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邀请溥仪当助理,溥仪只回了5个字,让郭沫若很尴尬!

裂缝的光 2023-06-01 17:59:44

引言-案件回顾

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一下“关注”,这样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也让我了解您的需求,感谢您的支持!

郭沫若和溥仪大家都认识,一个是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和考古学家,另一个则是中国末代皇帝。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二人之间也曾发生过一些趣闻。在郭沫若研究清史期间,曾经邀请溥仪做自己的助理,然而溥仪却回了五个字,不仅恰到好处的拒绝了郭沫若,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让郭沫若尴尬不已。

那么溥仪究竟说了什么呢?郭沫若为何会尴尬不已呢?

拒绝郭沫若的溥仪

1960年,在新中国成立11年后,曾经身为皇帝的溥仪早已接受了劳动改造,成为一名普通的北京人民。

并且在国家的安排下,被分配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工作,考虑到溥仪的背景,国家安排溥仪负责北洋军阀这一段的历史。

作为普通公民的溥仪收到这样一份工作非常高兴,在他看来,这正是为共产主义添砖加瓦的大好机会。

在工作上,他勤勤恳恳,由于北洋军阀大多都与他有过切身的交流,因此在编写资料上详实、可信,受到了同事跟领导的广泛赞誉。

同时,此时的郭沫若已经当选了第三届中国文联主席,负责历史,考古等方面的工作,可以说是我国当时文化领域的重要人物。

在郭沫若研究清史的过程中,由于《清史稿》很多地方记载模糊,因此给郭沫若的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

甚至还有很多地方是用满文书写,而郭沫若身为汉人自然是一窍不通,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忽然想到了曾经身为清朝皇帝的溥仪。

按照官位来说,此时的郭沫若可以说是溥仪的上级,再加上那时郭沫若名气颇大,因此他一开始以为自己前去邀请一定手到擒来。

然而当郭沫若以高薪聘请溥仪为自己助理时,溥仪却说了五个字:“我不懂满文。”

表面上看,是溥仪不懂满文因此只能无奈拒绝郭沫若的邀请,可是当郭沫若自己琢磨之后,他终于明白了溥仪话里的意思,对自己的失礼不禁感觉尴尬不已。

那么溥仪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真的是因为不懂满文所以才拒绝郭沫若的吗?

从末代皇帝到人民公仆

溥仪,全名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出生于醇亲王府。那时的中国已经风雨飘摇,内忧外患接连不断,昔年强盛的大清也早已失去了统治力。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908年,两岁的溥仪登上皇位,年号宣统。

但是仅仅四年后,由于辛亥革命爆发,溥仪便被逼退位,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

在其退位后,民国政府当局为了稳定民心,仍然允许溥仪居住在紫禁城,并且一切帝王用具都保留,每年政府还会提供400万两白银。

在这样的生活中溥仪又过了五年,在此期间他仍然像皇帝一样受人尊敬,甚至在皇宫内还保有刑狱机构,溥仪仍然拥有奖惩大臣的权利。

然而作为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这前半生根本由不得自己,他只是各路人马逐鹿天下的傀儡。

1917年,前清遗臣张勋率军攻入北京,年仅12岁的溥仪再次坐上龙椅,仅仅12天后便再次被废黜。

1924年,溥仪在冯玉祥的威逼下离开紫禁城,“好心”的日本使馆收留了他。

在这之后溥仪一方面在众多旧臣的支持下继续图谋“复国”,另一方面他频频出入各大外交场所。

在这里溥仪受到了帝王般的尊敬,这让溥仪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这群人之间,尤其以日本人为甚。

然而懵懂无知的溥仪全然不知这背后的算计,反而将日本视为自己复国最大的依仗。

1932年,溥仪欣然接受日本的邀请,建立伪满洲国,这成为了中国统一的又一大阻碍。

在这里,所有命令都由日本人下发,溥仪在全无实权的同时又享受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没过多久,随着日本的战败,仓皇逃窜的溥仪来不及登上前往日本的飞机,便被苏军逮捕。

不过即使在苏联坐牢期间,溥仪也始终有人前后伺候,并且享受着超规格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溥仪一度想加入苏联国籍以逃脱国内的惩罚。

1950年,苏联拒绝了溥仪留在苏联的请求,并将他移交给我国。

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溥仪接受了长达十年的思想教育和劳动改造。

在这期间,溥仪的仆人全部被撤走,也是在这里,溥仪学会了穿衣,洗漱,缝衣服等基本生活能力。

在改造后期,溥仪常常外出切身体会当地人民的生活,并且书写自传,忏悔自己的一生。

1959年,旅顺召开了特赦大会,作为伪满洲国的皇帝,溥仪本以为自己这一生都要在监狱中忏悔度过。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特赦名单的第一个,居然就是他的名字。

激动万分的溥仪连忙上前接过特赦书,他当庭表示,自己一定会尽最大可能为人民服务。

走出管理所的溥仪回到了北京,办理了北京户口,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普通人。

就这样,溥仪的人生从天子,到流落人间,再到傀儡皇帝,阶下囚,最终经劳动改造成为一个普通人。

也许正是这段复杂的关系,让他选择拒绝郭沫若的邀请。

园丁溥仪和馆员溥仪

一开始,溥仪循着自己的兴趣,在中科院植物所找了一个园丁的活,每天与植物作伴让溥仪获得了难得的快乐。

要知道,溥仪小时候就爱斗蛐蛐等玩意而不爱读书,是有名的“问题皇帝”。

不过在充分考虑溥仪本身的背景以及问询了溥仪的自身意愿后,中央还是觉得溥仪作为曾经的皇帝还是大材小用了。

没过多久,就将溥仪调到中央文史馆当官员,并且负责清史方面的研究。

也正是在这里,出现了溥仪拒绝郭沫若的一幕。

对于溥仪拒绝郭沫若的理由,看似成立,实际上根本站不住脚。

要知道溥仪作为满清皇帝,而满语乃是满族母语,虽然溥仪被囚禁于紫禁城,但是每天都会由重臣伊克坦教授满语,持续了整整十年。

十年的学习哪怕不能精通,至少也能算熟练了,要知道这可是一个老师一对一的教育。

因此溥仪用“我不懂满语”为理由拒绝接受郭沫若的邀请,实际上就是对郭沫若委婉的不认可。

那么为什么溥仪要否认自己熟悉满语又为什么要拒绝郭沫若呢?

事实上,在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溥仪就写道:自己不懂满语,唯一会的满语就是“伊立”这一句,而这句话的意思是平身。

然而在故宫博物馆中,留有溥仪曾经的英语课文,上面密密麻麻的标记都是用满文所写。

这互相矛盾的证据实际上正是溥仪内心的真实写照,曾经的溥仪身为皇帝,自然不必掩盖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

然而此刻的溥仪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早已不再是那个坐拥天下的宣统皇帝了。他这么多年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早就已经养成了谨慎的习惯。

因此,溥仪说自己不懂满语既对又不对。

对的地方在于溥仪是其实懂的,但是不对的地方在于,溥仪之所以对郭沫若和在自传中都说自己不懂满语,实际上这代表了溥仪对过去生活的告别。

在溥仪心里,那个大清皇帝,伪满洲皇帝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他是北京公民溥仪,自然是不懂满语的。

在溥仪的日常生活中,他也时时刻刻牢记这一点。

在溥仪刚到达北京时,曾有人向他介绍一位张小结,这位小姐活泼美丽,并且总是邀请溥仪跳舞,给溥仪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然而当他知道她的父亲曾经是王府里的仆人,曾深受皇恩时,立刻终止了与她的来往。

实际上,那段时间处于各种心思的对溥仪示好的数不胜数,常常有人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溥仪好“攀龙附凤”,对此,溥仪常常不胜其烦。

他曾经表示:“他们要嫁的是那个皇帝,不是我这个普通百姓。”

从溥仪的话里就能看出,经过这么多年的颠沛流离,溥仪已经真正懂得了做一个人民的幸福。

他已经不再喜欢曾经受万人景仰的日子了,因为他知道,他们所跪服的从来都不是他,而是他身后的皇权。

1967年,溥仪在北京病逝,回顾他的一生:曾经高高在上,也曾沦为阶下囚;曾经号令八方,也曾被他人拿着枪指着威胁。但是这些经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不由自主。不管他身处何位,他所依仗的都不过是身上那个末代皇帝的身份,而从不是溥仪的身份。因此只有当他作为溥仪为社会做贡献时,他才真正活出了自己,这才是他拒绝郭沫若的根本原因。

0 阅读:1387

裂缝的光

简介:何必作贱自己,敷衍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