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用亲身经历告诉你:糖尿病不做到这3点,吃再多的药都白搭!

小王的备忘录 2025-02-12 05:42:47

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糖尿病患者,明明一直在吃降糖药,可还是被忽高忽低的血糖搞得一团糟,每天都担惊受怕的。结果,越是担心,血糖越差,如此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也难逃糖尿病并发症的厄运。

为什么一直在吃药,血糖还是控制不住?

先来分享两位患者的经历。

患者一:得糖尿病20年,一直都活得小心翼翼的,关键他还有个细心的老伴儿,每天都盯着他吃药,一日三餐也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不能吃的东西坚决不碰,一顿饭吃多少,都得给严格控制。每天三餐之后,老伴儿也得撵他出去遛遛弯。结果就是,老人现在都80多岁了,只是有时候觉得皮肤瘙痒,没有其他任何的并发症。

患者二:得糖尿病6年,得病的时候才刚50岁,虽然一直在吃降糖药,但他的生活却一团糟,每天3顿酒,烟不离手,吃饭更是离谱,一点都不注意控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结果就是,56岁的他就得了尿毒症,然后因为没钱放弃了治疗,回家第二天,人就没了。

其实,这样的病例有很多,有对比才有意义,我们一直在说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却只有极少数。结果就是,虽然血糖可控,但更多的糖友却是不可控的。即便都在坚持吃药,但不注意饮食和运动,同样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既然如此,糖友到底该怎么做呢?

再拿一位患者的病例来做解释吧!

这位患者确诊糖尿病的时候才40来岁,当时检查的结果是空腹血糖9.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是14.6mmol/L,而且身高178cm的他体重将近200斤。很显然,他的糖尿病与肥胖脱不了关系。40来岁就查出糖尿病,搁谁身上都不好受,可这位患者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下决心要战胜糖尿病。

结果就是,这位糖友只吃了一年的二甲双胍,之后完全靠个人自制力控制着血糖,如今50岁的他空腹血糖4.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5.6mmol/L,体重减到了140多斤,在外人看来,他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你要问这位糖友是怎么做到的,除了第一年他听医生的话,乖乖吃降糖药之外,最重要的其实是这些年他一直在坚持做的3件事。

第一,控制饮食,不可贪嘴。

对我来说,控制饮食还挺让人头疼的,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吃,不然也不至于这么胖。但自从患病后,我意识到不能再这么个吃法了。

于是,我先尝试着减量,以前都是吃撑为止,现在都会控制着吃个七八分饱,感觉还能再吃点的时候赶紧收手,坚决不让自己暴饮暴食。那等饭量减下来之后,我又尝试着去精简食物,去掉不该吃的食物,只吃健康的食物。就比如以前的我很喜欢吃各种面条,那现在的我会倾向于选择一些粗粮,以前的我无肉不欢,但现在也会控制肉类摄入,尽量多吃些蔬菜。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吃的越来越清淡,饭量越来越小,体重也越来越轻,感觉肠胃都变好了。

医生说:饮食控制绝非易事,但却是控制血糖的关键一环。每一口食物的选择,都关乎着血糖的升降。要学会看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含量,避免那些隐藏的高糖、高脂肪食物。而且,饮食控制不是一时的节食,而是一种长期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养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稳定血糖水平,减轻身体代谢的负担。

第二,坚持运动,不可懈怠。

运动,又是一个痛苦的选择。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简直就是噩梦,稍微动一动就气喘吁吁,更别说跑步了,但为了降糖,也为了减肥,我选择了坚持。从每天坚持走路半小时开始,慢慢地过渡到慢跑,再到加一些深蹲、哑铃等力量训练,大概坚持了半年,我发现我好像喜欢上了运动的感觉。每次运动完,虽然有些疲惫,但心里却很踏实。

医生说:运动也是降糖良方,甚至堪比降糖药。适合糖友的运动不一定要多么剧烈,但一定要持之以恒。哪怕只是每天简单的活动,如爬楼梯、做家务等,也不要坐着不动。对于糖友来说,最好是每餐之后都去活动半小时,这样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的稳定,建议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等,都是很适合的,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来选择。

第三,勤测血糖,不可大意。

确诊糖尿病前,我是没有定期体检的意识的,一直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直到查出这病,我才发现我好像已经到了该重视健康的年纪了。即便每天都要扎针测血糖,我也不再嫌麻烦,我习惯于在早上空腹、三餐后2小时,还有睡前分别测量血糖,并做好记录。这样看着自己的血糖记录,我也会感到安心一些。虽然现在我已经没那么频繁的测血糖了,但依旧会隔三差五地测一下,而且每年都会去做一个详细的体检。

现在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未来也有个更多的信心。

医生说:血糖监测就像糖尿病管理的“眼睛”,它能帮助糖友直观地看到血糖的波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而且,不仅要关注血糖的数值,还要注意血糖波动的幅度,如果发现异常的波动,一定要及时就医,找到原因,对因下手。此外,还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等相关指标的检查,这也是评估风险的重要手段。

0 阅读:17
小王的备忘录

小王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