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前,我就开始对佛学、修行这些东西感兴趣了,尤其是那些神秘兮兮的内容,像量子和佛学知识的融合,还有量子相关的事儿,网上这类内容可多了,我一看起来就停不下来,特别着迷。

后来,我整个人变得神神叨叨的,干啥都没心思,工作也干不好,不管做什么都喜欢瞎想,还总爱用这些道理去解释各种事,觉得自己掌握了好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可神气了。
有一回,我带着孩子去科技馆,休息的时候,看见旁边坐着个保洁大爷,他正拿着本《量子纠缠》在看。我挺好奇,就问他:“大爷,这书您能看懂吗?” 大爷笑了笑说:“刚在地上捡的,我随便翻翻。”
我接着说:“现在好多人都在讨论量子纠缠呢,前不久诺贝尔学奖还颁给研究量子纠缠的人了。”大爷突然冒出来一句:“我不懂量子,但我懂纠缠。人的一辈子,用‘纠缠’两个字就能概括。”
他说,我们这一辈子,和各种各样的事儿纠缠不清,和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人纠缠,和开心的事、厌恶的事纠缠。正因为有这些纠缠,才有了爱与不爱,才有了相聚和离别。像婚姻、父母子女、同事伙伴之间,全都是一场场纠缠,人生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嘛。
我在科技馆工作,我也看了一些知识,现在科学家认为,人类基因图就是个纠缠的基本相,你看我们老祖宗的伏羲女娲图,那就是基因纠缠,纠缠一旦发生,由于它运动的轨迹,必然就产生了相对应的时空,

其实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量子纠缠,精神灵魂的量子,会跟随主观意识相互纠缠,比如你和某人关系不一般,纠缠就会发生,你们会出现很多巧合和默契,如果这关系不断维持,深入,纠缠的程度越深,这些契合和巧合会更多,甚至影响和决定你们关系的未来,很不可思议。
其实整个世界的能量模式,也是不纠缠不舒服斯基,没有纠缠,就不会有世界,这也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易经认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纠缠而来,纠缠,是从那个太极来的。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纠缠而演化大千。当然,这纠缠,并非杂乱无章的,它是有规律的,什么规律,因果规律和无常规律。
而我们人生生活里的纠缠可比量子纠缠厉害多了。我第一次看到天津大麻花的时候,就觉得那跟人生一模一样,扭在一起,缠得死死的,怎么都解不开。
我问:那啥是纠缠呢?
大爷解释:纠缠就是纠结和缠绕。会纠结是因为该做决定的时候犹豫不决,心里的执念太重,做事一点都不干脆。因为在那些关键节点上纠结,事情就变得缠绕不清。
一纠结,人就没了方向,不知道该咋办,前路就像被无尽地缠绕起来,怎么都走不通。身体的气脉、气血不通,人就容易生病,心里想不通,人也会出问题。你看庄子《养生主》里庖丁解牛,庖丁给文惠君杀牛的时候,刀刺进牛身体,皮肉和筋骨分离的声音和他运刀的动作配合得特别和谐。
庖丁说他杀牛的时候全凭心神去运作,眼睛都不看整头牛,刀进入牛的身体,就像在没有厚度的空间里游动,轻松得很。所以他的刀用了十九年,还跟刚磨过一样锋利。这就是不纠缠的丝滑养生之道,养生其实也是养心。
社会上的事儿就像牛的身体组织一样复杂,到处都是难处理的地方,可只要不纠缠,不在那些阻碍的节点上纠结,顺着事物的自然构造和通路去做,就能游刃有余,还能毫发无损,就像那把用了十几年还崭新的刀。
所以,管它什么量子纠缠,咱只要做到心里不纠结,活得顺顺当当就行。我惊讶的不行,没想到这保洁大爷懂这么多。我就问他:“那要怎么才能做到不纠缠呢?” 大爷说:“纠缠会让人累,专注反而能让人放松。纠缠和想太多,是让人疲惫的主要原因。
有些人觉得自己定力好,天大的事都不慌,可小事却能影响他。就像明天要做件事,今天心里就一直想着,这一天都过不安生。
这种心里的惦记和纠缠会变成压力,要是事儿重要、利益大,晚上都能睡不着觉。很多人抑郁,就是老觉得明天糟糕、未来没希望,压力越来越大。
还有些人陪孩子或者做家务的时候,心里想着工作、电话、微信,结果事没做好,人也没陪好,时间都浪费了。
这些都说明,脑子胡思乱想、纠缠不清,肯定会影响当下的生活质量。能不能专注享受当下,决定了你这一辈子有没有白活。不然,生活就被对过去和未来的想法束缚住,这跟自己绑架自己没啥两样。” 有一种人,忙的时候认真忙,闲下来做别的事也特别投入,他们说这样反而能休息,因为脑子不会同时想着好几件事。专注能让人放松,牵挂和想太多才让人疲惫。
所以,要是不想纠缠,做每件事都专注点,吃饭就好好吃饭,走路就好好走路,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别操心别的,也别老担心和期待未来。
我又问:“您是说,修行人也能这么做吗?” 大爷说:“专注但不执着,就是最好的修行。真正的专注不是沉迷,而是专一不乱。就像庄子那把牛刀,顺着自己的际遇和生命的自然构造,明白清楚的前提下,专心去做,不纠缠,这就是修行。”
我接着问:“那修行人要经历啥阶段才能这么自在呢?”大爷说:“很多修行人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要死要活,特别积极地学佛修道,特别渴望开悟、成道、解脱烦恼,获得成就。这个阶段的人因为心很专注、情感赤诚,所以经常能有一些感应。但这时候他们对很多道理还没悟透,修行大多是人云亦云,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对自己、世界和修行都没清晰的认知,主要是怀着强烈的有求心在学佛。
有些人这个阶段短,几年就过去,有些人长,可能十几年甚至一辈子都在这阶段。
有些人能顺利进入第二个阶段,叫想死不活。因为对佛法空无的道理有了一定认知,还特别认同,觉得世界上的东西都没意义,一片虚幻,对人生没了希望,觉得在六道轮回里打转很荒谬,就灰心丧气,对世俗的事儿,像家庭、赚钱、物质生活、事业、亲情、朋友,都没兴趣了,
很多人在这个阶段会厌世,甚至想自杀,这时候其实是自我意识还在分别执着,把修行、真理和当下生活、自己的际遇分开了,没办法统一认知,所以做不到在生活中修行。但要是有人能明白这些道理,开始在生活里感悟平凡,不把修行、佛法和别的东西分得太开,就能慢慢修出定心。”
要是有明师指点,或者自己有悟性,从平凡生活里结合修行方法,突破了这个阶段,就到第三个阶段,等死好活。意思就是不怕死,知道死亡还没来就安心活着,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走,没来就好好过日子,该干啥干啥,把所有狂躁的心都放下,把纷乱的想法都平息,没有疑惑,也没有期待,自由自在,跟着缘分做事。
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哭,笑完哭完也不往心里去,就像在人生这场梦里清醒地做梦。
不管命运给了什么,都全然接受,全然地绽放生命力,在这个世间热烈地活着。
人来这个世上,就是不断拆解命运。每当觉得,完成了一项所谓的人生大事,取得了一个重大突破,想着可以歇口气时,命运一定会出新的课题。你若想着做只鸵鸟逃避,事实是,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当初逃开的问题一定会变本加厉的再次出现在生活当中,让人大肠包小肠无从下手。最后也一定会发现,还是从源头开始,踏踏实实解锁。
不管出现任何问题,都不要逃避,勇敢去面对探索解决吧。也不要做一劳永逸的梦,人就是会遇到各种问题,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问题,青春期的孩子,逐渐老化的身体,衰老的父母,婚姻的问题、赚钱的问题、修行的问题,桩桩件件都逃不开。
我曾把一个萝卜缨和一节吃剩的卷心菜随便放在土里,浇了点水,这些本来应该丢掉的残存植物居然再生,长得还挺像样,人也要如此,像再生植物一样不管不顾的生长吧,活在当下,不逃避,活出自己。
(本文是故事,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