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接连遭难,老汉请来先生,先生说:西南角下有阵

浮生忘事 2025-02-12 16:01:54

茅山风云录

在那不知名的年月里,天地间灵气充沛,万物皆可修行。

有这么一个地方,名叫云隐村,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远离尘嚣,自给自足,宛如世外桃源。

村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静而祥和的日子。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云隐村里住着一位老汉,姓李,人称李大爷。

李大爷一生勤劳朴实,膝下育有二子一女,皆孝顺有加,邻里间无不称赞。

可就在去年冬天,李大爷的大儿子在山中采药时,莫名其妙地失踪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只留下采药的篓子和一串被扯断的藤蔓。

村里人都说,怕是遇到了山精野怪,李大爷听后心如刀绞,却也无计可施。

几个月后,李大爷的二女儿在村口河边洗衣时,也突然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一件湿漉漉的衣裳。

这下,李大爷的家像是被乌云笼罩,整日愁眉不展,茶饭不思。

村民们也议论纷纷,说李大爷家怕是遭了什么诅咒,一时间人心惶惶。

转眼间,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李大爷的小儿子,一个聪明伶俐的少年,也开始表现出异样。

他常常夜半惊醒,说梦里有黑衣人指引他往西南方向走,那里有他亲人的呼唤。

李大爷心知不妙,但又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暗自祈祷,希望这只是孩子的梦呓。

一日,李大爷在村头老柳树下唉声叹气,正巧被路过的王老汉瞧见。

王老汉是个见多识广的人,早年走南闯北,听说过不少奇闻异事。

他见李大爷如此愁苦,便上前询问。

得知详情后,王老汉沉吟片刻,道:“老兄啊,你这怕是遇上了不干净的东西,我听说西南方向有一座废弃的古庙,那里头藏着不少秘密,说不定与你家的遭难有关。

你得找个先生来看看,解了这谜团。”

李大爷一听,眼中闪过一丝希望,连忙向王老汉打听哪里有高明的先生。

王老汉想了想,说:“离咱村百多里地,有个茅山镇,镇上有位姓张的先生,精通奇门遁甲,法术高强,人称‘张半仙’,你去求求他,或许能有办法。”

李大爷一听,二话不说,收拾了些干粮,第二天天不亮就出发了。

一路上翻山越岭,饿了吃口干粮,渴了喝口山泉,终于在第三天黄昏时分,来到了茅山镇。

镇上的人一听他是来找张半仙的,都纷纷指路,说张半仙就住在镇东头的一座小院里。

李大爷按照指引,找到了张半仙的家。

只见小院清幽,竹篱笆围着几间青砖瓦房,门前一对石狮子,显得威严而又神秘。

他轻轻敲门,不多时,一位身着青衫,头戴道冠的老者开了门,正是张半仙。

李大爷说明来意,张半仙听后,眉头紧锁,沉吟半晌,道:“此事非同小可,你且随我来。”说着,引李大爷进了堂屋,点燃了三炷香,闭目凝神,口中念念有词。

片刻之后,张半仙睁开眼,道:“西南角下有阵,此乃阴煞聚拢之地,你家儿女接连遭难,皆因此阵作祟。

明日一早,你随我前去除妖破阵。”

李大爷一听,心中既惊又喜,连忙跪谢。

张半仙扶起他,道:“不必客气,此乃天数,也是我辈修行之人的职责所在。

你且在此歇息一晚,明日一早出发。”

当晚,李大爷在张半仙的安排下,住在了客房。

躺在床上,他辗转反侧,思绪万千,既担心儿女的安危,又对张半仙的能力充满期待。

不知不觉间,困意袭来,他沉沉睡去。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李大爷的脸上,将他唤醒。

他起身洗漱完毕,只见张半仙已穿戴整齐,手持一把桃木剑,背负一个黄布包裹,正站在门口等他。

李大爷见状,连忙收拾停当,随张半仙踏上了前往云隐村的路。

一路上,张半仙给李大爷讲了许多修行之道,以及如何辨识妖魔鬼怪的知识。

李大爷听得津津有味,心中对张半仙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两人走走停停,饿了就在路边的小店里吃上一顿,渴了就喝山泉,倒也自在。

三日之后,他们终于回到了云隐村。

李大爷领着张半仙,直奔西南方向的废弃古庙。

只见古庙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一股阴森之气扑面而来。

张半仙环顾四周,眉头紧锁,道:“此处阴气极重,那妖阵必在此地无疑。”

说着,他从包裹中取出一张黄符,口中念念有词,将黄符贴在了庙门之上。

只见黄符瞬间燃烧起来,化作一道金光,将庙门封住。

张半仙对李大爷道:“你在此等候,我进去破阵。”

说罢,他身形一闪,已进了庙内。

李大爷在外焦急等待,只听得庙内风声呼啸,似乎有无数妖魔鬼怪在咆哮。

不多时,只见张半仙手持桃木剑,从庙内走出,脸色苍白,但眼神坚定。

他道:“那妖阵已被我破去,但妖物狡猾,已遁入地下,我需追踪其气息,你且随我来。”

李大爷闻言,连忙跟上。

张半仙手持桃木剑,在村中西南角下的一处空地前停下。

他环顾四周,突然一剑刺入地下,只见一股黑气从地底冒出,伴随着一阵凄厉的尖叫声。

张半仙口中念念有词,手中桃木剑挥舞,只见那黑气逐渐消散,露出了一只面目狰狞的妖怪。

那妖怪见势不妙,想要逃跑,却被张半仙一剑封喉,倒地不起。

李大爷见状,心中大快,连忙上前道谢。

张半仙却道:“此乃我辈修行之人的本分,你且回去,不出三日,你儿女必有消息。”

李大爷感激涕零,辞别张半仙,回到家中。

果然,三日之后,他的大儿子和二女儿竟奇迹般地回到了家中,只是神色憔悴,似乎经历了不少磨难。

他们告诉李大爷,自己被那妖怪抓走,困在了一个阴暗的地洞里,幸好有位高人相救,才得以逃脱。

李大爷一听,心知那便是张半仙的功劳,心中更加感激。

他吩咐儿女好好休息,自己则准备了些礼物,打算再次前往茅山镇,感谢张半仙的救命之恩。

且说李大爷带着礼物,再次踏上了前往茅山镇的路。

这一路上,他心中感慨万千,既庆幸自己遇到了高人相助,又为儿女的遭遇感到后怕。

他暗自发誓,以后一定要多做善事,积德行善,以报答上天的眷顾。

不久之后,李大爷来到了茅山镇,找到了张半仙。

他将礼物奉上,并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张半仙见状,微微一笑,道:“你我相遇,乃是缘分,不必客气。

你且记住,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多做善事,自有好报。”

李大爷连连点头,将张半仙的话铭记在心。

他辞别张半仙,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了云隐村。

从此之后,他更加勤劳朴实,乐于助人,云隐村也因此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而那座废弃的古庙,也被村民们重新修缮,成为了一处供奉神灵的地方,保佑着云隐村的安宁与繁荣。

这便是李大爷请先生除妖破阵的故事,虽然充满了奇幻色彩,但却寓意深远,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心存善念,多做好事,自会有善报。

咱们下回分解,再讲一段云隐村里的奇闻异事。

李大爷从茅山镇回来以后,整个人像是脱胎换骨了一般,不仅精神头足了,连干农活都更有劲儿了。

村里人都说,这是李大爷积德行善,得到了老天的眷顾。

李大爷听了,只是笑笑,心里头那个美啊,比吃了蜜还甜。

转眼间,到了秋天,云隐村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金黄的稻谷、红彤彤的高粱,还有那满山的野果,把个村子装点得如同画卷一般。

李大爷看着自家的收成,心里头那个得意劲儿,就别提了。

他想着,等过了冬,开春儿的时候,得好好请张半仙来村里头喝顿酒,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

可这事儿还没提上日程呢,村里头又出了一档子事儿。

这天儿,李大爷正跟几个老少爷们儿在村头的大柳树下纳凉,聊着今年的收成,突然间,村西头传来了急促的呼救声。

大伙儿一听,都愣住了,这大白天的,谁喊救命呢?

李大爷心里头咯噔一下,想起了自己儿女遭难的事儿,连忙站起身,往村西头跑去。

到了那儿一看,只见几个小伙子正围着一个小姑娘,那小姑娘满脸惊恐,指着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结结巴巴地说:“里……里头,有……有鬼!”

李大爷一听,心里头那个气啊,这大白天的,哪儿来的鬼?

他上前几步,喝道:“瞎说啥呢?

大白天的,哪儿来的鬼?”

小姑娘见李大爷来了,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哭道:“李大爷,真……真的有鬼,我刚才从那儿过,就……就看见一个白影儿,嗖的一下就没了。”

李大爷皱了皱眉,心想这事儿透着邪乎,便安抚了小姑娘几句,让她先回家。

然后,他转头对几个小伙子说:“你们在这儿看着,我进去瞅瞅。”

说罢,李大爷迈步就往小树林里头走。

刚进去没几步,他就觉得一股凉风扑面而来,吹得他直打冷战。

他定了定神,继续往前走,只见前方不远处,果然有一个白影儿,在树丛间忽隐忽现。

李大爷心里头那个紧张啊,但他毕竟经历过事儿,知道这时候不能怂。

他深吸一口气,壮着胆子喊道:“谁在那儿?

给我出来!”

话音刚落,那白影儿突然停了下来,缓缓转过身来。

李大爷定睛一看,只见那是一个穿着白色衣裙的女子,长发披肩,脸色苍白,双眼无神,正呆呆地看着他。

李大爷心里头那个惊啊,但他还是强作镇定,问道:“你是谁?

为啥在这儿?”

那女子似乎没听到他的话,只是呆呆地站着。

李大爷见状,又往前走了几步,想要看个究竟。

就在这时,那女子突然开口了,声音低沉而沙哑:“我……我迷路了,找不到家。”

李大爷一听,心里头那个疑惑啊,这大白天的,咋能迷路呢?

但他转念一想,这女子看起来不像是坏人,便道:“那你跟我回村吧,我帮你找找家人。”

那女子点了点头,默默地跟在李大爷身后。

一路上,两人谁也没说话,气氛显得有些尴尬。

到了村里头,李大爷领着那女子挨家挨户地问,可大伙儿都说没见过这人。

李大爷犯难了,心想这女子到底是哪儿来的呢?

就在这时,村里头的老王婆子走了过来,一眼就认出了那女子,惊道:“这不是老赵家的闺女吗?

她咋跑这儿来了?”

李大爷一听,连忙问明了情况。

原来,这女子是老赵家的闺女,前阵子得了一场大病,躺在床上好几个月,村里头的人都以为她不行了。

没想到,今儿个大白天的,她竟然自个儿跑出来了。

李大爷一听,心里头那个释然啊,原来是一场误会。

他连忙把女子送回了老赵家,老赵两口子见了闺女,那是又惊又喜,连声道谢。

这事儿过后,李大爷在村里头的名声更响了,大伙儿都说他不仅儿女有福,连自个儿也是个有福之人。

李大爷听了,心里头那个美啊,比吃了饺子还香。

转眼间,又到了冬天。

这天儿,李大爷正坐在炕头上抽旱烟,突然间,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他起身开门一看,只见一个身穿道袍的老者站在门外,正是张半仙。

李大爷一见张半仙,连忙把他请进了屋。

张半仙坐下后,环视了一下四周,笑道:“老李啊,你这日子过得挺滋润啊。”

李大爷憨厚地笑了笑,道:“托福托福,这不都是托您的福嘛。”

张半仙摆了摆手,道:“这事儿啊,跟我没啥关系,都是你自个儿积德行善的结果。

不过,我这次来,是想跟你说件事儿。”

李大爷一听,连忙坐直了身子,道:“啥事儿?

您说。”

张半仙神色凝重地说:“我最近夜观天象,发现你们云隐村上空有一股不祥之气。

我怕是村里头有啥事儿要发生,你得多留点心啊。”

李大爷一听,心里头那个惊啊,连忙点头答应。

张半仙又交代了几句,便起身告辞了。

李大爷送走了张半仙,心里头七上八下的,不知道村里头到底会发生啥事儿。

他琢磨了半天,决定召集村里头的老少爷们儿,开个大会,商量商量对策。

大会那天,村里头的人都来了,大伙儿围坐在村头的大柳树下,听李大爷讲话。

李大爷把张半仙的话跟大家伙儿一说,大伙儿都愣住了,心里头那个忐忑啊,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啥事儿。

就在这时,突然间,天空中乌云密布,雷声隆隆,一场大雨眼看就要来了。

大伙儿见状,连忙四散奔逃,找地方躲雨去了。

李大爷也顾不上那么多了,连忙往家里跑。

刚跑到家门口,就听“轰隆”一声巨响,一道闪电劈在了村西头的小树林上。

李大爷心里头那个惊啊,心想这事儿透着邪乎,得赶紧去找张半仙问问。

他顾不上换衣服,披上雨衣就往茅山镇跑。

到了那儿一看,只见张半仙的屋门紧闭,里面似乎没啥动静。

李大爷心想,这事儿急不得,得等张半仙睡醒再说。

于是,他便在门外等着。

这一等,就是好几个时辰。

等到天儿放晴了,张半仙才打开门,睡眼惺忪地看着李大爷,道:“老李啊,你这是干啥呢?

大冷天的,站门外头干啥?”

李大爷一见张半仙,连忙把村里头的事儿跟他说了。

张半仙一听,神色变得凝重起来,道:“这事儿不简单啊,我得去村里头看看。”

说罢,张半仙便跟着李大爷来到了云隐村。

到了村西头的小树林一看,只见那儿被雷劈出了一个大坑,坑里头黑漆漆的,不知道有啥东西。

张半仙围着大坑转了几圈,眉头紧锁。

突然间,他像是想到了啥,对李大爷说:“老李啊,你赶紧召集村里头的青壮年,带上家伙什儿,咱们得挖开这个坑,看看里头到底有啥玩意儿。”

李大爷一听,连忙点头答应。

不一会儿,村里头的青壮年们都来了,大伙儿拿着铁锹、锄头啥的,围着大坑开始挖了起来。

这一挖,就是整整一天。

到了傍晚时分,大伙儿终于挖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

再一挖,只见一个黑漆漆的棺材露了出来。

大伙儿一见棺材,都愣住了,心里头那个惊啊,不知道这棺材里头到底有啥玩意儿。

就在这时,突然间,一阵阴风吹过,棺材盖儿“砰”的一声打开了,里头冒出一股黑烟,直冲天际。

大伙儿见状,吓得连连后退。

就在这时,张半仙挺身而出,手持桃木剑,口中念念有词,朝着黑烟挥去。

只见那黑烟被桃木剑一击,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

张半仙松了口气,对大伙儿说:“这事儿算是解决了,这棺材里头封着的,是一只千年厉鬼。

幸亏咱们及时发现,不然的话,这云隐村可就遭殃了。”

大伙儿一听,都连声称谢,对张半仙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李大爷更是感激涕零,连声道谢。

张半仙摆了摆手,道:“这事儿啊,跟我没啥关系,都是你们自个儿积德行善的结果。

记住,多做善事,自有好报。”

说罢,张半仙便转身离去,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李大爷望着张半仙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够化险为夷,都是因为平日里积德行善的结果。

从此以后,李大爷更加勤劳朴实,乐于助人。

而云隐村,也在他的带领下,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大伙儿都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李大爷的善行感动了天地,引来了贵人的相助。

这便是云隐村李大爷请先生除妖破阵,又遇千年厉鬼的故事。

虽然充满了奇幻色彩,但却寓意深远。

它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心存善念,多做好事,自会有善报。

而那些为非作歹、作恶多端的人,最终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咱们的故事讲完了,希望大家都能从中汲取到正能量,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咱们下回分解,再讲一段云隐村里的奇闻异事。

自打云隐村除了那千年厉鬼之后,整个村子那是风平浪静,一片祥和。

李大爷更是成了村里的大红人,谁见了他都得叫声“李善人”。

这天儿,李大爷正坐在自家的小院里,眯着眼睛晒太阳,心里头那个美呀,就别提了。

突然,村头传来了“哒哒哒”的马蹄声,李大爷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华丽衣裳的年轻人骑着高头大马,正往村里头奔呢。

李大爷心里头这个纳闷儿呀,心想这谁呀?

咋还骑马来咱这小村儿了呢?

他站起身,往村头迎了过去。

到了跟前儿一看,这年轻人他还真认识,是镇上赵员外的独生子,赵小少爷。

“这不是赵小少爷嘛!

咋还亲自来了呢?”李大爷笑着说道。

赵小少爷从马上跳了下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道:“,李大爷,我可是特意来找你的。”

李大爷一听,心里头这个惊讶呀,心想这赵小少爷找我干啥呀?

他连忙把赵小少爷请进了屋,给他倒了碗热茶。

赵小少爷端起茶碗,咕咚咕咚喝了个精光,然后才说道:“李大爷,我这次来,是想请你帮个忙。”

李大爷一听,连忙说道:“赵小少爷,你这是说的啥话呢?

有啥事儿你尽管说,只要我能帮上的,那肯定帮。”

赵小少爷叹了口气,道:“李大爷,你是不知道呀,我家最近那是出了邪事儿了。

一到晚上,那宅子里就传来女人的哭声,吓得我们全家那是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我爹请了好几个道士来瞧,都瞧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这也是没办法了,才想起你李大爷来了,听说你去年请了个半仙儿,把村里的厉鬼都给除了,我这才特意来找你,想请你帮我引荐引荐。”

李大爷一听,心里头这个犯难呀,心想那张半仙自从除了厉鬼之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上哪儿给你找去呀?

但他转念一想,这赵小少爷既然来了,咱也不能不管呀。

于是,他便说道:“赵小少爷,你这是说的啥话呢?

你家的事儿那就是我的事儿,你放心,我肯定帮你找到那半仙儿。”

赵小少爷一听,连声道谢,道:“李大爷,那可真是太好了,真是太感谢你了。”

说罢,赵小少爷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放在了桌上,道:“李大爷,这是一点心意,你先收着。”

李大爷一看,连忙摆手,道:“赵小少爷,你这是说的啥话呢?

咱俩啥关系呀,我能要你这银子嘛?”

赵小少爷却执意要把银子留下,道:“李大爷,你就别客气了,这是我的心意,你要是不收,那我可就不让你帮忙了。”

李大爷一听,没办法,只好把银子收下了。

然后,他就送走了赵小少爷,心里头开始琢磨上哪儿去找那张半仙儿了。

这事儿啊,可真是把李大爷愁坏了,他整天茶不思饭不想的,就想着咋能找到那张半仙儿。

村里头的人见了,都问他咋了,他也不说,只是摇摇头,叹了口气。

这天儿,李大爷正坐在炕头上抽旱烟呢,突然间,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他起身开门一看,只见一个穿着道袍的老者站在门外,正是那张半仙儿。

李大爷一见张半仙儿,那叫一个激动呀,连忙把他请进了屋。

张半仙儿坐下后,喝了口茶,道:“老李啊,你这是咋了?

咋还愁眉苦脸的呢?”

李大爷一听,连忙把赵小少爷的事儿跟张半仙儿说了。

张半仙儿一听,皱了皱眉,道:“这事儿啊,我知道了,你放心吧,我明天就跟你去一趟镇上。”

李大爷一听,心里头这个高兴呀,连忙道谢。

然后,他就去准备明天要用的东西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大爷就和张半仙儿坐着马车来到了镇上。

赵小少爷一见他们来了,那是又惊又喜,连忙把他们迎进了宅子。

到了宅子里头,张半仙儿就开始四处查看。

他这儿瞅瞅,那儿看看,嘴里还念念有词。

不一会儿,他就来到了宅子后院的一口枯井前,停下了脚步。

李大爷和赵小少爷一见,都愣住了,心想这枯井跟那哭声有啥关系呀?

张半仙儿却没理他们,从怀里掏出一张黄符,贴在了井口上。

然后,他后退了几步,口中念念有词,突然间,只见他猛地一挥手中的桃木剑,那黄符就“嗖”地一声飞进了井里。

紧接着,就听井里头传来了一阵“吱吱呀呀”的声音,然后,就啥动静也没了。

李大爷和赵小少爷都愣住了,心想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呀?

就在这时,张半仙儿走了过来,道:“好了,事儿解决了。

那井里头封印着一只女鬼,是赵家以前的一个丫鬟,因为被赵家老爷冤枉,含冤而死,所以这才回来报复的。

现在我已经把她给超度了,以后不会再有事儿了。”

赵小少爷一听,连声道谢,道:“那可真是太好了,真是太感谢你了。”

说罢,赵小少爷就吩咐下人准备了一桌好酒好菜,要款待李大爷和张半仙儿。

李大爷一看,连忙摆手,道:“赵小少爷,你这是说的啥话呢?

咱俩啥关系呀,我能吃你这饭嘛?”

赵小少爷却执意要留他们吃饭,道:“李大爷,你就别客气了,这是我的心意,你要是不吃,那我可就不让你走了。”

李大爷一听,没办法,只好留下了。

然后,他们三人就坐在一块儿,喝起了酒。

席间,赵小少爷那是千恩万谢的,还说要给李大爷在镇上买套房子,让他搬过来住呢。

李大爷一听,连忙摆手,道:“赵小少爷,你这是说的啥话呢?

我这人呐,就喜欢住村里头,喜欢跟大伙儿在一块儿,你要是真想谢我,那就多帮帮村里头的人吧。”

赵小少爷一听,连忙点头,道:“李大爷,你放心,我肯定帮。”

这事儿过后,赵小少爷还真就没少帮村里头的人,不是给这个送米,就是给那个送面的,村里头的人都夸他是个好人呢。

而李大爷呢,还是一如既往地过着他的小日子,整天乐乐呵呵的,心里头那个美呀,就别提了。

这便是李大爷引荐张半仙为赵家除鬼的故事。

虽然故事里头充满了奇幻色彩,但却寓意深远。

它告诉我们,做人呐,要心存善念,多做好事,自会有善报。

而那些为非作歹、作恶多端的人,最终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0 阅读:0
浮生忘事

浮生忘事

李娜讲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