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主人公乔致庸之所以能够从逆境中崛起,靠的是老丈人的扶持,但其实历史上真正的乔致庸,远比电视剧中的同名人物要优秀。
乔致庸是晚清商人中的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他是读书人出身,大半生忙于科考,却临危受命,成为了乔家的第四位当家人。
从书生到商人,乔致庸不仅没有表现出半点不适应,反而以自己独特的经营之道,缔造了乔家百年不倒的奇迹。
更为难得的,是乔家的子孙也都非常争气,没有出现盛宣怀子孙那种败家子式的行为。
乔致庸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1. 从读书人到商人乔致庸1818年生于山西祁县,是家里的老二。在乔致庸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不幸去世,抚养他长大的是兄长乔致广。
乔致广为人老成持重,他一边接管了家族生意,一边安排弟弟乔致庸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走科举之路。
乔致庸对这样的安排没有异议,他本就不喜欢经商,他的理想,是通过科举走向仕途,成就一番事业。
但是,乔致庸的科考成绩并不如意,一直到30多岁时还没有考中举人。
乔致庸38岁这一年,因为家族在包头的生意出现问题,哥哥乔致广在急火攻心之下竟然一命呜呼。
这下,一直没有接触过家族生意的乔致庸瞬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哥哥的儿子们还小,肯定是不能担当大任。而自己多年来只会读圣贤书,真的能把连哥哥都头疼不已的烂摊子给解决好吗?
老天没有给乔致庸选择的机会,如果不放下书本,乔家三代人的心血将付诸东流!
弃文从商后,乔致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解决包头的茶叶生意出现的难题。
赶到包头后,乔致庸发现茶路断绝、资金链断裂等问题还在其次,包头生意面临的最大困境在于员工的状态。
店中的伙计人心浮动,互相挤兑,不是要辞职,就是想要趁乱捞点儿好处,怎一个乱字了得!
怎么办?乔家的生意还有救吗?
2. 从东家到合伙人经过深思熟虑后,乔致庸提出了一个方案:推出“顶身股”经营模式。
顶身股,就是员工通过工作表现获得股份的意思。但是这种考核有很高的门槛。
一个员工入职后,需要先当学徒,三年后如果表现出色,成绩合格,可以转为正式员工。
再接着干十年,如果一直表现优秀,不出差错的话,就可以在掌柜的推荐下,拿到店里的“干股”,以后参与分红。
虽然门槛看起来比较高,但还是大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从此,在乔家工作,不再只是打工人了,也可以参与分红,领取“睡后收入”。对员工而言,这意味着开工资的东家和自己是合伙人的关系啊!
在分红机制的激烈下,员工们的心都安定了下来,开始把乔家的生意当成自己的生意来看待,有了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这种模式,虽然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标配,但在当年,绝对属于创新举措。
通过这一改进,加上乔家长年积累起来的诚信声誉,乔家的店面生意很快稳定了下来,各种麻烦问题也依次得到了解决。
随后,乔致庸利用已经盘活的资金,又开设了当铺、粮店等产业,并且将生意扩展到了呼和浩特、祁县、太谷等地,乔家的商业版图被乔致庸彻底做大。
虽然已经从书生转型成为商人,但乔致庸依然不忘“修身、正己、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严于律己,大胆突破,对客观规则也非常尊重和重视。
每次开新店,他都会依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市场行情,调整奖惩制度、人事制度,在充分尊重员工人格的基础上,制定层层约束。
比如无论是掌柜还是员工,一概不允许抽鸦 片、p 娼,如果有类似行为出现,无论能力有多强,都得被剥夺股份、开除出店。
正因为试错成本如此之高,员工们轻易不敢挑战底线,所以乔家的生意始终秩序井然,在晚清那么复杂的形势下,得以保住了生意,远离了没落。
3. 重视人才,不拘一格予以提拔除了对普通员工实行分红机制,对管理型人才,乔致庸也非常重视,经常不吝血本地予以提拔重用。
1881年,平遥“蔚长厚”的掌柜阎维藩因为和总号有矛盾,决定辞职回祁县老家。
乔致庸听说阎维藩能力出众,深感可惜。于是,他派儿子领着两路人马,带着八抬大轿在阎维藩返乡的必经之路上等待。
但是阎维藩具体哪天能到呢?谁也说不清楚。队伍只好原地扎营,足足等了八天,终于等来了阎维藩的身影。
听乔致庸的儿子说明来意后,阎维藩感动得热泪盈眶,但是他坚持不上轿,要和乔家人一路同行。
最后相持不下,阎维藩才同意把帽子放在轿子中,算是顶替自己坐轿了。
之后,在乔致庸的热情邀请下,阎维藩出任了祁县大德恒票号的掌柜。
在之后的20多年的时间里,大德恒票号生意兴隆,每年的分红都非常可观,为乔家的生意做出了突出贡献。
除了阎维藩,还有马公甫、高钰等人,都是因为平时表现出色,被乔致庸破格提拔、重用,成为了闻名一时的商业精英。
4.从一代人的努力,到子孙后代的传承儒生出身的乔致庸不光在经商方面大展天赋,在对子孙们的教育上也颇具前瞻性。
他常教导后代子孙,为人处世要讲诚信、讲义气,利益要放在最后。
他将《朱子格言》作为其儿孙启蒙必读之书,告诫儿孙必须要戒“骄、贪、懒”三字。
他严格制定了六条家规,分别是: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吸D、不准虐仆、不准酗酒。
无论是谁,只要敢违背其中一条,就必须当着全家人的面,跪在地上背诵《朱子格言》,立誓绝对不会再犯类似错误。
他亦拒绝在家里设置戏台,坚决不雇佣年轻美貌的丫鬟,只挑选一些相貌平平的中年妇女来家里做事,防止子孙们不学好……
除了高标准,严管理,乔致庸自己也以身作则,坚持爱国爱民,坚持勤俭节约,坚持平等待人,坚持一生不纳妾,很好地为子孙后代树立了榜样的力量。
时至今日,乔家已经传到了第九代。
正因为这种家风传承的力量,如今乔致庸的后人,虽然不是声名显赫的知名人士,但也都各自活出了各自的精彩。
比如目前乔氏家族中的二十多名晚辈里,有两人在攻读博士,三人考取了研究生,还有十二人考上了大学。
比如乔家百年间,从未出现过作奸犯科之人。
写在最后从读书人到商人,乔致庸实现了文人生命的另一种可能,也创造了一个个了不起的商业奇迹。
在乔致庸的苦心经营下,到乔致庸晚年时,乔家在全国各地的票号、银庄、当铺等产业已有200多处,资产高达两千多万两白银,相当于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
乔致庸也曾为清廷组建北洋舰队出力,一捐就是10万两白银,用于购买军舰。
左宗棠入新疆作战时,也是乔致庸主动站出来,和胡雪岩一起提供了队伍所需的钱粮物资,助力左宗棠大获全胜。
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除了和乔致庸兢兢业业、自律自省的人生态度息息相关外,他的眼光和格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激烈的商海竞争中,目光短浅、只看眼前是大忌讳。拥有仁者之心的同时,放大自己的视野和格局,事业路和人生路才能走得更加长远、安稳、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