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孙中山因领导了辛亥革命,且终身为革命事业做贡献,被誉为国父。在这份荣耀的背后,是数不胜数的危险。在那个暗杀成风的年代,警卫团就是孙中山先生的生命保障之一。
在孙中山的警卫团中,有这样三个人,在革命初期替他排解了无数明枪暗箭。又在之后军阀横行的中华大地上,做出了相当厉害的功绩。其中一位警卫,更是被毛主席誉为人民军队的第一代领导者。
难么,这三人分别都是谁?他们又都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
点个赞,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件事。
第一位,薛岳。如今提起薛岳,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替老蒋卖命大半辈子,到老却居无定所,连个出租房都住不起。这样的悲剧人生,很是让人唏嘘。但你知道吗?在曾经的战争年代,薛岳可是响当当的一员大将。
薛岳本名薛仰岳,父亲给他起这样的名字,是希望他能像岳飞一样,做一个对国家民族都有大贡献的英雄人物。但薛岳长大后也非常认可这个观点,但却觉得名字中的仰字不好,把这个字拿掉,自己做一个真真正正,如同岳飞一般的人物,才更能彰显男儿本色。
于是,在这之后,他就以薛岳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辉煌一笔。
1918年,年仅24岁的薛岳,不仅已经接受了专业军事教育,还在中华革命军中服役。同年6月,孙中山组建援闽粤军,已经初露锋芒的薛岳,被任命为总司令部上尉参谋,跟随军队一起出征讨伐。
在战争中,年纪轻轻的他总是能想出各种克敌妙计,为打赢战争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1920年,军队被调去讨伐广西军阀时,薛岳已经凭借着英勇的战斗行为,当上了少校连长。第二年,他所在的机枪连得到人员补充,扩充为营编制,薛岳又被任命为营长。
到1921年时,革命初见成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政府,并出任大总统。有了总统后,为保护人身安全,又命人成立警卫团。而能征善战的薛岳,就成了警卫团一员。
在警卫团中,薛岳担任营长,多次为孙中山破解敌人阴谋攻势,有力保障了他的人身安全。
1922年,军阀陈炯明背叛革命,背刺孙中山。危难时刻,薛岳勇敢站出来,护送孙中山返回广州,在韶关设立大本营。任务结束后,又先后将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抵达广州。在此期间,陈炯明率兵攻打总统府。危难时刻,薛岳又率人死守后门,整整支撑了十个小时,顺利掩护宋庆龄撤退。
这场战斗,让孙中山看到了薛岳的军事才能。之后的北伐作战中,他专门任命薛岳为乙方江铃,跟随蒋介石讨伐陈炯明。
在战场上,薛岳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因为连连获胜,蒋介石多次发布通电,表扬薛岳的勇猛行为。
然而,在蒋介石通过政变窃取国民党最高统治权后,这个昔日的英雄好汉,就沦落到了贼寇巢穴。薛岳公然投靠蒋介石,并参与了一系列政治斗争,还在其中落败,被迫赋闲。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面对人才济济的对手阵营,蒋介石不得不再次启用薛岳。而薛岳也不计前嫌,重新出山。
然而,中原大战结束后,他就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主动辞职赋闲。
后来,二度出山的他,被蒋介石派去围剿红军。因为作战不力,一时沦为国民党内的笑柄。之后许多年,薛岳虽然官位步步高升,但始终没能打出震撼国人的顶级胜仗。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薛岳才重新找回当年的意气风发。在长沙,为歼灭十万日寇,他发明了天炉战法,硬生生靠着添油战术,达成了这一目的。
后来,抗日战争结束,解放战争爆发,蒋介石被一路平推去台湾岛。薛岳也跟随前往台湾,但因为在政治斗争中始终不占上风,最终年老体弱,沦为需要租房子才能生活的白发老人。
几十年后,站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的薛岳,可能做梦也没想到,当初那个渴望成为岳飞的铮铮男儿,会落得这般下场。
孙中山手下三位警卫员,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其中一人更是被毛主席誉为,我军的创始人和第一任领导。
和薛岳从小就有伟大梦想不同,张发奎的前半生充满了意外。
小时候,张发奎和同学一起出去玩,结果同学游泳时溺死,年幼的他担心受到牵连,遂离家出走,利落广州街头织染坊。长大后,稀里糊涂参了军,并考入军事学校。
不过,虽然人生充满意外,但张发奎的脑子却很好用。1913年时,他就因一篇《吴起将兵与士卒同甘苦》的文章,在学校内大放异彩,并有幸进入武昌陆军第二军官预备学校学习。之后,因为成绩优异,作战勇敢,被选为孙中山侍卫,进入警卫团服役。
北伐战争开始后,张发奎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起打了多场胜仗,赢得一众人青睐。只是,在后来的中原大战中,张发奎连连失败,在国民党内备受排挤,不得不去往广西担任政府委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发奎再度出山,主动向国民政府请缨,援助东北军马占山。但因为国民党内贪腐盛行,军费吃吃无着落,大军难以开拔,最终这件事不了了之。
1932年,张发奎又主动请缨支援黑龙江,但蒋介石仍然没有同意,而是派他去围剿红军。这种行为,让他对国民政府失望透顶,不得不前往他国虚度终日。
随着抗战越来越艰难,身为中国人的张发奎终究还是坐不住了,返回祖国再度请战,并进谏蒋介石:中国出路,唯有抗战这一条。
至此,蒋介石才终于听从劝说,任命他担任抗日先锋。
从1937年开始,张发奎就率领士兵多次抗击日寇,接连打出了多场重要战役战斗,在武汉会展中更是李霞赫赫战功。1939年,又在粤北会战中取得胜利,并相继收复广西多座城市。
抗日战争结束后,张发奎作为受降官,参与了接受日寇投降的仪式。这本应该成为他新人生的起点,但奈何国民党内部实在太过腐败,鸟尽弓藏之事频出。解放战争期间,张发奎再次被边缘化,担任广州行营主任,广州行辕主任等职。直到1949年,三大战役落幕,国民党败局已定之际,才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
但这样的生活,显然不是张发奎想要的。49年3月才当上总司令的他,仅仅就职四个月,就辞职去往香港,自此在香港定居,直至去世。
张发奎的一生,比之薛岳,要多几分故事性。但正是这个曲折离奇的故事性,却给他带来了看不到头的苦难。
孙中山警卫团中的三位警卫,一位抗击日寇十万大军,一位被毛主席誉为我军创始人。他们分别是谁?
第三位:叶挺叶挺的大名,多数后世人都记得。
1896年,叶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中,从小就有报国之心。稍微长大一点后,就凭借优异成绩,考入了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进入工兵科学习。随后又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毕业第二年,就加入孙中山带领的粤军,并加入国民党。
1921年,履历丰富的他,被调选去担任总统府警卫团二营营长。
和前两位一样,叶挺同样经历了征讨陈炯明,北伐战争等一系列战斗,并在战斗中取得赫赫战功,众人皆称他为“北伐名将”。他所率领的叶挺独立团,更是被誉为“铁军”。
和上面两位最终投靠蒋介石不同,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叶挺依然站出来,和周总理等人一起发动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活动,并创建了人民军队,是解放军创始人之一。
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被迫流亡国外整整十年。但在此期间,他从没有放弃过寻找我党。抗战爆发后,一心救国的他毅然回国,冒着层层危险创建新四军,并积极推动国共合作。1937年10月,更是亲自前往延安与毛主席见面,并表示愿意接受我党安排,坚决抗争到底。
1938年1月,新四军组建完毕,叶挺是这支军队的第一人军长。
为带领部队早日赶走日寇,他坚持发挥游击战特色,开辟革命根据地,并和国民党当局进行多轮交涉。同时还利用自身影响力,不断在抗日统一战线上奔走,为新四军募集了大量物资,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
然而,蒋介石并没有他这样坚定的抗日义士。1941年,他们再度向我们亮出屠刀,国民党内反共声音达到高潮。皖南事变后,叶挺不惧危险,浴血奋战八个昼夜,但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被国民党抓捕。
在监狱中,受尽酷刑折磨的他始终不肯低头,并写下了字字泣血的《囚歌》,渴望地下的烈火将他与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好在我党始终没有放弃过营救自己的同志,1946年3月,叶挺终于得见天日,并顺利加入共产党。然而,加入我党后没几天,他就因为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一代英雄就此落幕,实在让人惋惜悲痛。毛主席亲自发表悼念次,赞扬他“虽死犹荣”。
以上三个人,就是孙中山身边最终成就大才的警卫。他们虽然在政治上有各种各样的不同主张,但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均挺身而出,尽了中华儿女应尽的报国之意。但从这点来看,他们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
你的姓氏我的名字
张发奎手下开国元帅特别多
晒太阳就能提升我的能量修为
那个年代的九十后个个都是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