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古庙求子,被坏道士打晕带到后殿,道士:跪下赔罪

浮生忘事 2025-02-12 16:03:01

古庙求子奇遇记

在那江南水乡,有一座年代久远的古庙,名曰“玄灵观”。

这玄灵观坐落在一片密林深处,四周云雾缭绕,宛若仙境。

庙中供奉着诸多道教神仙,香火虽不甚旺盛,却也常有信徒前来祈福求愿。

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户姓李的人家。

李家老爷子是当地有名的富商,家财万贯,却唯独缺了个孙子承欢膝下。

李家的儿媳小翠,长得如花似玉,心地善良,自嫁入李家以来,一直勤勉持家,孝顺长辈。

可偏偏这肚子不争气,几年下来,愣是没给李家添个一男半女。

这日,小翠听闻那玄灵观极为灵验,便决定前往古庙求子。

她收拾了一番,带上香烛纸马,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古庙的路。

一路上,鸟语花香,溪水潺潺,小翠的心情也格外舒畅。

她想,或许这次求子之行,真的能给她带来好消息。

到了玄灵观,小翠只见庙宇古朴庄严,香烟缭绕。

她虔诚地跪在神像前,双手合十,口中默念:“求神仙保佑,赐我李家一个男丁,小翠愿一生行善积德,报答神灵。”说完,她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起身去点香。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道袍,手持拂尘的老道士从侧门走了进来。

这老道士须发皆白,面色红润,双眼炯炯有神,一看便知是个有道高人。

小翠心中一喜,连忙上前施礼,道:“道长,小女子前来求子,还望道长指点迷津。”

老道士微微一笑,道:“施主请随我来。”说着,他便领着小翠往后殿走去。

小翠心中疑惑,但想到道长或许有秘法相助,便跟了上去。

哪知这后殿却是个偏僻之地,四周寂静无声,只有几盏油灯在风中摇曳。

老道士突然停下脚步,转身对小翠道:“施主,你命中无子,强求不得。”

小翠一听,心中大惊,道:“道长何出此言?

我李家世代行善,怎会落得如此下场?”

老道士叹了口气,道:“命中注定,非人力所能改。

不过,你若真心想要孩子,我倒有个法子。”

小翠一听有法子,连忙道:“道长请讲,小女子愿闻其详。”

老道士却不再言语,只是从袖中掏出一颗散发着淡淡光芒的珠子,道:“此乃我道家至宝,名曰‘孕灵珠’。

你只需将此珠佩戴在身上,七七四十九日之后,自有奇效。”

小翠接过珠子,只见它温润如玉,触手生温,心中不由信了几分。

她正要道谢,却见那老道士脸色一变,突然伸手将她打晕在地。

等小翠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一个陌生的房间里。

这房间布置简陋,却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

她挣扎着坐起身来,只见门口站着一个年轻道士,正冷冷地看着她。

小翠心中惊恐,道:“你是谁?

为何要把我带到这里来?”

那年轻道士冷哼一声,道:“你无需多问,只需知道,你今日能来到这里,是你的造化。”

小翠越发疑惑,道:“造化?

你这是何意?”

年轻道士却不答话,只是转身从桌上拿起一个碗,碗中盛着黑色的液体,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他走到小翠面前,道:“喝下去。”

小翠连连摇头,道:“这是什么东西?

我为何要喝?”

年轻道士脸色一沉,道:“你若不喝,便休想离开这里。”

小翠无奈,只好强忍着恶心,将碗中的液体一饮而尽。

喝完之后,她只觉得腹中一阵翻腾,头晕目眩,再次晕倒在地。

等她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玄灵观的前殿。

此时天色已晚,庙中一片寂静。

小翠挣扎着站起身来,只觉得浑身无力,头脑昏沉。

她想不通自己为何会出现在这里,更不明白那年轻道士为何要如此对她。

正当她准备离开时,却见那老道士从侧门走了进来。

小翠心中一紧,道:“道长,你为何要如此对我?”

老道士叹了口气,道:“施主莫怕,我并无恶意。

只是你命中无子,强求不得。

那年轻道士是我徒弟,他见你心诚,便想帮你一把。”

小翠越发不解,道:“帮我?

他那样对我,是帮我?”

老道士点了点头,道:“不错。

他给你喝的是‘孕灵汤’,此汤能助你怀孕。

但此汤药性猛烈,需以道家秘法调和,否则便会伤及身体。

我徒弟见你心诚,便冒险一试。”

小翠一听,心中五味杂陈。

她既感激老道士的相助,又怨恨那年轻道士的粗鲁。

她道:“道长,我如今该怎么办?”

老道士道:“你且回家去吧,七七四十九日之后,自有结果。

但切记,此事不可泄露,否则必有灾祸。”

小翠无奈,只好点头答应。

她谢过老道士,便离开了玄灵观。

一路上,她心中忐忑不安,不知这“孕灵汤”究竟能否让她如愿以偿。

回到家中,小翠将此事告诉了丈夫和公婆。

李家上下一听,皆是大惊。

他们既担心小翠的身体,又期盼着能有个男丁降生。

于是,他们按照老道士的吩咐,将此事严密封锁,不敢泄露半句。

转眼间,七七四十九日已过。

这日,小翠突然觉得腹中一阵剧痛,她心知不好,连忙叫来稳婆。

经过一番折腾,孩子终于降生了。

可当稳婆将孩子抱到小翠面前时,她却愣住了。

只见这孩子浑身漆黑,双眼赤红,口中还长着两颗尖锐的牙齿。

小翠吓得魂飞魄散,连声道:“这是个什么怪物?

快拿走!

快拿走!”

李家上下也是惊恐万分,他们没想到,这“孕灵汤”竟会生出如此怪物。

稳婆见状,也是吓得连连后退,不敢再上前。

就在这时,那老道士突然出现在李家门前。

他看了一眼那怪物,叹了口气,道:“此乃‘孕灵珠’之祸。

那珠子本是道家至宝,能孕育生灵。

但因其沾染了太多因果,便生出了这等怪物。”

李家众人一听,皆是恍然大悟。

他们没想到,这看似灵验的“孕灵珠”,竟会给他们带来如此灾祸。

老道士道:“事已至此,你们且莫慌。

我自有法子解决。”说着,他便从袖中掏出一把金光闪闪的宝剑,向那怪物走去。

那怪物一见老道士,便发出阵阵怪叫,似乎极为惧怕。

老道士手持宝剑,口中念念有词,只见那宝剑突然光芒大放,向那怪物斩去。

只听一声惨叫,那怪物便化为一团黑烟,消散在空中。

老道士收起宝剑,对李家众人道:“此祸已除,你们且安心吧。”

李家众人连忙道谢,心中对老道士感激不尽。

可就在这时,那老道士却突然脸色一变,道:“不好!

我徒弟有难!”

众人一听,皆是心中一惊。

他们没想到,这事情竟然还有后续。

老道士也来不及多言,转身便消失在了门外。

原来,那年轻道士给小翠喝下“孕灵汤”后,心中一直惴惴不安。

他怕此事泄露,更怕那怪物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于是,他便偷偷离开玄灵观,想要找个地方躲藏起来。

可没想到,他刚走出不远,便被一群黑衣人拦住了去路。

那黑衣人个个身手不凡,显然是江湖中的高手。

他们二话不说,便向年轻道士攻来。

年轻道士虽然身手不错,但哪里是这些人的对手。

他左躲右闪,渐渐力不从心。

就在这时,那老道士突然赶到。

他手持宝剑,与黑衣人战在一起。

一番激战后,黑衣人终于被击退。

可那老道士也受了重伤,瘫坐在地上。

年轻道士见状,连忙上前扶起师父,道:“师父,你怎么样了?”

老道士叹了口气,道:“为师没事。

只是没想到,这‘孕灵珠’竟会引来如此灾祸。”

年轻道士心中愧疚,道:“师父,都是徒儿不好。

徒儿不该擅自做主,给小翠喝下那‘孕灵汤’。”

老道士摇了摇头,道:“此事不怪你。

那‘孕灵珠’本就是个不祥之物。

为师当年得到它时,便知会有此祸。

只是没想到,这灾祸竟会来得如此之快。”

年轻道士道:“师父,那现在该怎么办?”

老道士沉思片刻,道:“为今之计,只有找到那‘孕灵珠’的源头,才能彻底解除此祸。”

年轻道士一听,眼中闪过一丝坚定,道:“师父,徒儿愿前往寻找。”

老道士点了点头,道:“好。

你且去吧。

但切记,此行凶险万分,一定要小心行事。”

年轻道士答应一声,便转身离去。

他心中明白,这次寻找“孕灵珠”的源头,不仅是为了解除灾祸,更是为了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

而另一边,李家众人得知年轻道士的遭遇后,也是心中不安。

他们没想到,这看似简单的求子之事,竟会引出如此多的波折。

他们更加感激老道士的相助,也期待着年轻道士能早日找到“孕灵珠”的源头,彻底解除此祸。

且说那年轻道士离了李家,一路风餐露宿,往那深山老林里寻“孕灵珠”的源头。

他心里头明白,这珠子既是道家至宝,那它的出处必然与道家有关。

于是,他一路打听,终于来到了一个名叫“三清山”的地方。

这三清山,乃是道教圣地,山上道观林立,香火鼎盛。

年轻道士上了山,挨家挨户地询问,可众人皆摇头不知。

就在他心灰意冷之际,一个老道士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这老道士鹤发童颜,一身道袍无风自动,双眼仿佛能洞察人心。

他看了年轻道士一眼,道:“小伙子,你可是来找‘孕灵珠’的?”

年轻道士一听,心中大惊,连忙施礼道:“前辈,您怎么知道?”

老道士微微一笑,道:“这‘孕灵珠’乃是我三清山的至宝,我岂会不知?”

年轻道士一听,心中一喜,连忙道:“前辈,那请您告诉我,这珠子究竟在何处?”

老道士叹了口气,道:“这珠子虽在我三清山,但早已遗失多年。

我寻它多年未果,没想到今日竟被你找到了线索。”

年轻道士一听,心中一沉,道:“前辈,那这珠子究竟是如何遗失的?”

老道士道:“此事说来话长。

当年,我三清山出了一个叛徒,他偷走了‘孕灵珠’,想要借此修炼邪功。

我三清山众道士得知后,纷纷下山追捕。

经过一番激战,那叛徒终于被击毙,可‘孕灵珠’却也遗失在了乱战之中。”

年轻道士一听,心中越发焦急,道:“前辈,那如今可还有法子找到这珠子?”

老道士沉思片刻,道:“法子倒是有一个,只是极为凶险。

那叛徒当年身死之时,曾留下一句遗言,说‘孕灵珠’会出现在一个有缘人手中。

而这有缘人,便是能解开‘孕灵珠’之谜的关键。”

年轻道士一听,眼中闪过一丝坚定,道:“前辈,我愿意成为这个有缘人。”

老道士看着他,点了点头,道:“好。

那你且随我来。”

说着,他便领着年轻道士来到了三清山的一处密林。

林中有一座古老的祭坛,祭坛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符文。

老道士道:“这祭坛乃是我三清山的禁地,里面封印着那叛徒的魂魄。

你若想成为有缘人,便需进入祭坛,与那叛徒的魂魄对话,从他口中得知‘孕灵珠’的下落。”

年轻道士一听,心中虽有畏惧,但想到那李家众人的期盼,以及自己犯下的过错,便咬了咬牙,道:“前辈,我愿意一试。”

老道士见他心意已决,便不再多言。

他口中念念有词,只见那祭坛上的符文突然光芒大放,一个黑洞出现在祭坛中央。

老道士道:“你且进去吧。”

年轻道士点了点头,纵身跳入了黑洞之中。

只觉眼前一黑,耳边风声呼啸,仿佛坠入了无尽的深渊。

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落地。

只见眼前一片漆黑,只有几盏油灯在风中摇曳。

他站起身来,四处打量,只见前方坐着一个黑影,正冷冷地看着他。

年轻道士心中一惊,道:“你是谁?”

那黑影冷哼一声,道:“你无需多问,只需知道,我便是那三清山的叛徒。”

年轻道士一听,心中大怒,道:“你这叛徒,还有脸在这里出现?”

那黑影却不答话,只是道:“你若想找到‘孕灵珠’,便需帮我做一件事。”

年轻道士道:“何事?”

那黑影道:“当年,我偷走‘孕灵珠’后,被三清山众道士追杀。

我虽身死,但魂魄却未散。

我需你帮我找到一具肉身,让我得以重生。”

年轻道士一听,心中越发愤怒,道:“你这叛徒,还想重生作恶?”

那黑影冷笑道:“你若不帮我,便休想找到‘孕灵珠’。”

年轻道士心中纠结,他既想找到“孕灵珠”,解除灾祸,又不想助纣为虐。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法子。

他道:“我可以帮你找到肉身,但你必须先告诉我‘孕灵珠’的下落。”

那黑影一听,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道:“好。

那‘孕灵珠’如今就在江南水乡的一座古庙里,被一个老道士看守着。”

年轻道士一听,心中大喜,连忙道:“那你且告诉我,那老道士是谁?”

那黑影道:“他便是我的师父,三清山的上一任掌门。”

年轻道士一听,心中越发惊讶,他没想到,这“孕灵珠”竟会被那老道士看守着。

他道:“那我该如何从他手中夺得珠子?”

那黑影道:“这你便无需多问了。

只要你帮我找到肉身,我自有法子助你夺得珠子。”

年轻道士点了点头,道:“好。

那你且等我消息。”

说着,他便转身离开了祭坛。

回到三清山,他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老道士。

老道士一听,心中大惊,他没想到,这“孕灵珠”竟与自己的师父有关。

他沉思片刻,道:“那叛徒所言,未必可信。

但如今,我们也没有别的法子,只能姑且一试。”

于是,他们便开始寻找那叛徒所说的肉身。

经过一番打听,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刚刚病死的年轻人。

那年轻人长得与那叛徒有几分相似,年轻道士便决定,用这具肉身助那叛徒重生。

他们来到那年轻人的坟前,年轻道士口中念念有词,只见那坟头突然裂开,一具尸体缓缓升起。

他们将尸体带回三清山,按照那叛徒的吩咐,进行了一番复杂的仪式。

仪式过后,那尸体突然睁开了眼睛,坐了起来。

他看了看四周,哈哈大笑道:“我终于重生了!”

年轻道士看着他,心中虽有畏惧,但想到那“孕灵珠”,便壮着胆子道:“如今你已重生,该告诉我如何夺得珠子了吧?”

那叛徒微微一笑,道:“急什么?

我且先带你去见一个人。”

说着,他便领着年轻道士来到了三清山的一处密室。

密室里,坐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道士,正是那看守“孕灵珠”的人。

那叛徒走到老道士面前,冷笑道:“师父,没想到吧?

我又回来了。”

老道士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道:“你回来又如何?

这‘孕灵珠’,你休想得到。”

那叛徒哈哈大笑,道:“师父,你且看看这是谁?”

说着,他便将年轻道士推到了老道士面前。

老道士一看,心中大惊,道:“你……你竟与他勾结在一起?”

年轻道士低下头,不敢言语。

那叛徒却道:“师父,你若不交出‘孕灵珠’,我便杀了他。”

老道士一听,心中越发愤怒,但想到那无辜的年轻道士,又不得不强压下怒气,道:“好。

我交出珠子,但你必须放了他。”

那叛徒点了点头,道:“这是自然。”

于是,老道士便从怀中掏出一个锦盒,打开一看,只见那“孕灵珠”正静静地躺在里面,散发着淡淡的光芒。

他将锦盒递给那叛徒,道:“珠子给你,放了他。”

那叛徒接过锦盒,哈哈大笑道:“师父,你还是太天真了。

我岂会放过他?”

说着,他便伸手向年轻道士抓去。

就在这时,只见那老道士突然身形一闪,出现在了那叛徒身后,一掌将他打晕在地。

原来,这老道士早已看出那叛徒的奸计,他故意交出珠子,就是为了引他上钩。

年轻道士看着这一幕,心中既惊讶又感激。

老道士将叛徒绑了起来,对年轻道士道:“这珠子虽能孕育生灵,但也沾染了太多因果。

你且将它带回李家,交给那有缘人,让这灾祸得以解除。”

年轻道士点了点头,接过珠子,转身离开了三清山。

他一路疾驰,终于回到了李家。

将珠子交给李家众人后,他将自己这一路的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大家。

李家众人一听,皆是感慨万千。

他们没想到,这看似简单的求子之事,竟会引出如此多的波折。

更没想到,这“孕灵珠”的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多的秘密。

那老道士在得知年轻道士的经历后,也是唏嘘不已。

他道:“这珠子虽是我三清山的至宝,但如今已沾染了太多因果。

你且将它封存起来,莫要再让它现世。”

于是,李家众人便将那“孕灵珠”封存了起来,从此再也没有人提起过它。

而那年轻道士,也因为在这次经历中表现出的勇气和智慧,被三清山收为了弟子,从此开始了他的修行之路。

故事至此,也算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但人生之路,却永远没有终点。

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断地前行着。

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吧。

那年轻道士自打从三清山回来,整个人都跟变了个人似的。

以前吧,他是个游手好闲、啥也不在乎的主儿,现在却一门心思扑在修行上,整天不是念经就是打坐,连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不多看一眼了。

村里人都说,这娃子是让三清山的仙气给熏着了,要不咋能变这么老实呢?

其实吧,这年轻道士心里头有数。

他知道自己这次能活着回来,全靠了三清山的老道士和那一路的奇遇。

更让他心里头过不去的是,他为了找那“孕灵珠”,差点把李家给害了。

虽说最后有惊无险,但他总觉得心里头有个疙瘩,解不开。

所以,他一门心思修行,就是想找个法子,弥补自己的过错。

村里人都笑他傻,说他这是自讨苦吃。

但他自己心里头明白,这修行不光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村里人,为了李家。

日子一天天过去,年轻道士的修行也日渐精进。

村里人都看在眼里,夸在心里。

都说这娃子将来肯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转眼就到了冬天,大雪封山,村里人都猫在屋子里头,围着火炉烤火。

年轻道士却不一样,他穿上棉袄棉裤,戴上狗皮帽子,拿上镰刀,就往山上窜。

村里人都纳闷,这娃子大冷天的往山上跑啥?

难道是想找冻死?

其实吧,年轻道士是想上山采点草药。

他知道,这大雪封山的季节,正是采草药的好时候。

有些草药平时找不到,只有这时候才露头。

他想采点草药,给村里人治治病,也算是弥补自己以前的过错。

他一路踩着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上走。

走到半山腰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哭声。

他心里头一紧,这大雪天的,谁会在山上哭呢?

他顺着哭声找去,只见一个老太太坐在雪地里,冻得直哆嗦。

他赶紧跑过去,把老太太扶起来,问道:“大娘,你这是咋了?

咋一个人跑山上来了呢?”

老太太哭着说:“我儿子去山上打猎,都好几天了,还没回来。

我怕他出事儿,就上山来找他。”

年轻道士一听,心里头明白了。

这老太太的儿子肯定是迷路了,或者被野兽给叼走了。

他赶紧安慰老太太,说:“大娘,你别哭了。

我帮你找我儿子去。”

说着,他就背着老太太,往山上找去。

找了一天一夜,终于在一个山洞里找到了老太太的儿子。

他儿子被一只野狼给咬了,躺在山洞里动弹不得。

年轻道士一看,赶紧从怀里掏出草药,给老太太的儿子敷上。

然后又背起他,往山下走。

走到村里的时候,天都亮了。

村里人都围上来看热闹,都说这娃子真是个好人,大冷天的还上山救人。

老太太感激涕零,拉着年轻道士的手说:“娃子啊,你真是我的大恩人。

没有你,我儿子这条命就没了。”

年轻道士笑了笑,说:“大娘,你别这么说。

这是我应该做的。”

说着,他就转身走了。

村里人都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头都暗暗佩服。

从这以后,年轻道士在村里的名声更响了。

大家都说他是个活菩萨,救苦救难。

他也不骄不躁,还是像以前一样,每天念经打坐,采草药救人。

转眼又过了几年,村里人都过上了好日子。

年轻道士也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

村里人都说,这娃子将来肯定能娶个漂亮媳妇,生个大胖小子。

可年轻道士自己心里头明白,他这辈子是注定要打光棍了。

为啥呢?

因为他心里头有个结,解不开。

他知道,自己以前为了找“孕灵珠”,差点把李家给害了。

虽说最后有惊无险,但他总觉得心里头对不起李家。

所以,他一直没敢提娶媳妇的事儿。

村里人都劝他,说他这是自寻烦恼。

李家都没说啥,他自个儿在这儿瞎琢磨啥?

可他就是听不进去,心里头那个结,咋也解不开。

直到有一天,他做了个梦。

梦见三清山的老道士跟他说:“娃子啊,你心里的那个结,该解了。

李家的事儿,已经过去了。

你现在做的这些善事儿,已经足够弥补你的过错了。

别再为难自己了。”

年轻道士从梦中惊醒,心里头豁然开朗。

他终于明白,自己这些年做的善事儿,已经足够弥补以前的过错了。

他不再纠结于过去,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

他想着,等过了年,就去镇上的道观里当个道士,正式修行。

他觉得自己这辈子跟道教有缘,就应该好好修行,积德行善。

于是,他就开始准备行李,打算过完年就出发。

村里人都知道他要去当道士,都来送他。

都说他是个好娃子,将来肯定能有大出息。

他笑着跟大家告别,踏上了前往镇上的路。

一路上,他心里头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他知道,自己的新生活就要开始了。

到了镇上,他找到了那座道观。

道观里的老道士见他是个有缘人,就收下了他。

他每天跟着老道士念经打坐,学习道法。

日子虽然清苦,但他却觉得非常充实。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

年轻道士已经长成了一个成熟稳重的道士。

他不仅在道法上有所成就,还经常在镇上行善积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村里人都说,这娃子真是出息了。

不仅当了道士,还成了镇上的名人。

年轻道士听了,心里头美滋滋的。

他知道,这都是自己这些年努力修行的结果。

故事至此,也算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但人生之路还长着呢,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啥。

就像那年轻道士一样,他也没想到自己会走上修行的路。

但既然走上了这条路,他就要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

0 阅读:0
浮生忘事

浮生忘事

李娜讲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