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高句丽的开国功臣王建联合豪族建立高丽,国祚延续四百余年

史海撷英 2025-01-30 21:11:14

中国有一些历史人物,他们既是一个朝代的开国功臣,又是另一个朝代的开国君主,比如唐高祖太武皇帝李渊,他既是隋高祖文皇帝杨坚建立大隋王朝的开国功臣,又是建立大唐王朝的开国皇帝,而且最终结束分裂局面而统一中国。

现在要介绍的这个历史人物,他的一生跟李渊很像,既是一个朝代的开国功臣,又是另一个朝代的开国君主,而且最终也统一天下,但是他不是中国历史人物,而是朝鲜历史人物。

这个历史人物叫王建(877年1月31日——943年7月4日),既是后高句丽王朝的开国功臣,又是高丽王朝的开国国王,而且最终结束分裂局面而统一朝鲜半岛。

就在唐朝末年,我国东北方和西南部却出现了两位同名同姓的开国之君,他们便是前蜀开国皇帝——前蜀高祖王建和高丽王朝的缔造者——高丽太祖王建。

王建祖上可能为中国人,高丽毅宗史官金宽毅所撰《编年通录》将其曾祖定为唐肃宗。朝鲜史料有一段很离奇的记载。王建的曾祖母王氏在民间偶遇唐肃宗李亨,两人生下一子李宝,由于王氏和李宝要隐姓埋名,李宝就跟母亲姓,改名王宝,王宝跟一名徐姓女子生下王隆,王隆跟一名韩姓女子生下王建,所以唐肃宗李亨是王建的曾祖父。

王建

但是这段记载相当离奇,后世推测真实性不高,可能是王建为了自己篡夺君位找的借口而伪造的史料。

王建生于乾符四年正月十四日(877年1月31日),此时朝鲜半岛仍然是统一的新罗王朝,但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各地不断发生反抗新罗王朝的起义。此时建立前蜀的王建应当还是个游手好闲的无赖。出生在新罗国松岳郡的王建自幼便展现出许多异于旁人之处,而随着他逐渐长大,新罗也逐渐呈现出豪强割据的乱世景象。王建年少时就非常痛恨新罗统治残暴,无视百姓的死活,所以他下定决心要推翻新罗,建立一个繁荣富强、国泰民安的大一统朝代。

王建仔细分析了当前局势,他认为应当先投靠一支势力强大的义军,再慢慢发展自己的势力,最后他选择了自称是高句丽后人的弓裔。在各地的义军中,以弓裔为首和以甄萱为首是最强大的两支,这两支义军不断合并或消灭其他义军。“时新罗政衰,群贼竞起。甄萱叛据南州,称后百济,弓裔据高句丽之地,都铁圆,国号泰封。世祖时为松岳郡沙粲,乾宁三年丙辰,以郡归于裔,裔大喜,以为金城太守。世祖说之曰:‘大王若欲王朝鲜、肃慎、卞韩之地,莫如先城松岳,以吾长子为其主。’裔从之,使太祖筑勃御堑城,仍为城主。时太祖年二十。”

光化三年(900年),甄萱登基称王,声称百济复国,史称“后百济”,次年弓裔效仿甄萱登基称王,声称高句丽复国,史称“后高句丽”,至此形成了新罗王朝、后百济王朝、后高句丽王朝三足鼎立,史称“朝鲜后三国时期”,与前面的新罗王朝、百济王朝、高句丽王朝形成的“朝鲜三国时期”区分开来。

在弓裔发展壮大、登基称王建立后高句丽王朝的过程中,王建为弓裔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当之无愧的后高句丽王朝开国功臣。

弓裔

可能王建就是命中注定的王者,他多次在与新罗和后百济的战斗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令后高句丽的地盘和势力不断扩大。可惜后高句丽的开国国王弓裔把一手好牌打烂,他看到王建为他取得一场又一场的军事胜利,开始变得不思进取,甚至变得凶狠残暴,动不动就杀人取乐,让后高句丽的文武百官人人自危。

王建对弓裔的所作所为都看在眼里,他对弓裔非常不满,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以及避免弓裔对他的猜忌,他决定对弓裔取而代之。

贞明四年(918年),一向很有威望的王建在心腹部下的支持下发动兵变,先是杀掉了早已失去民心的弓裔,“至六月乙卯,骑将洪儒、裴玄庆、申崇谦、卜智谦等密谋,夜诣太祖第,共言推戴之意。太祖固拒不许,夫人柳氏手提甲领被太祖,诸将扶拥而出。令人驰且呼曰:‘王公已举义旗矣!’于是,奔走来赴者,不可胜记,先至宫门,鼓噪以待者,亦万余人。裔闻之惊骇曰:‘王公得之,吾事已矣!” 乃不知所图,以微服,出自北门亡去,内人清宫以迎。裔遁于岩谷,信宿饥甚,偷截麦穗而食,寻为斧壤民所害。”然后自己登基称王,国号“高丽”,高丽王朝诞生。王建从后高句丽王朝的开国功臣,变成了高丽王朝的开国国王。同年恰好前蜀高祖王建因病去世,这些都可谓十分巧合。

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之后,立刻制定统一的大计。在王建的励精图治下,高丽王朝的国力进一步壮大,持续不断对新罗和后百济发动灭国战,最终先后在清泰二年(935年)灭掉了新罗王朝、清泰三年(936年)灭掉了后百济王朝。至此,王建用了18年时间,完成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一统三韩之后,王建面临着两大难题的考验:对内如何巩固高丽王朝的统治;对外如何应对新近崛起的强邻——契丹。对于前者,王建总体来说采取无为而治的妥协方针,维持与功臣、豪族势力共治高丽的局面,比如他想将沦为俘虏的奴婢释放为良民,但考虑到会触动功臣利益而没有推行,此外他还试图向地方派遣流官,以牵制半割据的豪族势力,也没有实现。对于后者,王建则毫不留情地切断与契丹的关系,并构想联合后晋北伐契丹,亦因薨逝而落空。“初,高丽王建用兵吞灭邻国,颇强大,因胡僧袜啰言于高祖曰:‘勃海,我婚姻也,其王为契丹所虏,请与朝廷共击取之。’高祖不报。及帝与契丹为仇,袜啰复言之。帝欲使高丽扰契丹东边以分其兵势。会建卒,子武自称权知国事,上表告丧。十一月戊戌,以武为大义军使、高丽王,遣通事舍人郭仁遇使其国,谕指使击契丹。仁遇至其国,见其兵极弱,向者袜啰之言,特建为夸诞耳,实不敢与契丹为敌。仁遇还,武更以他故为解。”

王建

王建是朝鲜历史文治武功都非常出色的国王,他统一朝鲜半岛之后,对内施行各种仁政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对外向中国朝代称臣纳贡,承认对中国朝代的藩属国地位,为后面高丽王朝持续了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了基础。他初步组建国家机构,采取笼络豪族的策略,广泛与豪族联姻,建立豪族联合政权;同时定平壤为西京,积极北拓;文化上弘扬佛教;对外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对契丹则持敌对态度。

天福八年(943年),在位25年的王建因病薨逝,临终前留下《十训要》,终年66岁,庙号“太祖”,谥号“神圣大王”。“宰臣廉相、王规、朴守文等侍坐, ,王曰:‘汉文遗诏曰:“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前古哲王,秉心如此。予遘疾已历二旬,视死如归,有何忧也?汉文之言,即予意也。内外机务,久不决者,卿等并与太子武,裁决而后闻。’”王建薨逝后,他建立的高丽王朝还延续了四百多年,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才被李成桂建立的朝鲜王朝取代。

0 阅读:25
史海撷英

史海撷英

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