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刘畊宏的直播大热,几乎是全民跟练的热度,很多小朋友也跟着家长在家开始运动,可这样的运动适合学龄前的儿童吗?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中指出:每天的累计运动时间应至少达到180分钟,每天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学龄前的运动类型主要包括日常活动如吃饭、穿衣等,玩耍游戏如移动、攀爬、骑车等以及体育运动,其中应鼓励儿童积极玩游戏,以促进其生长发育。
而国际上公认的有益低龄儿童一些运动则有如下几种:
1. 攀爬运动:0-2岁时,孩子的一些基本运动机能正在形成,如爬、走、抓、打、推等,这些基础动作都将成为孩子今后体、智能发展的基础。一些低强度的攀爬运动结合了爬、走、抓等动作,有助于幼儿发展肌肉、肢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2. 户外奔跑:这里指代的是自由的嬉戏式奔跑,比如抓人游戏时产生的跑动。
3. 球类运动:主要指踢球、拍球、投掷球、躲避球等动作,有助于全身发育,但不适合练习网球等球拍类运动。
4. 障碍游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在树林里奔跑,躲避障碍物、走平衡木、翻滚、躲闪等,能够锻炼眼、脑和肢体的配合。
5. 精细动作:如抓取积木、小球,手工制作等。
6. 低强度有氧操及舞蹈:适当的舞蹈类训练需要全身的配合,增加儿童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
7. 团体规则游戏:集体玩耍能够培养秩序感和发展社交能力、好奇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幼儿游泳:有效刺激神经、消化、呼吸系统以及肌肉骨骼的发育,注意学龄前儿童游泳需要家长陪护。
不论是《指南》还是国际上公认的适合儿童的运动总结中都可以看出儿童的运动不同于成人,更多地是在日常的游戏和活动中获得。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骨科大夫建议儿童的运动要做到多样化,那么要如何做到多样化?
幼儿园中的一些无动力大型户外玩具可以做到。无动力大型户外玩具通常会将多种游具功能组合在一起,如钻笼、攀爬网、滑梯、攀爬绳、斜坡、树屋、吊桥、平台等,满足幼儿攀爬、躲避、跑动等动作的锻炼,全身的肌肉、四肢协调能力、手掌的抓握力、眼、脑和肢体的配合都在一次次的欢乐地嬉戏中得到发展。
如在这套幼儿园设计图所示的大型户外探索设施,结合了滑梯,攀爬楼梯,钻笼,树屋等游具,并将整套玩具和建筑以及下方的操场和戏水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儿童的体能能达到充分的释放,且整个过程充满欢乐,没有一丝乏味,不仅锻炼的身体也能够提高儿童的勇气。而且玩具也成为了幼儿园景观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