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动不动就发脾气,家长别轻易贴标签,4个策略教娃学会管控情绪

敖爸聊教育 2021-09-19 21:20:40

要教育好孩子,认识情绪并懂得如何处理情绪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课题。当一个孩子生气或难过的时候,家长不只是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更要教会孩子合理管控好自己的情绪。这样双管齐下,你将收获一个自信、阳光、高情商的孩子。

引子

不少孩子从小就似乎爱和大人较劲,比如凡事都要依着自己的性子来;动不动就和父母顶嘴,时不时地拿出一哭二闹的“大招”!

这不,最近我一位亲戚又“摊上”事了:眼看着上学时间到了,妈妈赶紧催孩子起床,可能是妈妈声音大了一些,孩子突然发起脾气来,“不起床就是不起床!”本来已经爬起来的孩子又重新钻进被子里。对此,妈妈只能无奈地摇摇头:这孩子不知从哪儿学来的这么大的起床气?

这就是孩子情绪爆发的日常写照。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有喜怒哀乐,每个人也都有脾气,有时发发脾气也是一种正常宣泄,对孩子而言也是如此。但有的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无论大事小事都发脾气,这就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了。我们通常把这定义为情绪失控。对情绪失控进行合理疏导显然要比直接压制更加合适和有效。想要教孩子正确疏导自己的情绪失控,首先家长要对孩子的情绪失控的形成原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01 为什么孩子容易情绪失控

孩子情绪失控在现实中很常见,但多数家长的关注点都是放在孩子情绪失控的表面,正因为如此,家长更惯用的招数就是如何尽快把孩子的情绪之“火”给扑灭了,却很少能从深层次中去寻找孩子情绪失控的成因。没有建立一个科学引导的架构和教育机制,这场“火”只会时不时地冒出来,不断挑战着家长的底线,等到家长失去理智的时候,亲子关系又要被深深伤害。

美国神经学博士丹尼尔 ▪ 西格尔曾用一个大拇指握在中间的拳头来比喻大脑,俗称“掌中大脑”。被握在中间的大拇指就叫“动物脑”,其他四个手指盖的前沿部分就是”理智脑“了。

其中,中脑(动物脑)是储存情感、记忆和情感触发的指挥部,也是人类胚胎发育时最早发育的爬行动物脑。

前额皮层(理智脑)是调控情绪、人际关系、反应灵活度、直觉、思维视觉、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等。

在正面管教体系中,我们把情绪失控叫作“大脑盖子”打开了“。当孩子愤怒的时候,他们的“大脑盖子”就会打开,如果用“掌中大脑”来打比方,就好比原来被握住的大拇指(动物脑)冒出来了,此时,“理智脑”就不再工作,而是被“动物脑”强行“取而代之了。

“动物脑”在工作时,会根据本能和直觉发出两种指令,就像动物一样,要么攻击,要么逃离。这就是我们看到孩子在情绪失控时,常常会对父母吼叫的生理成因之一。

而“理智脑”是我们大脑负责情绪管理、道德规则意识及理性思考的区域,它是情绪的“总开关”。根据脑科学研究的成果显示,人的理智脑大约要到25岁才能发育完全。这下,我们总算弄明白,为什么小孩子那么容易哭闹,还停不下来;为什么青少年那么容易冲动、鲁莽。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孩子不想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而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还处在发育阶段,他们在天然上存在要比成年人更难管控好自己的情绪的因素。

02 管控孩子情绪是未雨绸缪,也是针对孩子情绪问题的教育重点

心理学家认为,所有的情绪,本质上都是某些内心需求表达的结果,同时也是某些行为的驱动力。

很多时候,孩子做的一些行为和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都是其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只不过就是前面所说的“想表达内心需求”的一种行为,绝非是大人们眼中的“不懂事”,此时最不应该做的就是给孩子贴上“不听话”“太顽皮”“爱发脾气”“任性”之类的标签。

我记得我女儿在4岁的时候,有一次带着她坐公交车的时候,在准备下车的时候,她不小心把手中一直把玩着的一枚小小的石头掉在了座椅下(其实就是一枚很普通的小石头,可在她眼里却好像成年人眼里的宝石一般珍贵),因为不是终点站,公交车不可能停很久的,尽管在短暂的几十秒内很难找到那粒小石子,可我还是很努力地趴在座椅下寻找,可时间太短暂了,仓促之间没有找到,全车人都等着你,最后无奈之下,满头大汗的我只能在心里面默念着“宝贝,对不起”,然后把哭着不肯离开的女儿强行抱下车了。那一次,她因为那个小石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足足哭了有一个多小时。

如果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恐怕就会得出一个“不当行为和情绪”的结论:“这孩子太不懂事了,全车人都看着你呢,自己把一个破石头给丢掉了,还有脸哭闹着。”结局就是给孩子一顿批评。但我那时并不这么想,而是理解并接纳了女儿的情绪。我知道,这只是她在表达她的一个真实需求,这小石子在大人眼中很平常,可在孩子眼里说不定就是全世界最好玩最有趣的东西。女儿的想法就是要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小石子。当然,一模一样可能找不到,但差不多小石子努力一把还是能找到,后来,我带着女儿在家门前的小沙坑里还真的找到了一枚差不多的小石子,最终让她破涕为笑。

孩子情绪失控其实并不是什么需要上纲上线的大事,更不能和道德品质等挂上钩。面对孩子情绪失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理解、接纳及管控好孩子的情绪,并有足够的耐心去了解他们情绪背后的信念与归因。在孩子情绪失控发生之后,对他们给予理解和接纳是我们家长应秉持的态度,而管控情绪更是一种未雨绸缪,这项工作显然是我们针对孩子情绪问题的教育重点。

03 想让孩子管控好情绪,这4个策略要教给孩子

前面已经说了,管控孩子的情绪是针对孩子情绪问题的教育重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管控情绪呢?给大家介绍几种在实践中被证明很管用的教育策略。

教育策略一: 教会孩子认识情绪

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尽管他们发起脾气来“天昏地暗”的,但不见得能说清自己到底是什么感受,父母问了半天,往往得到的只是孩子翻来覆去的“难受、不高兴”等等答案,这表明他们不一定能够正确分辨自己的情绪。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教会孩子(学龄前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一是有意识地丰富孩子关于情绪的词汇,让孩子通过情绪词汇来认识不同的情绪外在表现;

二是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尽可能地细致精确地描述故事中人物的情绪;

三是和孩子聊天时,可以尝试换不同的词汇去描述自己的以及孩子的情绪;

四是让孩子多看一些针对某类情绪的绘本,这些绘本都会通过故事的导入,来给孩子提供一些应对的方法;

五是在遇到比较复杂的情绪时,可引导孩子深入地去探讨和理解。

教育策略二:运用积极暂停法,并和孩子一起建立一个积极暂停角

孩子哭闹和发脾气的时候,家长要怎么做才既不被孩子操控,又不至于掉进冷暴力的坑里呢?积极暂停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积极暂停常被用于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当提醒、警告、制定规矩、商量等都变得无效时,而采用的一种马上喊“暂停”的方式。它主张父母和孩子都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各自待在自己的一个特定区域,让自己冷静下来,几分钟后或更多的时间之后再继续处理之前的问题。

积极暂停是孩子能主动选择的冷静模式,它的关注点在于让孩子的情绪和感觉都好起来,因此,孩子大都能够接受。家长要和孩子约定,当“小宇宙大爆发”的时候,就先到这里冷静;一旦进入积极暂停角,其他家人也无权骚扰他。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良好的示范。

教育策略三:把处理情绪的权利交给“愤怒选择轮”

家长提前和孩子选择一些合适的处理愤怒情绪的方法,并列出清单,比如深呼吸、走开、在空旷处大喊几声、打枕头或沙袋等等。

具体做法是,在一张大白纸上,画一个圆圈并分成六格或八格,带指针,可以转动,把清单上的方法写在圆圈里的每个格子中。最后,家长和孩子先约定好:情绪将要失控的时候,就来转这个轮子,转到哪个方法,就用哪个方法来处理愤怒。不管是哪一方,都要遵守这个规则。

教育策略四:教会孩子正确地表达情绪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孩子也不例外。情绪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但大家所不能接受的是那种粗暴不理智的情绪表达方式。如果孩子能懂得正确表达情绪,就可大大减少很多不理智的行为。如何教会孩子表达,首先需要父母给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比较常用的表达情绪的句式是:“当什么什么事发生/你做了什么什么事,我感到……(情绪或感受)。”

不管哪一种教育策略,都能正视孩子发脾气这个事实,但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不管怎么发脾气,都必须符合“三不伤害”原则: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也不伤害环境。

结语

从小对孩子进行情绪教育对孩子学会控制情绪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孩子建立更健康的情绪模式。

而家长除了要教给做人做事的道理之外,也要教给孩子一个受益终身的技能:学会合理管控好自己的情绪。

不要小看情绪管控这件事,一个能够学会管控好自己情绪的孩子,同样也能够管控好自己的未来!

2 阅读:2626

敖爸聊教育

简介:专注0-15岁亲子教育,有效解决父母教育困惑和养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