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历任阳泉市委书记

这这这哈哈 2025-01-18 11:10:34

《十八大以来历任阳泉市委书记》

山城阳泉,一座因煤而生、因煤而兴的城市,被誉为"中共第一城"。在这座三晋门户之地,一代又一代的市委书记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倾注心血。十八大以来,从陈永奇到雷健坤,短短十年间,四位市委书记轮番执掌阳泉市委大印。他们当中,有的来自山西本土,有的则是异地为官;有的是正值盛年,有的则已是资深干将。更令人瞩目的是,在这座工业重镇,一位女性领导人的到来,为这座充满阳刚之气的城市增添了别样风采。那么,这些市委书记们,又是如何带领阳泉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呢?

一、阳泉市域概况

说起阳泉这座城市,不少人都会想到一个响亮的称号——"中共第一城"。1947年5月4日,这座城市正式设立,成为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在北方解放区建立的第一个地级市。

要说这座城市的得名,还得从一口古老的泉水说起。相传明朝时期,阳泉城南有一处泉眼,因其位于山的阳面而得名"阳泉"。泉水四季不息,供养了一方百姓。如今,这口泉水仍在城南静静流淌,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

1947年春天,一场重要会议在阳泉召开。当时的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徐向前同志来到这里,主持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会上,决定将平定县的一部分划出,成立阳泉市。这一决定,让阳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在华北解放区建立的第一座城市。

阳泉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城市坐落在太行山脉的怀抱中,东与河北石家庄相望,西连省会太原,北接忻州,南临晋中。这样的区位优势,让阳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娘子关就坐落在阳泉境内,它是万里长城上的第九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关"。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一场地质勘探在阳泉展开。勘探队发现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煤质优良。这个发现,彻底改变了阳泉的发展轨迹。1956年,阳泉一矿建成投产,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省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矿井。紧接着,二矿、三矿相继建成,阳泉逐渐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煤炭基地。

到了八十年代,阳泉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期。凭借着煤炭资源的优势,这座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一度被誉为"小上海"。在那个年代,阳泉人走到外地,都会挺直腰板自豪地说:"我是阳泉人!"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支撑。2008年,太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将阳泉与太原、石家庄紧密相连。2019年,太焦高铁开通运营,阳泉迈入了高铁时代。便捷的交通网络,让这座"三晋门户"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如今的阳泉,已不再是单一的煤炭城市。在城市的转型发展中,一座特色鲜明的工业新城正在崛起。藏山景区的旅游开发,让人们看到了阳泉文化旅游的潜力;狮脑山森林公园里的百团大战纪念建筑群,则让人们永远铭记那段峥嵘岁月。

二、陈永奇主政时期的阳泉蝶变

2015年11月,一位来自山西怀仁的干部来到阳泉,走马上任市委书记一职。此人便是陈永奇,一位拥有哲学博士学位的"学者型"官员。

上任伊始,陈永奇就面临着一个重大挑战:如何推动这座传统煤炭城市实现转型发展?2016年初的一个早晨,陈永奇来到了阳泉一矿。在这座建于1956年的老矿区,他和矿工们围坐在一起,聊起了阳泉的未来。

"煤炭支撑了阳泉几十年的发展,但不能永远依赖煤炭。"这次座谈会上,陈永奇提出了"一煤独大"向"多元支撑"转变的发展思路。随后,阳泉市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底,阳泉市启动了煤化工产业园区建设,引进了多个现代煤化工项目。其中,总投资达50亿元的煤制乙二醇项目,开创了山西省煤化工产业的先河。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在这一时期突飞猛进。2017年春,阳泉市区道路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市区主干道阳泉路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路面改造、地下管网改造和绿化景观提升。这条"牵手"太旧高速的交通大动脉,成为展现阳泉新面貌的重要窗口。

同年夏天,陈永奇带队考察了位于城东的老工业区。这片曾经为阳泉工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区域,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很快,老工业区改造工程启动,一个现代化的科技创新园区在这里拔地而起。

民生工程的推进更是有声有色。2018年初,阳泉市推出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计划。在城区,一批便民市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文化活动中心相继建成;在农村,"四好农村路"建设让偏远山区的村民出行更加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藏山景区的开发建设。这座位于市区西部的山岭,历史上就是阳泉重要的人文景观。在陈永奇主政期间,藏山景区完成了整体规划和首期建设,一座集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城市公园,让市民有了新的休闲去处。

2017年底,阳泉市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是对阳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肯定,也标志着这座煤城正在向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转变。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发展机遇,一批新兴产业项目纷纷落户阳泉。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建成,为阳泉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地群众说,那几年的阳泉,几乎是"月月有变化,天天有惊喜"。从南山公园的整体提升,到城区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从老旧小区的改造,到城市绿地系统的完善,一项项工程的实施,让这座工业城市焕发出新的魅力。

三、关建勋时期的创新发展

2018年1月,临猗籍干部关建勋走马上任阳泉市委书记。彼时的阳泉,正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一个寒冷的冬日清晨,关建勋来到了娘子关古城,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关隘,见证过无数风云变幻,如今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当年春节刚过,关建勋就主持召开了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推进会。会上提出了"一核两翼"的发展战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以数字经济和文化旅游为两翼。这个战略的提出,为阳泉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8年5月,阳泉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工建设。这个位于城南新区的产业园,占地面积达1000亩,计划引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项目。短短半年时间,就有20多家科技企业入驻园区。

同年秋天,一场别开生面的招商活动在娘子关古城举行。这次活动的特别之处在于,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5G直播技术,让远在北京、上海的企业家们"云游"娘子关,感受这座千年古关的魅力。活动结束后,签约项目总投资达百亿元。

文化旅游的发展同样令人瞩目。2019年初,娘子关文化旅游区改造提升工程启动。这个项目不仅修缮了古城墙、敌楼等历史建筑,还新建了文化展示中心、非遗传习所等现代设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建勋提出了"活化利用"的理念,让古城既保持历史风貌,又焕发现代活力。

数字经济的布局也在稳步推进。2019年6月,阳泉市与国内某知名互联网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智慧阳泉"平台。这个平台整合了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的数据资源,让市民享受到了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2019年下半年,一个创新项目在阳泉悄然启动。这就是"煤炭智能开采试验基地"的建设。这个项目将5G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到煤炭开采中,实现了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项目建成后,成为全国煤炭行业智能化发展的样板。

在关建勋任期内,阳泉的创新发展还体现在人才政策上。2019年底,阳泉市出台了"青年人才8条"政策,为在阳泉就业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住房补贴、创业贷款等多项支持。这项政策实施后,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来到阳泉创业发展。

2020年初,关建勋调研平定县红崖山大数据中心项目时表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阳泉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这个建设中的数据中心,采用了"煤电联营"模式,既保证了能源供应,又实现了节能减排,成为阳泉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实践。

四、姜四清主政期的突破与坚守

2020年3月,来自湖北天门的姜四清走马上任阳泉市委书记。他的到任恰逢非常时期——新冠疫情正在全国蔓延。上任第一天,姜四清就马不停蹄地赶赴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当时的阳泉,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边是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一边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姜四清提出了"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思路。

2020年4月的一个清晨,姜四清来到了位于城区的一处工地。这里是"一城三区"建设的重点项目——阳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建设工人们仍在紧张施工。姜四清当场决定: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重点项目必须加快推进。

智慧城市建设是姜四清任期内的一大亮点。2020年6月,阳泉市"城市大脑"项目正式启动。这个系统将城市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数据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城市治理的智能化。市民张大爷感慨道:"现在办事真方便,手机一点就行了。"

在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疫情防控工作也丝毫不松懈。2020年夏天,姜四清多次深入社区、医院、车站等重点场所检查防疫工作。他要求:既要筑牢防线,又要保障群众生活需求。很快,阳泉建立起了"网格化+信息化"的防控体系。

2020年9月,一个重要项目在阳泉开工——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整合了城市管理的12个子系统,实现了"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平台投入使用后,城市管理效率提高了30%以上。

冬季来临时,姜四清又开展了一项特殊的工作——供暖保障攻坚。他带队检查了多个供热企业,要求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在他的推动下,阳泉市完成了一批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改造,让更多市民享受到了舒适温暖的居住环境。

2021年初,阳泉市获得了一个重要荣誉——国家卫生城市。这是对阳泉城市建设和疫情防控工作的双重肯定。姜四清在总结会上说:"这份荣誉来之不易,更需倍加珍惜。"

同年3月,阳泉市智慧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这个中心采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市民办事再也不用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真正实现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在姜四清主政的一年半时间里,阳泉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智慧城市建设到疫情防控,从民生工程到产业发展,这座城市在突破中前进,在坚守中发展。

五、雷健坤掌舵下的阳泉新篇

2021年8月,一个特殊的任命引起了阳泉市民的广泛关注。来自大同的雷健坤成为阳泉市首位女性市委书记。这位拥有哲学博士学位的女干部,为这座工业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

上任伊始,雷健坤就提出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2021年9月的一个清晨,她来到了位于郊区的一处废弃矿区。这里曾经是阳泉最大的露天煤矿,如今正在进行生态修复。雷健坤当场决定:要把这里打造成生态修复示范区。

2021年底,阳泉市启动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在雷健坤的推动下,一批清洁能源项目相继落地。其中,总投资30亿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废弃矿区建设了"光伏+储能"示范基地,开创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模式。

生态优先的理念在雷健坤任期内得到了充分体现。2022年春,阳泉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在城区周边的荒山上,工人们种下了数万株耐旱树种。一位参与植树的老党员说:"这些树苗就像阳泉的希望,正在茁壮成长。"

经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突破。2022年6月,阳泉市举办了首届数字经济发展大会。会上,雷健坤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阳泉将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很快,一批高科技企业落户阳泉,为这座老工业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2年金秋时节,一个重要项目在阳泉投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这个项目的建成,标志着阳泉在新能源产业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项目投产当天,雷健坤专程到现场调研,要求企业注重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民生工程也在有序推进。2023年初,阳泉市启动了"15分钟健康服务圈"建设。在城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在农村,远程医疗设备让山区群众看病更加方便。

2023年夏天,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到来——阳泉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这是阳泉历史上的第一次。在庆祝大会上,雷健坤提出:要巩固这一成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阳泉的人才工作。在雷健坤主政期间,阳泉市实施了"人才新政20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全方位保障。这项政策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来阳泉创业发展。

2023年底,阳泉市获得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这个荣誉的获得,见证了这座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道路上取得的成就。从煤都到智城,从黑色到绿色,阳泉正在谱写着新时代的华彩乐章。

0 阅读:105
这这这哈哈

这这这哈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