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亲,一辈子罪大于功,晚年病死美国

最牛人物传 2025-01-20 11:08:06

——【·前言·】——

他是抗日战争中的“除奸英雄”,曾经两次被日军逮捕入狱,面对酷刑不但没有投降,反而在狱中策划暗杀了臭名昭著的汪伪汉奸余阶。

这个人就是大特务毛森,请您跟我一起来了解他血雨腥风的“双面”人生。

穷苦的童年:坎坷的求学之路

1908 年,在浙江省江山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个名叫毛森的男孩呱呱坠地。毛森的父亲毛锡湖和母亲周氏辛勤劳作,含辛茹苦地养育着三个孩子,毛森排行第三。做为家中的幼子,他得到了父母的特别的疼爱。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江浙地区频繁发生洪涝灾害,毛家的农田收成锐减,本就艰难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尽管家境贫寒,父亲毛锡湖仍深知知识的力量,他竭尽全力为毛森请来私塾老师,希望知识能够改变孩子的命运。

毛森性格沉着冷静,善于思考,学习认真刻苦。然而,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差,毛森的学业不得不被迫中断。

在毛森 15 岁时,家中的情况有所好转,他才得以重新进入长台嵩高小读书。在学校里,毛森倍加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积极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之中。但短短两年后,他的家庭又陷入了贫困,他又一次成为了没学上的孩子。

为了补贴家用,毛森做过各种杂活,饱尝人间辛酸。他在农田里当农民,在工厂里当学徒,在街头贩卖小商品。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内心对知识的渴望从未熄灭。

当时的升学制度极为严格,按照规定只有高小毕业才有资格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但他那颗不甘的心始终在跳动,从未放弃对未来的希望。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突然想到了同乡的玩伴毛善森。此人虽有高小文凭却无意继续求学。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毛森心中萌生。他竟然拿着毛善森的文凭去参加考试,从此以“毛善森”之名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毛森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和不懈的努力,幸运地考上了衢州第八师范学校。从此,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就此开启。

命运转折:从三尺讲台到警官学校

在衢州第八师范学校五年的求学生涯中,他茁壮成长为一个具备丰富知识与文化素养的有为青年。

1930 年,毛森毕业后成为江山县立中山小学的一名教师。一开始,他对这份稳定的工作十分满足。但随着眼界的不断开阔,他那颗不安分的心开始萌生出别样的想法,他渴望更广阔的天地,渴望更具挑战性的生活。

1932 年,经过深思熟虑,毛森不顾家人的劝解,辞去了教师工作。随后,他成功考入了旨在培养优秀的警政干部的浙江省警官学校。

而此时,军统派毛人凤任该警官学校的特派员,前来搜罗人才。当毛人凤看到“毛善森”的名字出现在新生名单上时,不禁大吃一惊,因为他的本家兄弟就叫这个名字。

然而,经过一番调查,他发现此“毛善森”非彼“毛善森”。

在一次课间,毛森被叫到了特派员办公室。面对毛人凤的质疑,毛森瞬间意识到事情败露。他没有选择隐瞒,而是以坦诚的态度如实交代了自己用他人文凭参加考试的经过。

通过出色的表现,他最终获得了毛人凤的认可,并被留在了学校。

随后,毛人凤询问他是否愿意加入军统,毛森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从此,他恢复本名“毛森”,却未曾料到,这个决定犹如一把双刃剑,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军统的日子里,他逐渐陷入权力与欲望的漩涡,内心“善”的一面逐渐被阴霾所遮蔽。

民族罪人:“福建事变”中的黑暗角色

毛森进入军统后,很快便迎来了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福建事变”。第 19 路军总指挥蔡廷锴因不满蒋介石的“剿共”主张,与红军达成停火协议,并在福建建立了新政权,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

于是,军统派遣毛森秘密前往游说第 19 路军的各部将领。毛森凭借着他的巧舌如簧和狡诈手段,在暗中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他利用各种利益诱惑和威胁恐吓,分化瓦解第 19 路军的内部团结。

在他的阴谋活动下,张殿基等部动摇了立场,未参与“福建事变”。这使得第 19 路军的力量被削弱,内部出现了分裂和混乱。从而, 导致“福建事变”最终失败。

毛森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无疑是令人唾弃的。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毛森完全丧失了民族大义和正义良知,沦为了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工具。

抗日风云:除奸行动中的闪光一面

在抗日战争的硝烟弥漫之际,毛森被戴笠任命为军统杭州站站长。那时的杭州,已然沦陷于敌寇的铁蹄之下,日伪军的监控严密得如同天罗地网,整个城市沉浸在极度凶险与恐怖的氛围之中。

然而,毛森毫不畏惧,他多次挺身而出,英勇冒险,毅然决然地执行锄奸任务。在那黑暗的岁月里,他宛如一位无畏的勇士,穿梭于敌占区的街巷之间。

1939 年以及 1942 年,命运的波折让他先后两次落入日军的魔掌。在阴森恐怖的狱中,面对日军的严刑拷打,毛森表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坚定意志。

尤为可贵的是,即便身陷囹圄,毛森的斗志未曾熄灭。

他甚至在狱中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锄奸活动,其中对汪伪汉奸余阶的暗杀行动,犹如一道惊雷,在汉奸群体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有力地震慑了那些卖国求荣的败类。

1946 年,“面粉大王”荣德生被绑架,国民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关键时刻,毛森临危受命,负责侦破此案。

经过一系列艰苦的努力和缜密的推理,毛森终于将案件成功告破,不仅成功解救了荣德生,还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为国民政府挽回了声誉。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森的表现确实有其值得肯定之处。他的锄奸行动让敌人闻风丧胆,为抗日事业贡献了一定的力量。

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切的功绩都无法掩盖他后来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1949 年,上海战役打响,城市被硝烟所笼罩。此时,毛森按照毛人凤的密电指示,冷酷地将关押在上海监狱的 400 多名革命人士和进步学生处决。《永不消失的电波》主角原型李白就惨死于他的恶手。

有的革命人士被无情地直接枪毙,鲜血染红了监狱的墙壁;有的被绞死,生命在痛苦中消逝;有的被装入麻袋,沉入了滚滚的黄浦江,消失在冰冷的江水中;甚至还有人被就地活埋在监狱里,生命在黑暗的泥土中被无情地扼杀。

上海沦陷后,毛森随国民党残部撤退至厦门,担任警备司令。在这座城市里,他并没有因为战争的失败而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大肆制造白色恐怖。

他如同一只疯狂的恶狼,疯狂地逮捕进步人士,试图扑灭人民追求自由和正义的火焰。在厦门解放的前夕,由于汤恩伯的命令,被捕的进步人士大多被他无情处决。

流亡生涯:政治斗争下的无奈逃离与思乡情切

厦门战役的溃败,如同丧钟敲响,宣告了国民党在这一地区的失败。毛森追随蒋介石,如同惊弓之鸟,仓惶逃至台湾。本以为能寻得一方安宁之地,然而,政治的风云变幻莫测。

1950 年,蒋经国升任总政治部主任,毛人凤对此强烈不满,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毛人凤最终以失败收场,满怀不甘和失落,郁郁而终。随后,蒋经国开始消除毛人凤的党羽。自然而然地,毛森被列入了黑名单。

毛森不敢怠慢,立即带领家人逃往香港。但命运似乎并未放过他,因被国民党当局通缉,他不得不再次背井离乡,远走美国。

在美国的 24 年里,对家乡的思念如同一根绵长的丝线,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回忆起故乡的山山水水、亲人和儿时的伙伴。

特别是当他感觉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那种对家乡的思念更是与日俱增。

1992 年,怀着忐忑的心情,他向中央政府提交了回乡省亲的申请。他如同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渴望得到家乡的接纳和宽恕。

中央政府以博大的胸怀,批准了他的申请,展现了宽容和大度。

暮年思归:游子之心的渴望与等待

1992 年初,在纽约郊区的一幢略显陈旧的公寓内,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正独自坐在窗前。

春风轻柔地拂过,窗外的世界万物复苏。然而,老人却满面愁容,他便是毛森。

每当春天来临,那温润的微风、娇艳的花朵,都会勾起他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故乡的青山绿水、亲切的乡音、熟悉的街巷,仿佛就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

岁月的侵蚀让他的身体变得脆弱,但对故乡的眷恋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强烈。

“父亲,您回乡省亲的申请中央政府批准啦!”毛森的儿子兴奋的声音打破了屋内长久的寂静。

“你说的是真的?你可不要骗我。”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激动的泪流满面。

毛森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波折。随着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沉淀,在暮年之际,他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浓烈,对曾经的过错也有了更多的反思和忏悔。

如今,能够得到回乡省亲的许可,对于他来说,是一份莫大的慰藉,也是他在生命的尽头,渴望寻求心灵救赎的一种方式。

最后的救赎:来自心灵深处的忏悔

毛森终于踏上了魂牵梦绕的故土,站在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他的内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

曾经,他的确为民族大业奋力拼搏过,在抗日的战场上展现过英勇无畏的一面。然而后来,他却在权力与欲望的迷宫中迷失了方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他漫步在杭州的街头,一幢幢高楼大厦似雨后春笋般矗立眼前,城市已然旧貌换新颜。宽敞且整洁的道路,行人如织,人们的面庞上满溢着幸福与满足的笑靥。

他深深体会到家乡那翻天覆地的巨变,这变化令他既震惊又慨叹。

他情不自禁地由衷赞叹:“共产党了不起!人民政府了不起!”此次的回乡之旅,于他宛如一场触及灵魂的洗礼,让他能够重新回望自己的往昔岁月。

曾经的荣耀与犯下的罪恶,在这一瞬都无比清晰地呈现。他深知,过往不可追,唯有痛定思痛,在未来的日子里努力去弥补、去改正,才不负这家乡的巨变,不负这美好的时代。

回到美国仅仅四个月后,毛森因病与世长辞。临终前,他交代家人将自己毕生的积蓄捐赠给家乡的学校。也许,这是他对家乡最后的深深眷恋,也是他对自己曾经所犯罪行做出的一种弥补。

以史为鉴:军统特工的命运悲歌与警示

毛森的一生,恰是众多军统特工命运的一个生动缩影。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最初或许都怀揣着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满怀着热血和激情投身于那个动荡的时代。

然而,在军统这个充满阴谋与黑暗的组织的操纵下,加之复杂的历史环境的影响,他们逐渐迷失了自我,被权力和利益所蒙蔽。

毛森内心深处那一丝被长期掩盖的“善”,在临终前闪现出了微弱的光芒。这一转变,为他充满罪恶与复杂的一生画上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句号。

我们应当以史为鉴,从毛森的命运中汲取教训,时刻铭记正义与良知,做一个无愧于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人。

好了,本期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我是福旺分享,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0 阅读:0
最牛人物传

最牛人物传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人一春秋,一物一冬夏用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