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2024已经到了尾声,明天就要进入2025年了。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现代社会同时使用公历和农历,新年的时间就有两个,一个是公历1月1日的元旦,一个是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其中正月初一为新年,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也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
可是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并不都是以正月初一为新年,有的王朝新年在农历十二月,有的王朝新年在农历十一月,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不同王朝新年的时间都是什么时候吧。新年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丰收祭,那个时候祖先们虽然不像我们现在一样过新年
但他们会在每年的结尾进行各种祭祀活动,祈求上天和祖先保佑来年风调雨顺、部落昌盛。他们判断新年的办法是干支纪元法,北斗七星的斗柄在天空正东偏北的方向时,就是一年开始的时候,当其顺时针旋转完一圈后,就是过了一年
新年
夏朝建立后,在上古时代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夏历,并确定了孟春为每一年的开始,孟春就是现在的正月。商朝建立后将新年由正月改为了农历的十二月,之所以这样改是因为商朝人对新年的理解,和夏朝人不一样。中国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在这些地方最冷的时候是农历的十一月、十二月这段时间
夏朝人认为,当最冷的时候都过了,春天即将到来之际、就意味着即将进入新的一个季节轮回,所以将这段时间定为新年;而商朝人认为,既然第一年的结尾连接着第二年的开头,那么就应该从中间分开,他们把最冷的季节分作两段,并在分段的时间过新年,一般情况下,农历十二月是最冷的时候的中点,因此过年在这一个月
又因为商朝人注重祭祀,并将祭祀称之为“腊”,因此他们过新年的时间也被后世人称之为腊月。周朝建立后制定了全新的历法,也就是周历;周历认为世界万物都是有着阴阳两个属性,热就是阳、冷就是阴,而阴阳完整地循环一次,就是一年
商朝想象图
秦始皇想象图
而新年的开始就是阴到达极盛的时候,因为这一天过了之后,阳就会开始由弱变强,这就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而阴在极盛的时候就是农历十一月,准确一点就是冬至的那一天,于是周朝人将这段时间视为新年。因为周朝立国近八百年,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所以冬至至今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之一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将每年的新年定在了农历十月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就已经将十月视为新年了。虽然当时的秦国还是周朝的诸侯国,但他们在历法上有着独立的系统,而且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比如夏天的“三伏”就是秦国人首先提出来的;而秦人使用的历法是“古六历”中的颛顼历
颛顼历采用的是十九年七闰法,一个回归年为365又1/4日,因此颛顼历是一种四分历,它将一个朔望月定为29又499/940日,以十月为岁首;秦国统一天下后,始皇帝将这种历法推广到全国,汉朝建立初期,也延续着十月初一为新年的历法,甚至连《史记》也是按照颛顼历写的
汉武帝雕像
历法与二十四节气
所以我们在看史记原文的时候,会感觉时间有些颠倒。汉武帝继位后,颛顼历与当时的节气产生了误差,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样非常不利于百姓的农业生产。为了修正这些误差,同时汉武帝也是个雄才大略,希望影响后世的君主,因此他命令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进行历法改革,修订汉历
到元封七年五月、即公元前104年的时候,《汉历》修订完成,汉武帝于同年改年号为太初;因为这一年开始使用者全新的历法,因此这部历法也被称为《太初历》。太初历参考了夏历,将新年再次调整回了正月初一,同时将二十四节气紧密地结合起来,还有闰月调整历法、使其跟上节气变化的功能,实用性非常强
虽然王莽和曹叡曾重新启用过颛顼历,武周建立后、武则天为了宣誓正统曾启用过周历,但太初历的影响非常深远,以及它强大的实用性,他们之后统治者就立刻换了回来,并一直被历朝历代所沿用,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发展,因此有了我们现在的农历
孙中山先生
唐朝开始,新年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假宁令》明确规定,新年和冬至各给假七日,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先生为了与国际接轨,宣布启用公历,并将公历的1月1日定为新年,不再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不过正月初一是新年,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民间还是过正月初一的新年
1913年7月,北洋政府见国民仍然以农历为主,公历新年难以推广,但又不能不与国际接轨,于是选择了折中。将农历正月初一和公历1月1日一起视为新年,国家的法定假日,只不过1月1日为官方新年,正月初一为民间新年。新中国建立后,基本沿用了这一制度
最后我们简单说一下新年的叫法,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到,“元,始也。”也就是开始的时候,而“旦,明也。”这里的明是指太阳从地平线出来的时候,那一轮明日。所以元旦的意思是太阳、第一次从地平线出来,第一次就是新年。所以元旦自古以来就是新年第一天的意思,太初历之后就是指正月初一
民国初期元旦也是指正月初一,而1月1日称呼为新年,直到1913年7月,才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而原本的元旦改称“春节”。而春节在古代指的是立春这个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