队与日本人屡次交战,取得了不少战果,还受到了美军顾问的称赞和尊重。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将缴获的日军坦克补充进战车一营,增加了两个团的部队,从而成立第一快速纵队。为了显示自己对这支机械化部队的重视,蒋介石将自己的儿子蒋纬国派到这支部队,任命为指挥官。当然,蒋纬国身份特殊、位高权重,自然不会亲自上场出战。
解放战争爆发后,第一快速纵队配属于马励武的26师,参与了进攻山东解放区的战争。此时的第一快速纵队,已经淘汰了日式坦克,清一色地换上了美式中型以及轻型坦克,士兵的军装、皮靴,也是全美式装备。因此这支部队粮秣、弹药、油料充足,士兵们士气旺盛、眼高于顶。在他们看来,华东解放军不过是一群“土八路”,因此根本就没有将我军在眼里。
而马励武也得意洋洋、有恃无恐地制定了所谓“肉泥战术”。所谓“肉泥战术”,指的是我军的血肉之躯敌不过钢铁制造的坦克。如果我军“顽抗”,必然被碾成肉泥。因此马励武让坦克在26师周围巡回作战,激动增援部队。
然而在陈毅、粟裕的精妙指挥下,我军以优势兵力包围了26师以及快速纵队。面对我军的围攻,马励武不得不选择突围。然而天公作美,1947年1月4日,天气突然转冷、雨雪交加。粟裕一看,大喜道:
“这是老天爷在帮我们的忙,雨雪交加,会把重型装备陷在那里,敌人就更难逃脱了!”
因此,在陈毅、粟裕的号召下,华东解放军连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冒着风雪,踏着烂泥,一步一滑地向敌军扑去。。
而此时呢?马励武的26师和第一快速纵队正被围困在漏汁湖附近的一块狭小区域。这个区域是一块洼地,一旦下雨就会成为泥浆泽国。对于机械化部队来说,在这块地方作战真是倒了血霉。
在我军进攻时,敌第一快速纵队的坦克正陷在泥泞中,像一个个趴窝的铁乌龟,动弹不得。现场的叫骂声、汽车的鸣笛声响成一片。但是当我军发动进攻时,敌军的哭喊声、嚎叫声似乎盖过了这些噪音。
我军各部队犹如下山猛虎,呐喊着冲入敌营。敌人想要逃跑,却怎奈坦克都陷入泥沼,越加大马力,越陷越深。
于是,我军官兵从四面八方爬上坦克,用炸药包、手榴弹炸坦克,或者扯断通讯天线和折射镜,甚至有人直接用铁镐猛砸坦克的顶盖。还有战士聪明地找到了坦克的通气口,用步枪向里面射击。
对于我军的进攻,国军坦克手只好不断转动炮塔,向四周扫射。但是这一切,不过是徒劳,因为坦克死角很大。我军总能找到坦克的弱点。
经过24小时的激战,整编26师连同第一快速纵队全被我军歼灭,24辆美式坦克以及数十门美式重炮,都成了我军的战利品。一个国军俘虏无奈地对我军通讯社记者说:
“卡车拉的重炮,这次战斗一炮也没打,就送到贵军手上了。”
而国军的坦克手们,一个个都垂头丧气,他们说:
“我们在印度、缅甸打了三年,一直向前冲,美国人都佩服我们,想不到今天我们败得那么惨!”
还有一些战士,兴奋地爬上了坦克,用幽默的话语议论着:
“老蒋又将山炮、野炮、坦克送来了。”
对于这些被缴获的坦克,陈毅和粟裕都非常重视。他指挥战士们,在泥潭边上奋力地拖拉坦克。原国军坦克手在坦克里加大马力,20多个战士在后面使劲推。但是坦克实在陷得太深,根本开不动。
后来,有些战士从老乡那里借到门板,垫在坦克底下。然而坦克实在太重,瞬间就压碎了门板。大家都很焦急:
“这咋整,为什么拉坦克比打坦克还难?”
后来,一个聪明的战士想到了办法,大家将坦克上的钢绳套在吉普车的挂钩上,然后吉普车、坦克车同时开动,战士们使劲在后面推,终于将坦克拉了出来。
其后,陈毅和粟裕骄傲地检阅着我军新缴获的坦克。他们知道,华东解放军也将拥有自己的战车部队。因此,陈毅诗兴大发,当即赋诗一首:
“快速纵队走如飞,印缅归来自鼓吹。鲁南泥泞行不得,坦克都成废铁堆。”
当然,陈毅不会真的将坦克视为“废铁堆”,他专门纵身登上一辆坦克,在炮塔顶上坐下,开开心心地和同行人员合了影。
1947年3月3日,经过一系列的整训,华东坦克队正式在山东沂水县王家庄成立。其中许多坦克手以及教官,都是当年蒋介石的军人,因此他们都是“解放战士”。为了鼓励大家奋勇杀敌,在成立大会上,专门将三辆坦克命名为“毛泽东号”“朱德号”以及“陈毅号”。为了表示优待,坦克手们每天供应4两猪肉以及小米3斤。
坦克队从无到有,首先要解决开得动、打得响的。有些解放战士会做却不会教,他们说“我们是美国人亲自教的,有些磁电器、稳定器和电台只有美国人能讲授,我们也不懂。”
但是作为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这点小困难岂能难倒我们?大家设法找来英文的坦克材料手册,对着英汉字典,一句句地反隐;没有描绘靶,就用竹竿支起绑腿带模拟高低不平的山峰进行瞄准射击;没有驾驶椅,就用高粱杆充当操纵杆,两人坐在地上脚对脚联系离合器和油门的控制……
经过这些土办法的演练,我军战士还真的掌握了开坦克的技巧以及战术训练,初步掌握了美式M3A3坦克的修理技术。如今练兵完成,下一步就是实战了。而济南战役,成为华东坦克队初试牛刀的第一场战役。
济南战役,是我军第一次攻打国民党用重兵防守的大城市。在济南城中,王耀武集中数万军队,其中还有12辆日式坦克帮助防守。然而在我军美式M3A3面前,这些日式坦克就犹如铁盒子一般。
要攻打济南主城,就必须剪其羽翼。为此,聂凤智决定先率领九纵和渤纵,攻打济南外围的历城。
历城中仅有保安部队1500多人,装备不强,仅有2门迫击炮。这些部队,此前都是长期和我军作对的伪军和土匪,战斗力也很弱。不过,敌军的防御工事建得不错,有战壕、围墙、碉堡和鹿角。凭借这些工事,敌军拼死抵抗我军进攻。
为了攻打历城,我军杀鸡用牛刀,调来各种火炮23门同时还调来了两辆特种的坦克。在大家看来,有大炮有坦克,解决一些保卫部队岂不是轻而易举?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我军的出战却没有取得开门红。当天夜里22点,渤海纵队在4辆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向敌人发起了进攻。
在猛烈的炮火准备下,敌军的火力点果然暂时熄了火。随后,4辆坦克轰隆隆地向敌军杀去,渤纵的官兵则猫着腰跟着坦克身后。按照事前的约定,坦克只要发出灯光,就发动冲锋。
然而谁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根本看不到信号。只有等通讯员上去和坦克联络,才发出攻击信号。而此时,坦克和步兵的行动已经脱节,而我军炮兵又担心误伤坦克,停止开炮。因此敌军赶忙抬出机枪,用猛烈的火力封锁我突击部队。在壕沟架桥的我军战士在机枪的扫射下,伤亡极大。两个连的兵力被压制在壕沟之间,根本动弹不得。
到了第二天凌晨三点,前方指战员下令停止进攻。明明有坦克帮助,伤亡却反而更惨重了,这着实让负责指挥的聂凤智大惑不解。
事后,聂凤智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最终得出了结论。并不是坦克不厉害,而是用错了时间。我军擅长野战,因此想当然地将坦克运用在晚上。然而实际上,这是自废武功。如果在白天攻击,步兵可以紧跟坦克前进,坦克也更容易找到敌军火力点进行攻击。
得知这一点后,聂凤智当机立断,他留下两个团以土木作业继续围攻历城。随后,他带领着坦克以及其余部队绕过历城,配合九纵一起攻打历城。
9月22日,聂凤智派遣4辆坦克,配属9纵25师攻打济南东南角的永固门。在永固门外500米,有一座霸王桥,助手此地的国民党军坚壁清野,在开阔地上修筑了大量地堡和工事。如果贸然强攻,恐怕损失不小。因此,聂凤智命令4辆坦克先期出动,端掉敌人的火力点。
23日16时,坦克队的4辆美式坦克一跃而出,解放军战士们欢声雷动:
“我们的坦克来了!”
白天作战,果然能有效发挥坦克的作战效能。首先,我军派2辆坦克开到济南东北角的花园庄。王耀武发现我军竟然有坦克,慌忙将为数不多的几门反坦克炮从永固门撤出,放在花园庄。谁知这不过是我军的调虎离山之计。
随后,我军的4辆坦克一起出动,轰隆隆地向国民党军疾驰而来。此时,驻守在碉堡里的国民党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感到奇怪:
“为什么我军坦克会从解放军的防区杀出来?”
在他们眼里,解放军依然是那个“土八路”。就在敌军愣神的时候,我军坦克用他们35毫米的主炮,向他们猛烈轰击。驻守在那里的国民党军被打得鬼哭狼嚎:
“别打了,我们是保六旅的,怎么打自己人?”
只用10多分钟,我军坦克就摧毁了敌人集团堡8个以及各种火力点20多个。1个半小时后,永固门外敌军正面工事全部被毁。步兵37团跟随在坦克身后,顺势杀入城中,并将红旗插到了城头。由于城市道路狭窄,行动不便,加之我军坦克不多,都是宝贝疙瘩,因此让他们退出了战斗。
战后,华东野战军总结永固门战斗“:
“坦克共消耗炮弹700余发,机枪弹1800发,我后随之73团步兵未行爆破,即直接架梯完成登城任务,极少伤亡。坦克火力命中准确,很短时间就完成了任务。”
永固门战斗中,国军保6旅旅长徐振中被俘,他供认说:
“看到你们的坦克,我这个旅很快就溃散了。”
第二天,国民党旗下的报纸也刊登新闻:
“共军昨日出动坦克,济南东城陷落。”
初战告捷,坦克大队随后又跟随大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此时的国民党军,依然不相信我军已经拥有了坦克。因此我军将计就计,想出一个奇招。
当时,华野大军将黄百韬的兵团在碾庄团团围困。此时,敌军修建了大量坚固工事,易守难攻。为了摸清敌人的火力点,坦克大队载着步兵指挥员开到敌军阵地前进行侦察。
到了阵地前,指挥员探出头来大喊:“我们是第二军团来与黄长官联络的,你们是哪个部分?兵团部在哪?”
守军一看,是美式坦克,因此想当然地认为是援军到了,于是纷纷爬出战壕打招呼。由此,敌军的工事部署被我军摸得一清二楚。
当天夜里,我军坦克和炮兵即对敌人展开攻击,而他们的工事也一个个被我军的炮准备摧毁。我军坦克仅有60发炮弹,即摧毁了8座地堡以及火力点。
在攻打敌军指挥部火力点的战斗中,我军派出一辆日本“94式坦克”掩护进攻。然而众所周知,94式坦克又被称为“小豆坦克”,吨位极小,连大炮也没有,仅有机枪两挺,无法独自完成攻打火力点的任务。
然而我军指挥员很有创造力,他们让扛着炸药包的爆破手躲进坦克。然后坦克顶着敌人猛烈的火力杀到敌人碉堡前,然后用坦克左侧装甲堵住敌军的枪眼,同时用机枪压制敌人的步兵。随后,爆破手一跃而出,将炸药包安放在敌人火力点下,拉响导火线。随后,爆破手立即登上坦克,当坦克距离敌军碉堡约30米处。只听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很快就上了天。
在淮海战役中,华东坦克队立下奇功。粟裕曾说:
“从济南战役到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全歼黄百韬兵团以至于目前歼邱李孙匪部之作战,我坦克部队均参加作战,掩护步兵运动,开辟道路,协同突击,均收获相当成绩”。
淮海战役后,华东坦克队又增加坦克90余辆,收编原国民党坦克技术人员200余名,从而实力大增,完全不下于东北野战军的战车部队。
渡江战役后,华东坦克队参与了解放上海、南京的战斗,最终拥有了274辆坦克,逐渐从无到有,成长为一支具有快速机动和突击力的机械化部队。而他们的实战,也为我军装甲兵部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到了朝鲜战场,我军坦克同样让“联合国军”吃足了苦头。
在1951年11月的马良山战役中,我军破天荒地在白天对敌人阵地发动了进攻。此战中,负责防守马良山的英军在阵地上修建了大量堡垒,铺设了许多地雷以及铁丝网。在他们看来,马良山的防守应该是固若金汤了。
然而他们却没想,我军却出动了10辆坦克,并冲到敌人暗堡前,用直瞄火力一个个将敌人炸上天。聂凤智所总结的“坦克需在白天使用”,依然在熠熠生辉。
在朝鲜战场,我军坦克部队参加了246次战斗,出动坦克998次,摧毁敌人坦克40辆,击伤34辆,摧毁火炮20门,摧毁地堡846个,而我们仅损失了9辆坦克。
我军的装甲部队用短短数年时间,就完成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过程。从一支仅有6辆坦克的部队,初战闹过笑话的部队,发展成能和美军装甲兵掰掰手腕的红色铁流。从此以后,我军坦克部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我军装备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