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去吃驴肉火烧的时候,听到一段对话很有意思。
对话的两个人,在这里简称A和B,A说自己很喜欢吃驴肉火烧,但是因为纯肉的会比较腻,所以A觉得,自己的口味比较适合驴肉火烧里加点青椒,这个有荤有素的吃法自己很喜欢。
B听到A的话,第一句就是,你是个蠢货。
A懵了几秒,还没等他反应过来,B说真正的驴肉火烧就是纯肉的,并且往驴肉火烧里加青椒或者其他什么蔬菜,都是错误的吃法,因为你的吃法不对,所以你就是个蠢货。
A说自己只是喜欢这么吃,没考虑别的,就在还要说点什么的时候,B突然高声说了句:
闭嘴!
我正好坐他们的斜对桌,听得这声莫名其妙的愤怒,跟其他食客一样抬头向他们看去,就在A似乎想辩解什么的时候,B直接拍桌子,然后说了一大堆跟驴肉火烧毫无关系的话,
如果把这些毫无关系的话串联在一起,找寻其中的特征点,那就是所有的话都围绕四个字进行展开,
人身攻击。
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说一千道一万,嘴里的滋味永远是真实的。
真实的东西就是真实的,而这种真实促使人们做出下意识的选择,
但是如果非要在这种真实上附加一个“迎合他人”的条件,
那么真实就无法称之为真实了。
关于驴肉火烧里究竟该不该加青椒这件事,我查阅了网上的一些资料,看了发源地相关的内容和视频,也看了一些网友留言,
关于“正确”和“好吃”之间的关系,关于“怎么吃”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吃”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看似黑白分明,实则颇有微词的关系。
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那时我小学六年级,当时班里有个同学过生日,不知为何,老师突然跟我们说要大家一起为他庆祝生日,
其实我跟这个同学一点都不熟,而且这个同学很喜欢欺负人,虽然他没欺负过我,但是他对其他同学的所作所为,让我对这个人有一种下意识的反感。
然而,老师却说,让我们为他庆生吧。
可能老师也很清楚这个同学的口碑不太好,于是老师换了个说法,他把这位同学请到讲台上,然后跟大家说,支持庆生的同学请举手!
一开始没什么人举手,举手的也就是几个“有牌子”的,小队长中队长都举手了。
然后老师就问当时的中队长,说你为什么想给同学庆生呢?
中队长当时的理由是,班级要团结,因为团结,所以要庆生。
老师又问其中一个小队长,你说呢?
那小队长说,生日是很重要的事情,大家一起给同学庆生,有纪念意义。
随着这几个人的发言,有些跟他们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也举手了,于是老师“故技重施”,随着发言的人,举手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大家都举起了手。
我作为最后几个举手的,甚至在最后还听到了一些不友好的声音,比如小声嘀咕“谁跟谁有仇”或者“不举手就是破坏班级气氛”之类的说辞,那时候我还小,没见过如此气势恢宏的舆论浪潮,自然也就抱着不得已的态度举起了手。
当然,在毕业之后我知道,原来那位喜欢欺负其他同学的家伙有点背景,再后来想到这件事的时候,一切都解释的通了。
回到驴肉火烧这件事上,在我追根寻迹的了解“味道”这件事的过程之中,我听到的大多数言论,并不是针对该不该加而进行的讨论,而是人们会强调“如果加了青椒就会如何如何”,甚至进而演变成“凡是加了青椒的驴肉火烧肯定是火烧有问题”之类跳出问题本身的质疑,
这驴肉火烧的“道义”,成了一场鹿死谁手的争夺,
但争来争去,大家都忘了适口就是好吃这件事,从而转变成了一场概念的,观念的,立场的,甚至是“非我族类”的矛盾。
不过一个驴肉火烧,至于非得如此吗?
在看了许多舆论风向的席卷之后,在看过了许许多多令人哗然的丑态之后,
我只能叹一口气,
也许,至于吧。
让你闭嘴的人,不仅不会跟你讲道理,还会把他的价值观强加给你,若是你不从,那么你就会被他扣上各种各样的罪名,甚至会成为对方长期口诛笔伐的对象。
至于为何导致如此的结局,理由可以是驴肉火烧,还是那些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烦恼,
在那些极端且偏执的人眼里,
其实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