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社会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里解放出来,经历了多年战争,工业、经济包括农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再加上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封锁,国家基础可谓一穷二白,要什么没什么,可是即使在当时那样困难的年代里,物质匮乏地人们依靠对着新中国新家园的期盼和激情,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硬生生用双手和汗水打造出一个个堪称奇迹的壮举,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国家基石。
新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
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车间,新中国第一批国产汽车驶下生产线,命名为解放牌汽车CA10型,这是一款以苏联吉斯150为蓝本制造的载货汽车,自重3900公斤,装有90匹马力、四行程六缸发动机,载重量为4吨,最大时速65公里,可以适应大规模生产建设的需要。第一批下线的解放牌卡车,参加了1956年的国庆阅兵式,之后相当一部分标准型的汽车在天安门公开展出,无数的市民群众争先目睹第一辆国产汽车的风采。
南昌飞机制造厂
1951年5月13日在国民党第二飞机制造厂和航空研究院的旧址上开始建设新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经过建设者的艰苦奋斗,仅仅148天就可以修理从朝鲜战场运回来的故障飞机。
1954年4月1日国家航空工业局批准南昌飞机制造厂提前成批生产雅克-18。1954年7月,南昌厂仿制成功首架雅克-18教练机,命名为初教-5。1954年7月3日下午5时15分,初教-5首飞成功,是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
新中国防空导弹部队
依靠着从苏联进口一批地对空导弹,新中国在1958年组建了中国空军的最早的导弹部队。1959年10月7号,隶属于国民党的RB57D侦察机在中国领空被中国空军地空导弹二营,用三发地对空导弹击落,这也是世界航空史上首次用导弹击落的飞机,首开防空导弹实战先河。
59式中型坦克
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国产主战坦克,是我国根据前苏联T—54A坦克仿制而成的。1956年,我国通关外交途径获得了苏联T—54A坦克的技术资料和样品。与此同时,我国第一个坦克制造厂,即代号617厂在包头建设完成。1958年12月,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第一辆用前苏联零件组装的中国造坦克走下流水线,宣告了我国第一辆国产坦克试制成功。命名为1959年,该厂开始完全独立生产。1959年10月1日,在国庆10周年大阅兵中,32辆中国自己制造坦克首次亮相。
59式中型坦克全重34吨,乘员4人,最大时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主要武器有1门100毫米线膛炮,战斗射速7发/分,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和2挺7.62毫米机枪,配有红外夜视仪可夜间驾驶 。车体首部和侧面的装甲较厚,炮塔成流线型,具有良好的抗弹能力。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装甲防护和机动性能良好,重量较轻,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维护方便。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
1957年4月,经过我国技术人员的实地实物考察,又经政府途径向苏联订购了M-3计算机和БЭСМ计算机图纸资料。在考察结果和图纸资料的基础上,研制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的工作紧锣密鼓开始了,以技术专家张梓昌、莫根生为首,组织了M-3(代号103)计算机工程组。通过全体研制人员的辛苦努力和北京有线电厂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58年8月1日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这台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填补了我国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空白。
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1959年发现,1960年投入开发,是我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陆相砂岩油田之一。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手拉肩扛、 不畏劳苦在极短的时候内使大庆油田可以正式生产原油。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1960年底,大庆油田生产原油97万吨,一家举摘到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
南京长江大桥
始建于1960年1月18日,1968年9月铁路通车,12月公路通车。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
罗布泊第一次核试验
在苏联方面突然撤走专家和技术人员,资料严重短缺,甚至数据计算都用上了古老的算盘的情况下,我新中国核武先驱们几乎不眠不休呕心沥血硬是于1964年10月16日,在中国在新疆罗布泊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成功地爆炸了一颗当量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的原子弹。打破了美国法国包括苏联等大国的核垄断,从此拥有了可以和强国抗衡的终极武器。
第一颗氢弹成功引爆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在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成功地引爆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当量为330万吨。这次试验是中国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东方红卫星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在甘肃酒泉东风靶场一举发射成功,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卫星为近似球形的72面体,质量173千克,直径约1米、采用自旋姿态稳定方式,转速为120转/分,外壳表面由按温度控制要求经过处理的铝合金为材料,球状的主体上共有四条2米多长的鞭状超短波天线,底部有连接运载火箭用的分离环。
卫星升空后的飞行轨道为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为倾角68.5度的近地椭圆轨道,运行地球一圈周期为114分钟,“东方红一号”卫星除了装有试验仪器外,同时还以20.009兆赫的频率发射《东方红》音乐。“东方红”一号卫星肩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设计工作寿命20天(实际工作寿命28天),期间把遥测参数和各种太空探测资料传回地面,至同年5月14日才停止发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